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15号(F-15)是苯磺酰替苯胺卤代衍生物,于1983年由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研究所合成,并先后进行了绵羊、山羊、黄牛、水牛人工感染和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童虫和成虫的驱虫试验,结果表明对人工感染4周龄以上童虫和自然感染的各周龄虫体具有100%的杀虫效果,但未对1~3周龄童虫进行过驱虫试验。为此,我们于1990年7~12月在伊克昭盟东胜市进行了本试验。  相似文献   

2.
过去防治家畜肝片吸虫病主要使用硫双二氯酚、硫双三氯酚、硝氯酚、肝三号和肝九号等药物,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对童虫无效或效果不理想,最近国内出现的驱杀肝片吸虫新药双酰胺氧醚,因剂量太大而推广困难。肝15号是内蒙古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制成功的一种磺酰胺的卤化衍生物,是目前可用于临床的高效低毒兼具驱杀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的特效药。羊按2~6毫克/公斤,牛按12毫克/公斤的剂量一次口服对4周龄肝片吸虫童虫具有100%的驱杀效果,所有受试动物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四氯苯磺酰替苯胺驱杀绵羊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童虫的效果观察已有报道。为了进一步观察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我们于1988~1989年进行了对绵羊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驱杀效果试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稳定性效果观察和大面积防治试验,均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1983~1984年先后对56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进行了驱虫试验。随后又于1984年底到1985年初,对28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一步用可利苄做了最小有效剂量的试验,同时对4只健康绵羊做了毒性试验。在肯定可利卡对不同日龄(特别是幼龄)肝片吸虫有特效、毒性低、安全系数大的基础上,采取小剂量、连续给药的方法,探讨了其对肝片吸虫感染的预防效果。  相似文献   

5.
1983~1985年,我们应用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的可利苄(Coriban),对84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试验,并对4只健康羊做了毒性试验观察。确证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肝片吸虫有很高的疗效,且用药安全。随后又对19只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小剂量多次连续给药预防肝片吸虫感染的试验,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为了验证可利苄在田间的应用效果,在实验室研究的基础上,于1985年11月,1986年9月分别在四川、吉林及甘肃省的部分肝片吸虫病流行区对绵、山羊进行了区域试验。  相似文献   

6.
蛭得净(Acedist)系六十年代末问世的驱肝片吸虫药,其有效成分为溴酚磷(Bromphenophos),化学名:4,4’,6,6’—四溴—2,2’—二苯基(二氢磷酸)水合物。国外许多学者(Rruyt,1969;Reinders,1969;薄井,1970;杉浦,1972等)对牛和绵羊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此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的童虫、成虫均有效,尤对成虫更有卓效;不仅可用于治疗,兼可作为预防。广西农学院(1986)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牛的驱虫试验,也  相似文献   

7.
一些研究报告表明,丙硫苯咪唑(Albendazole)对肝片吸虫成虫具有很好的疗效,对童虫也有所涉及,但尚无系统、完整的资料,所得结果也不甚一致。本实验以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的绵羊为对象;进一步探讨一定剂量的丙硫苯咪唑对不同日龄童虫的作用结果,力图为临床实践提供可信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明确可利苄对不同日龄虫体的最小有效剂量,寻求对童、成虫适宜的良效剂量及了解其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在前次试验(见本刊1984年第12期)的基础上,用28只实验感染肝片吸虫绵羊和4只健康绵羊分别柞驱虫效果试验及毒性试验观察。现将其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试验药物 可利苄(Coriban, Diamfenetide)系前次试验同批产品,为陕西省化工研究所1981年合成。六氯酚(Hexachlorophene)系西南制药厂产品,批号为640503。  相似文献   

9.
我们应用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试制的“拜耳9015”,于1971~1972年先后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44只绵羊和164头黄牛进行了疗效(扩大)试验与毒性观察。试验结果表明,国产“拜耳9015”对绵羊4毫克/公斤,一次经口投服,对成虫的驱虫效果可高达100%,而在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毒性试验时投给12毫克/公斤,即3倍的治疗剂量,亦无明显的临床反应(1)。对黄牛3毫克/公斤,一次经口投服,对成虫的驱虫效果为97.02~98.74%,  相似文献   

10.
可利苄(Coriban)又名双乙酰胺苯氧醚或联氨酚噻(Diamphenethide),系英国Wel-lcome公司的产品。此药对绵羊的急性和慢性肝片吸虫病有较高的疗效。1980年以来,苏联及东欧国家试验性的报道较多。先后用可利苄对人工感染肝片吸虫绵羊进行了驱虫试验,综合其效果,亦较为理想。尤其对童虫疗效极为显著。国内仅见闵正沛等  相似文献   

