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怎样看待当前的大众文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的文化生活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其主要标志是大众文化的兴起与流行。这种文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那么,到底应当如何评价大众文化这一新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当前我国文化理论界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大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众所周知,大众文化(Mass culture)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2.
尽管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多种多样,但都是"文化"和"大众"这两个词不同涵义的复杂组合。如何理解和界定"大众"和"文化",必然会对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综观大众文化研究的历史,理解和界定"大众文化"的方式可以说多种多样,费斯克对大众文化的理解和界定最鲜明的特性,就是把大众文化理解为大众利用文化工业提供的资源进行创造的活生生的实践过程,从而与其他思想家形成了重大的分野。  相似文献   

3.
黄金魁  雷吉来 《唯实》2010,(5):23-25
大众文化是与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精英文化鼎足而立的文化形态。更为重要的是,它对大众价值观的塑造和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必须正视大众文化的影响,力争充分发挥其正效应,最大限度地抑制其负效应,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众文化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4.
一 “大众文化”当下已成为一个流行的词语,但人们对其内涵的理解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有的将其视为“市井文化”或者“市民文化”、“小市民文化”、“通俗文化”;还有的将其称为“娱乐文化”、“消费文化”、“快餐文化”等等。由于人们对“大众文化”的理解不一,说法不一,因此在有的时候,它又与三四十年代我国文学史上进步文艺工作者倡导的文艺的“大众化”,甚至与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里倡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的涵义相混淆。  相似文献   

5.
费斯克的大众文化理论强调,文本是一种具有多义性和开放性的表意结构,它使得传统意义上的“作者”和“读者”的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作者”不仅是文本意义的赋予者,而且还是意识形态的维护者,“读者”则能够直接参与对文本的解读并形成独特的文化,对“作者”的权威构成威胁。大众文化产生于“读者”对于文本意识形态的反抗,是一种在反抗中“生成”的文化类型。文本和大众文化的这种特征对我们理解当下我国的大众文化具有很大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国斌 《学习月刊》2009,(12):15-16
“文学时尚化”的用语含义相当的微妙。笼统而简略地理解,也许可以将时尚表述为“流行的文化倾向”,但这种处理方式显然不足以让“文学时尚化”成为箭垛,因为我们熟知的文学经典大多也是因时尚而产生并且广为流传。现在人们所说的“时尚”一词实际上包含了诸多不同的文化语汇,比如通俗文化,大众文化,工业乃至于后工业文化,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人们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大众文化消费的异军突起。是大众文化消费健康、合理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大众文化消费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大众文化消费是指普通民意使用大众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活动。它与高雅文化消费一起构成精神文化消费的整体。它区别于高雅文化消费的最明显的特征是消费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娱乐导消遣。大众文化消费的勃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折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闲暇时间的增多直接相关。伴随着经济上个人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林创 《世纪桥》2011,(1):49-50
法兰克福学派以其社会批判理论闻名于世,本文从对其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先后使用过的肯定的文化、大众文化和文化工业三个概念的理解入手,对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内容进行考察和评价,分析其对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尽管洞明世事的易中天接受了余秋雨的教训,处事低调、出言谨慎、躲避媒体、矮化自我,甚至还特刻了一顶“萝卜教授”的大帽子戴在头上,以避免无端挨棒;但这批评的棍棒还是如期而至了。在打着学术旗号的批评中,最常见的说法是:《品三国》乃大众文化媚俗产物,是对历史、对经典的庸俗化、粗鄙化。这样的东西竟然流行,发行量甚至超过《三国演义》,是文化的悲哀、学界的悲哀……。尽管此类批评义正辞严,但我却敢断定,凡做此种捶胸扼腕、痛心疾首状的学者,绝非真材实料,他也不懂得什么叫大众文化。现代所谓大众文化的重要特征,是思想内容扁平化、接…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在核心意义上指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它同时在文化领域中产生了非常显著而强烈的效应,大众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之一,西方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渗透对发展中国的文化主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使之在抵御外来大众文化入侵、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1.
杨海 《求实》2012,(Z1):221-222
消费主义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大众文化本质所在。大众文化本质特征就是消费性,我消费故我在。而年轻人,尤其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众化、社会化,大学生日渐成为时尚和流行的追逐者和生力军。而其消费时尚性正是青年群体追捧的主因。大众化也是文化化大众的过  相似文献   

