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0 毫秒
1.
领导干部应做到“守土有责”合阳县县长岳万民"守土有责"是个成语,源于《书·舜曲》,即诸侯为天子守土,后称地方官之责为守土,即镇守一方,维护安全之责。清代郑板桥的"为一方官,护一方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今天,我们讲"守土有责",有其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  相似文献   

2.
和谐一词,原用于论乐。和者, 协调也。“其声和以柔。”(《礼记·乐记》)“和六律以聪耳。”(《国语·郑》)谐者,调和也。“八音克谐,无相夺伦。”(《书·舜典》)和与谐连用,其义即为协调、调和。“常闻汉道隆,上下相和谐。”(欧阳修)“人心龃龉一身病,身体和谐四海春。” (邵雍)  相似文献   

3.
在《论语》中,孔子曾多次谈到“知”。用今天的话来说,也就是了解、理解之意。综合起来,孔子的“理解观”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克己知人。孔子一贯主张克制自己。他说:“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意思是说,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却不怨怒,不也是君子的品德吗?不仅如此,孔子还主张积极地去理解别人。他说:“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学而》)意思是不怕别人不了  相似文献   

4.
万德华 《侨园》2014,(12):61-61
辽阳县红学会始建于2011年。为什么要建立红学会呢?因为《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成就最高的一部古典小说,并且作者曹雪芹的祖籍就在辽阳县,这是辽阳县的荣誉。如果辽阳县人不珍惜这个荣誉,不去学习研究《红楼梦》,那确实是一个遗憾的事情。毛泽东曾说过:"不学《红楼梦》不是一个中国人。"所以我们不学《红楼梦》何谈中国文化?身边的文化都不过问,何谈对中国文化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纪秋香 《民主》2011,(1):28-29
中国是诗的国度,从远古到今天,悦耳的诗歌在莽莽苍苍的中国大地上不断地传唱着。吟诵,是古而有之的学习诗文的方法。《周礼》中的《春官》记载了"大司乐"的职责是"以乐语教国子",就是教小孩子吟诵。《史记·孔子世家》里面讲"诗三百五篇"  相似文献   

6.
贾建梅  王莹 《学理论》2010,(11):84-85
和谐社会是人类自古以来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老子》中所包含的和谐思想诸如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关系的和谐等,对当今构建社会主义的谐社会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以俭得之与以奢失之石言据《韩非子·十过》记载,先秦之时,一次秦穆公问大臣由余:君主得国失国,有没有规律可寻呢?由余回答说有,就是"以俭得之,以奢失之。"愚以为,由余虽是两千多年前之人,确说出了深含哲学意味的治国道理。由余老先生所言,完全被后来的历史事...  相似文献   

8.
朱欢 《学理论》2010,(11):141-143
朱光潜先生在他的《诗论》中说,诗的生命在情趣。而每个人的诗趣是不同的。诗趣体现了诗的"艺术性"。诗趣重在诗的"美感态度",却贵在"真",体现了一种"真"的意境与情趣。诗趣亦有"谐"与"悲"之分,在"谐"与"悲"中体现了一种诗趣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9.
《侨园》2014,(6):45-45
寻根溯源戚姓是一个具有3000年历史的古老姓氏。但姓"戚"的在中国人口不多。戚姓源流单纯,出自姬姓,为春秋时卫国大夫孙林父之后,以封邑名为氏。据《姓谱》、《万姓统谱》、《世本·氏姓篇》、《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等资料所载,戚姓起源于春秋时期,得姓始祖为孙林父。  相似文献   

10.
白云机场上空,飘着几片雪一样的云。 客机,正从万米高空,徐徐降落。 我们是应中国海关总署之邀而来的。临行时,主方的老宿同志说:“改革的方针,开放的政策,这是中央定下来的大计。这次邀请搞文学创作的同志们到我们几个关上走一走,冷眼看看我们的作风,我们的路子……” 当时,就在座谈的席间,我竟或因职业的习惯,对“关上走走”的那个“关”字,顿生敏感。 “关”字,《说文》上解释是“以木横持门户  相似文献   

