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深入基层家实情。乡镇领导尽管在基层,但并不等于深入了基层,只有“身入”和“。入”群众之中,及时疏理工作思路,找准解决问题的途径,才算真正深入基层。具体应做到“四勤”:腿勤,经常深入寻常百姓家,与普通群众广泛接触;口勤,放下架子多向群众请教,从群众那里取到“真经”;手勤,把群众反映的难走、热点、疑,‘问题,记录下来;脑勤,对已经掌握的第一手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切实做到摸准群众的脉搏。2、不务虚名说实话。具体应做到“三不”:谈成绩不夸大,谈问题不掩饰,谈举措不乱“侃”。3、精雕细刻办实事。一是跳出事务…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应该强调研究回忆录的写作表现形式问题,因为这是把回忆录作品写得又快又好的必由之路。 多年来,我们谈回忆录写作的时候,往往是在“写什么”的问题上一谈再谈,而在“怎样写”的问题上则探讨不够。结果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在一批又一批回忆录作品中,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结合得较  相似文献   

3.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13):80-80
家教 老马在睡梦中喊了几声初恋女友的名字,老婆推醒他,警觉地问:“你在喊谁?”老马忙掩饰:“我做梦当老师了,在叫学生回答问题。”老婆问:“那你一节课怎么总是叫同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老马一愣,紧接着回答:“因为我做的是家庭教师。”  相似文献   

4.
基本思路之一:善于从“根本问题”上和“关键问题”上总结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总结经验。这是邓小平关于总结经验问题论述的显著特点,也是它的根本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创新障碍”讨论在提出的时候就有争议:“这是个不知道谈过多少回的老问题,还会说出什么新意?”“问题谁都明白,关键在于行动,光讨论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6.
司马龙 《共产党人》2004,(13):51-51
时下,一些干部在谈成绩时浓墨重彩,头头是道,极其详尽,而在讲问题时,尤其当着上级的面,常喜欢套用“不够”这个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词。什么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平衡,什么经常性工作不够落实,什么批评不够大胆等,尽用模糊而抽象的“不够”来代替具体的问题。至于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经常性  相似文献   

7.
倪洋军 《党课》2013,(23):104-105
作为组织部门的干部,向来被外界干部、群众“高看一眼”,总被认为是什么都知道的,特别是在干部问题上。所到之处.组工干部也常常会被一些“好事”“好奇”之人拉住问上几句:“听说又动干部了,某某和某某又到什么单位了?”而当组工干部“客气”地说“不知道”时,  相似文献   

8.
谈选拔任用年轻干部的时机问题卢书生,张国荣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抓紧培养和选拔优秀的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是全党“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如何适时地把一批素质好、能力强、德才兼备的优秀年轻干部选任到领...  相似文献   

9.
《中共党史研究》1992年第4期发表王福选、阮守应的《也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形成》一文(下简称“也谈”),对拙文《略谈“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与确立》(见《中共党史研究》1990年第6期,下简称拙文)提出商榷意见。对此,特予答复如下。关于“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内涵。这是前些年许多研究者都发表过意见的一个问题。拙文认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形成必须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中国革命首先到哪里和通过什么方式站住脚的问题;第二,党在长时期内以什么为工作重点问题;第三,最后通过什么途径取得全国胜利问题。“也谈”文提出“一个中心,三个基本点”的看法,即以农村斗争为中心,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相结合),认为“只要这些基本内客有了(哪怕是初步的),‘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就算是‘基本形成’了”。我认为,这个概括恰恰把“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最重要的指示着中国革命发展轨迹的内容遗漏了。“农村包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讲:“什么叫问题?问题就是事物的矛盾。哪里有没解决的矛盾,哪里就有问题。”然而,当前一些官兵对问题缺乏正确的认识,谈问题色变,孰不知部队就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之中推动建设不断向前发展的。笔者认为,对待问题的态度反映着一个人的精神状态、思想境界,体现着一个人的责任意识、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1.
李立新 《新湘评论》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2.
李立新 《学习导报》2010,(12):20-21
“担当”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有这样的解释:接受并负起责任。 谈担当,总是与责任相联。什么是“责任”?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人的责任时曾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也就是说,只要你是一个人,你就有责任,责任无处不在,“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  相似文献   

13.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不仅解决了“选什么人,怎样选人”的问题,而且把“经过党校培训”作为选拔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资格之一,实现了教育培养与选拔任用的统一。“选人”“用人”必须先“育人”。正如江泽民所说:“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的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本文根据《干部选用条例》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结合毕节“试验区”和“四大区”(能源大区、绿色大区、畜牧大区、旅游大区)建设的实际,谈“怎样育人”和“育什么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当明,有不少从上级下派或因机构改革分流到乡镇的干部充实基层,带来了乡镇干部“城市化”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不懂农事,不解民情。这些业自城市的农村工作干部,由于缺乏“三农”工作经验,甚至连  相似文献   

15.
唐剑锋 《实践》2013,(9):55
党中央提出,领导干部要“带头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这“三观”,是领导干部工作作风、党的形象和战斗力的反映。
  领导干部是否有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直接表现在思想上、作风上、世界观上,因此人民群众可以直接看到、听到、感受到。在这“三观”上,谁都无法作假掩饰自己:你是什么人,就会有什么表现;你有什么思想,就会做出什么选择。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就像一块试金石,一个党员领导干部是不是金子、成色是多少,都会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记者:龚校长,您好。近年来,您参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课题的研究。作为这个课题的专家组成员,您强调在探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的时候,还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那么,您能否解释一下什么叫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化?  相似文献   

17.
韩福东 《廉政瞭望》2010,(24):38-39
4年前,在国共论坛的会场外,笔者抛给连胜文的最后一个专访问题是:你对40岁后的第一个公职有什么期许?他回答说:“36岁谈40岁,就像我们还没到火星上,就谈火星的事情。”在2006年,对意气风发的连胜文而言,遭遇枪袭险些殒命的命运的确就像火星上发生的事情一样遥远。他那时更愿意谈“3·19”枪击案,认为这个案件从头到尾“是假的”,这激发他从政的愿望。“民主真正走上正轨是不会这样搞的——谁想到还会给两颗子弹呢?开玩笑!”  相似文献   

18.
言富有亦当贵“清贫”王尧几经踟蹰,写下这个题目,心中似乎总有点“冒天下之大不韪”的顾忌。记得去年曾带着一点寻“知音”的心情,请一位同事看我的一篇杂文,他一看标题上有“清贫”二字,便不屑一顾他说:不看这个,现在都讲致富,还谈什么清贫!我竟一时语塞。他并...  相似文献   

19.
“真没想到跟我交谈的是傅政华局长,他问了好多有关我们辖区治安状况的问题呢!”受邀参加北京市公安局“向首都市民汇报工作”新闻发布会的市民代表曹金凤,提及8月20日下午发生的一幕,仍掩饰不住激动。  相似文献   

20.
时下,一些干部在谈成绩时浓抹重彩,头头是道,极其详尽,而在讲问题时,尤其当着上级的面,常喜欢套用“不够”这个没有实质性内容的词。比如,什么领导班子建设不够平衡,什么经常性工作不够落实,什么批评不够大胆等等,尽用些模糊而抽象的“不够”来代替具体的问题。至于所在单位的领导班子建设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经常性工作进行到什么程度,批评开展得怎么样等,则王顾左右而言他,让人摸不着头脑。这其实是掩非饰过。有问题不讲,本身就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