12.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也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3.
大众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文化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伴随中国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正在兴起并呈现出日益扩张之势。这里的“大众文化”(Mass Culture)不同于我们常说的“群众文化”或“人民大众文化”,而是特指现代商业社会产生并流行的文化类型,它以现代信息传播和复制技术为手段,以大众传媒为主要载体,以都市消费大众为对象,是一种娱乐性、休闲性的消费文化,也是文化产业化、市场化的必然结果。如娱乐影视、流行音乐、通俗文艺、时尚报刊杂志、商品广告、时装表演、电脑游戏等等。今天,我们的社会不仅处于浓厚的商业氛围中,而且处于大众文化的重重包围之中。大众文化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兴起,无疑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合  相似文献   

14.
《探索》201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文化生态发生了深刻变迁,这主要表现为大众文化的崛起、后现代主义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以及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文化保守主义与文化激进主义的碰撞、现代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争鸣、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的此长彼消、消费文化的流行与批判,构成了社会文化生态转型期的总体景观。社会文化生态变迁对于国家意识形态建设产生了复杂影响,主要表现有大众文化崛起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的"意义消解"效应,后现代主义的文化叛逆性与文化个性化对主流意识形态社会认同建构的冲击,以及消费文化兴起所引发的文化商业主义及其对于主流文化价值观的腐蚀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以先进文化引领大众文化的健康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指出:“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其中也包括了对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统领与引导。当代中国大众文化是随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新的文化形态,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关注社会发展的这一重要趋势,在充分肯定大众文化的社会地位和时代意义的同时,也为大众文化确立了新世纪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从而保证了大众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中的良性运行与和谐发展。改革开放20多年所取得的卓越成果之一,是当代中国文化领域的空前繁荣,而大众文化的生成与发展,正是文化繁…  相似文献   

16.
80年代以来,一种全新的消费性的大众文化,从流行音乐、卡拉OK、迪斯科到通俗文学、亚文学、千篇一律的肥皂剧、情节雷同制作模式化的港台电视剧,几乎令人目不暇接,急速地萌芽,扩张并在90年代占据了中国大众大部分的文化生活空间。大众文化是改革开放以来才出现于中国大地的一种新的文化现象。1978年以前的中国社会存在通俗文化、工农兵文艺等文化形态,但并无严格意义上的大众文化。诚然,人们也可以把大众文化称作当代的通俗文化,但是,中国大众文化是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换及与之相伴的社会关系、社会生产方式的结构性转型的特定社会场景中孕育并生成的。当代中国的大众文化不仅与传统意义上的通俗文化具有本质的差异,而且也与改革开放前的工农兵文艺截然有别。大众文化的崛起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影响,它不但直接作用于中国人的思想性格及其文化创造,同时也给整个中国社会带来了变革。  相似文献   

17.
一、所谓文化内涵,衡量标准或条件是什么? 文化内涵是旅游经济开发的灵魂,离了它事业就不能持久、也缺少生命力。我想,衡量一地、一景的文化内涵标准(条件)大概应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在核心意义上指的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它同时在文化领域中产生了非常显著而强烈的效应,大众文化的世界性传播和发展就是经济全球化的文化效应之一,西方大众文化在全世界的传播渗透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主权构成了强大的威胁,因而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大众文化,使之在抵御外来大众文化入侵、维护我国文化主权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大众文化的价值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的“大众文化”(MasCulture)一词,是本世纪后期一些西方学者用以概括伴随现代市场经济所产生的通俗文化现象,而使用的概念。我国许多学者注意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西方学者所讲的那种“大众文化”现象在我国也成为社会生活中的一道风景线。这既丰富...  相似文献   

20.
于海波  王志坚 《新长征》2009,(11):62-63
科学观是人们对自然科学的总体认识和基本信念,它可以回答科学是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如何发展、有什么价值等四个问题。科学观是影响科学教育活动的重要因素,正确的科学观教育不仅是学生准确理解科学文化知识的基本前提,也是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自然观、发展观和人生观等思想品质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