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 ,人们充分理解政府通过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 ,对确保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 ,积极认购国债 ;各投资主体的可支配收入增加 ,应债能力增强 ;国债作为金融商品的投资性增强 ;国债市场逐步建立和完善 ,因而 ,我国国债发行的规模不断扩张。当前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财政支出规模继续扩大 ,而资金的来源只能是继续发行国债。从举债和应债空间看 ,应债能力较强 ,但债务依存度高 ,偿债能力弱 ,继续扩大发行规模将会陷入困难境地。要确保国债市场健康发展 ,就要使国债保持在合理的规模之内。当前 ,我国国债市场存在的问题主…  相似文献   

2.
一什么是国债国债,顾名思义就是国家的债务,即国家凭借其特有的信誉,以债务人身份在国内外发行的债务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发生的国家债务。国债是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是重要的财政工具。按偿还期限国债可分为长期国债、中期国债和短期国债;按发行地域可分为国家内债和国家外债;按计价单位可分为货币国债和实物国债;按发行凭证可分为有纸国债和记帐式国债;按流通与否可分为自由流通国债和非自由流通国债。国债具有自愿性、有偿性和灵活性的特点。二国债的作用国债是筹集财政资金,用以弥补财政资金不足的有效方式。为了解决财政…  相似文献   

3.
国债发行规模政策研究是财政理论的重要课题,国债政策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债是政府调节经济,筹集建设资金,弥补财政赤字的重要手段之一。1998年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一方面使国家对宏观经济的调整更为强有力,另一方面又增加了国家财政工作的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势必涉及增发国债的问题。这些都  相似文献   

4.
从各国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采取的宏观调控手段来看,主要是采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者的调节范围、方向和侧重点不同。货币政策主要调节经济总量,侧重于效率;而财政政策主要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侧重于公平分配和方向引导。通过两大政策的互相配合,协调使用,以求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目标的实现。国债是国家举借内、外债的总称,它原是财政信用的一种形式,现已成为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从我国具体情况看,近年来,国债的发行数量有增长趋势,发行期限也由原来的中短期转向中长期。政府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财政部部长项怀诚最近说,我国今年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财政赤字规模及国债余额总量看,我国增发适量国债仍存在一定空间,不存在引发通货膨胀的危险,也不会引发政府债务危机。 项怀诚说,目前我国经济形势总的态势是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但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需求不足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为此,我国决定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1000亿元长期建设国债,其投向包括:增加前两年国债资金已安排的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使其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采用贴息方式,继续支持国有企业技术改造;加大对西…  相似文献   

6.
近日经国务院批准启动了四省市的地方政府自行发债的试点工作,迈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化发行的重要步伐。文章对地方政府债券发行两种现实模式进行回顾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现阶段应该加紧修订预算法基本条款,确立地方政府独立自主的债务融资主体的地位,使得地方政府能够通过市场化的发行方式进行融资,规范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进而促进地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政府规模扩大、地方政府借款方式多元化等原因造成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学者们关于政府债务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的观点主要分成三种,分别是:负效应、正效应和无关联影响。政府债务对消费也会产生影响,部分学者认为影响有限,也有学者认为政府债务对消费具有挤出效应。政府债务主要通过其高昂的债务成本、较高的利率以及评级机构降低主权信用评级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会演化成债务危机,预防危机要做到以下几点:控制政府债务结构;调节国债市场利率;制定法律规则约束;加强市场约束;降低借贷成本;实行独立的货币政策;调整财政规则等。  相似文献   

8.
<正>《乡村债务现状、成因及其对策研究》(课题编号:07BJY093)是本人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13年5月结项,鉴定优秀本报许在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乡村债务实例比较研究分析的基础上,从分析乡镇政府、村级组织行为角度入手,分析我国乡村债务形成以及化解进展缓慢的原因,揭示乡村债务形成的机理与规律,比较国债并借鉴国外地方政府债务清偿的经验,探讨我闻乡村遏制新债、消减旧债的债务运行机制以及乡村债务消减的目标、模式和基本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自 1981年恢复发行国债起至 1996年底,累积发行国债近 6千亿元,从国债发行规模来看,明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 1981- 1990年,年均发行额仅为 39.5亿元,占同期财政收入规模很小;第二阶段是 1991- 1993年,从 1991年起发行规模第一次跃上了 200亿元的台阶,年均发行额大体在 303.1亿元左右;第三阶段是 1994年之后,国债发行数量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已经超过 2%。之所以会造成政府举借国债飚升的局面,是因为从 1994年起,为了支持财政金融体制改革,理顺财政银行关系,我国实行了财政赤字不得向银行透支或用银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关系中,地方政府举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尤其是我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期以后,地方政府债务呈现了规模大、举债方式多样化、隐蔽性强的特点。同时,我国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逐渐加大,严重影响了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因此,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来防范我国地方债务风险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1.
正地方政府通过借款或发行债券筹集资金,可以大幅提高政府投资规模、公共产品供给能力和居民福利水平。但是地方政府债务如果缺乏科学、合理、严格的管理,则会出现债务风险,甚至进一步演变成地方债务危机。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膨胀,各国在地方债务风险管理上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地方债务风险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有消息称,地方债务在短短几个月内,已经从4万亿元飙升到7万亿元。据有关专家分析,高达7万亿元甚至更多的地方债务,可能会拖住中国经济刚刚复苏的脚步。目前,以各种变相形式和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形式发行的地方债没有纳入到地方预算,举债资金使用的预算约束不到位,透明度和规范性都不足,都容易酿成风险。  相似文献   