11.
“一问三不知”是说被问的人什么都不知道,什么全答不上来。但追根溯源,“三不知”最早可不是什么都不知的意思。《左传·衷公二十七年》里,晋臣中行文子说:“君子之谋也,始、衷、终皆举之而后入焉。今我  相似文献   

12.
我们传统文化中有丰富的关于和谐文化的思想,如“和则生物,同则不济”,“和而不同”,“礼之用,和为贵”之类,这是一笔宝贵财富。但有一点我们要明白,学说是一回事,现实又是一回事。可以说,人类社会在前社会主义社会时期并不存在和谐社会。庄子在《马蹄》中描述的,“夫至德之世,同与禽兽居,族与万物并,恶知乎君子小人,禽兽可系羁而,乌鹊之窠可攀援而窥。”似乎是人与人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的理想世界。其实原始社会,就人与自然关系说,人是自然奴隶,对自然绝对依赖和崇拜,图腾和自然拜物教就具有象征性。就人与人的关系说,虽然没有阶级社会那…  相似文献   

13.
杨敏 《学理论》2010,(17):157-158
《诗经》作为儒家经典之一,是中国文学辉煌灿烂的源头。而对十五国风中的男女之诗,异说颇多,其中影响最大,也颇受人非议者,则是南宋理学家朱熹在《诗集传》中提出的"淫诗"说。清代,实证考据派和思辨派的兴盛,朱熹的"淫诗"说开始受到广泛质疑。  相似文献   

14.
关于生产资料所有权内部结构的新探索舒化鲁一、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部结构"四权"说的偏颇把生产资料所有权的内部结构分解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是孙冶方先生60年代初的一种发明。(参见《社会科学争鸣大全·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卷》,第426页)此后几乎无...  相似文献   

15.
陈建新  李长波 《求知》2010,(12):26-27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建设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这一重要论述,对于我们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党的领导干部,身处要位、手握重权,是社会各项事业的组织者、领导者,他们的道德水  相似文献   

16.
国学赏析     
《侨园》2019,(4)
正【选自】《论语·学而篇》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译文】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评析】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相似文献   

17.
黄也 《党政论坛》2010,(16):38-38
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却是最不平凡的一种树。上中学的时候读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茅盾笔下的白杨树那么挺拔、倔强、不屈,心里爱慕之极。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因为生计,我挈妇将雏,来到西北边陲阿克苏,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这种树。  相似文献   

18.
据《史记》等正史记载,楚汉战争起于项羽"负约"、不遵守当初约定,将本应"王关中"的沛公刘邦分封至偏僻的巴蜀汉中,然而重新梳理秦末至楚汉之争期间的史实发展脉络则会发现,所谓"负约"一说并非史实。传统史学对刘项成败的评析往往忽略战国秦汉时期社会及民众对领袖人物自身的道德要求,后世文学作品讴歌楚霸王,寄托着深受战乱之苦的民众对于中国古代武士贵族身先士卒,战胜则霸、战败赴死无怨之英勇品格的肯定与怀念。  相似文献   

19.
张丽璇  肖龙 《学理论》2010,(18):166-168
《论语》记载了两千五百年前孔子从生活中演绎出来的为人处世的经验以及他对弟子的教导,这部曾被古人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充盈着"和谐"精神,为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袁氏世范》记载:鲁南子独处一室,雨夜,邻居美妇因屋坏前来躲避,鲁男子闭门相拒。美妇说,可学柳下惠。鲁南子说:“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这位鲁南子颇有自知之明,唯恐抵挡不住美色诱惑,故以闭门之法固守。李汝珍的《镜花缘》中曾描写过一个“自诛阵”,此阵未用一兵一卒,仅以“贝、才、马、水、酉”(即财、色、酒)布之。凡入此阵之人,若无清醒头脑,见财则贪,见色则淫,见酒则醉,便会在尽情享乐中自取灭亡。现实生活中,布在各级官员面前的“自诛阵”尽管色彩纷呈,但看穿了也无非是一些声色犬马之类的诱惑。要经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