11.
我们继研制“肝-15”之后,又合成了两种苯磺酰替苯胺卤代衍生物,并进行了对肝片吸虫的驱虫药效试验。试验表明,这两种药物对肝片吸虫成虫和童虫均有很好的驱杀效果。(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药品:(1)氯溴苯磺酰替苯胺,化学名为2-羟基3,5,6-三氯-2’,4’,6’-三溴苯磺酰替苯胺,试验室合成编号“肝-27”。本品为白色结晶状粉末,不溶于水,溶于乙醇,熔点156~158℃。  相似文献   

12.
联氨酚噻药给绵羊口服100毫克/公斤,对感染六周大的各期肝片吸虫的驱除作用确有100%的效果; 而且对年老的肝片吸虫也有很高的驱除作用。同时对绵羊自然发生和人工感染所引起的急性肝片吸虫病的治疗效果也高达94~100%。 此种治疗制量,对羊没有任何毒性表现。  相似文献   

13.
“拜耳9015”是具有毒性小、用量少、疗效高等优点的驱除肝片吸虫的新药。武汉医药工业研究所的广大革命职工,在伟大领袖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指引下,发扬“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试制成功这种新药。根据有关资料报道,4mgz/kg体重对羊肝片吸虫病具有很高的疗效。8mg/kg体重对羊肝片吸虫的童虫也取得了很好的驱虫效果。多年来,我区应用四氯化碳等药物防治羊只肝片吸虫病,在生产上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在毒性、用量和使用方  相似文献   

14.
硝氯酚具有毒性小、用量少、费用低、疗效高的特点,不仅对肝片吸虫成虫有效,而且增加剂量时对其童虫也有较好的活性,是目前防治牛羊肝片吸虫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羊用4毫克/公斤剂量的驱虫率为100%,安全范围在12毫克/公斤以内;牛用3毫克/公斤剂量的驱虫率也在95%以上。7毫克/公斤剂量可达100%,安全范围在14毫克/公斤以内  相似文献   

15.
应用清虫佳口服液、丙硫苯咪唑、左旋咪唑对绵羊进行了驱虫效果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3种药物间隔 7d分 2次用药后 ,对羊线虫均表现出明显驱虫效果 ,但清虫佳组粪便虫卵转阴率(90 % )要高于丙硫苯咪唑组 (80 % )和左旋咪唑组 (80 % ) ;就对羊肝片吸虫的驱除效果而言 ,丙硫苯咪唑要好于清虫佳 ,而左旋咪唑的效果则很差。  相似文献   

16.
我省牛、羊肝片吸虫病流行的面积较广。每年春季牛、羊由于肝片吸虫侵害而死亡的数量相当大,直接影响着畜牧业生产的发展。为控制本病流行,我们于1988年采用对肝片吸虫发育各个阶段(感染后1~4周的早期幼虫、4~8周幼虫、超过8周的成虫)均有作用的肝蛭净,进行防治肝片吸虫最佳时间的观察,以在适当月份进行驱虫,达到羊只春季无肝片吸虫寄生。  相似文献   

17.
我县延边黄牛肝片吸虫病流行严重。据报道,稻草上附着的肝片吸虫囊蚴是感染的来源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冬春季节(10月至次年5月)饲喂蒸稻草和生稻草牛只的硝氯酚驱除肝片吸虫的对比试验。试验中只均为自然感染肝片吸虫的阳性牛,其中试验组10头牛,对照组24头牛,均每公斤体重投药6毫克。试验组于投药后7~125天、对照组于4~130天扑杀,检查肝脏、胆管及胆囊中的虫体,判定疗效。结论如下:  相似文献   

18.
碘醚柳胺,又名重碘柳胺(Rafoxanide),始用于1969年,英国兽药典1985年版收载此药,我校中心实验室也于1987年合成。大量科学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表明,该药对牛、羊肝片吸虫病成虫和童虫及血矛线虫具有很高的杀虫效力,对仰口线虫和羊鼻蝇蚴等也有一定效果。被视为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肝片吸虫药。  相似文献   

19.
虫净康系黑龙江省兽医科学研究所寄生虫病研究室研制开发的新驱虫药,据初步试验该药对动物体内外寄生虫均有驱杀作用。为验证其对黄牛体内寄生虫的驱虫效果,我们应用此药对自然感染肝片吸虫(Familyhepatica)、前后盘吸虫(Paramphistomu...  相似文献   

20.
卤代水杨酰替苯胺化合物在兽医抗寄生虫中已被广泛应用,国外商品很多,并且大多对肝片吸虫有优良的驱杀作用。 三氯柳胺(肝三号)化学名称为:3,4',5-三氯水杨酰替苯胺。是我们在筛选牲畜抗肝片吸虫药物中发现的一种新药。其对肝片吸虫成虫作用显著,对童虫也有一定的驱杀效果,是一高效、低毒的抗肝片吸虫药物。其生产工艺简单,原料易得,具有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