13.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逐渐成为威胁我国金融财政体系安全的重要因素,在新形势党和国家大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背景下,着力解决地方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成为当下各级政府的重要任务。新形势下,尽管国家已采取各种举措积极防控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但仍存在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透明公开度不高、违规举债方式多样化、隐性债务风险转嫁升级等问题。供需矛盾加大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控制难度、地方政府职能的不甚合理和存在错位、外部监督作用发挥乏力是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有效化解和防控应采取坚决遏止增量隐性债务、加大存量违规举债整改力度、进一步持续推进存量隐性债务化解、加快构建以发行地方债券为主的新形势下多元融资模式、积极建立全国范围内统一、科学、高效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基础数据库、加大规范新形势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公开和信息披露力度等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一、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果评价   1998年,我国经济面临十分严峻的局面:一是经济增速持续下滑,到 1997年经济增速下降为 8.5%,同 1992年 14.1%的增长高峰相比,年均下滑 1.1个百分点。二是国内需求不足,买方市场已经形成,许多企业生产经营十分困难。三是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为我国产品出口带来极大困难。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开始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增加发行国债,以扩大政府投资来带动银行信贷、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以期扩大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   1998年 8月,政府正式向国有商业银行增发 1000亿元的长…  相似文献   

15.
积极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的成功实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98年下半年,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出口下降,内需不足,投资增长乏力,经济增长速度回落。面对这种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应对措施,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发1000亿元建设国债,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内需。1999年,为了巩固国民经济的良好发展势头,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1100亿元建设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并通过调整收入分配政策,增加居民收入,刺激消费。2000年,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国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发行15…  相似文献   

16.
开放并加强地方政府发债管理是学界多年所关注的改革大计,随着财政部起草的有关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方案已提交国务院待批,我国允许地方政府发行公债将是大势所趋.从政府职能、现实财政收支和代际公平三个视角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的必要性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地方政府职能重要性的进一步凸显、现行的财政体制改革对于匹配财力与事权效应的不显著、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中存在的"代际不公平"的问题,都对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提出了紧急而迫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匡小平  鲍啸鸣 《求实》2012,(10):47-49
近年来,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我国通过加大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实施了新一轮的积极财政政策。与此同时,教育、民生等社会事业的不断推进,都在不同程度上增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尤其是财政配套压力较重的县(区、市)一级政府,财政收支压力渐增。为保持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县级地方政府运用政府举债特别是融资平台这一手段,有力地化解了资金瓶颈,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但随着债务规模不断扩张,债务管理难度逐渐增大,地方政府性债务尤其是县级政府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调查研究表明,目前县级政府性债务处于安全可控范围。未来县级政府应将债务负担率约束在15%之内,并遵循"适当举债、有效用债、多方监管、诚信还债"的原则以加强、完善债务管理。  相似文献   

18.
杜娟 《学习论坛》2002,(6):38-40
我国积极财政政策运用的显著特点 ,是增支与增税和增发国债 (赤字财政 )并举。增支是为了通过增加以公共投资支出为主体的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运用 ,扩大国内需求 ,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而增税和增发国债是为了增加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操作空间。政府通过借债搞建设对经济刺激作用的大小 ,要视政府投资的效率和排挤了多少私人投资而定。如果连续几年大量增发国债 ,扩大赤字规模与政府投资 ,仍不能解决需求不足问题 ,就表明需求不足是个体制和机制上的问题 ,须从解决深层次矛盾入手。财政必须从国民经济的战略高度出发 ,安排好积极财政政策的优先顺序 ,注重发挥财政的稳定和调节分配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一、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功与过 为了迅速摆脱次贷危机对经济带来的巨大冲击,美国率先实施量化宽松货币政篆。美联储通过降仳基准利率直至零利率水平,并购买房地产相关企业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国债的方法,增加了整个经济中运行的基础货币供给。在这种宽松负币政策的实施下,经济中的货币量源源不断地得到扩充,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获得流动性保障。  相似文献   

20.
1998年8月.我国发行了1000亿元专项国债,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水毁工程建设,但是在使用中,却发生了挪用、工程开工后要求追加投资、配套资金不到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专项国债的使用效益。本文从分析国债的运行效益入手,说明国债使用效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国债管理,提高国债使用效益原则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