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自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在全球经济合作、大国关系构建、地区热点问题解决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中国方案。无论是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提出的一系列推动亚太区域和全球发展的讲话,还是促进南海问题妥善解决的"双轨思路";无论是"一带一路"合作倡议的提出,还是新型大国关系的构建;无论是解决朝核问题的双轨并进、双暂停方案,还是处理缅甸罗兴亚人危机的"三阶段"措施,都体现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国方案和彰显中国气派的实施路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巨大反响,为国际社会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与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梦思想在内涵和时空坐标体系上是按"三分法"架构的,在实现路径上也表现为"三分法",生动体现了"三分法"哲学思维。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国梦提供现实途径、精神支撑和动力源泉;中国梦又为中国道路铸魂,为中国精神凝心,为中国力量聚力。中国梦理想信念与中国梦实现路径同生共长。  相似文献   

3.
由于中国在经济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中国综合国力的持续上升,中国模式这一概念成为理论界热议的话题。当我们深入分析中国奇迹的时候,不能只关注经济领域,还需深入分析中国奇迹的内在逻辑,破解中国模式形成的密码,即中国式民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模式所蕴涵的更为深刻的话题以及相关问题研究的逐步深入,随着一系列争论性问题的逐步展开,中国模式研究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进一步清晰。中国模式的研究,需要基于成就和问题的统一。这也就意味着,对于中国模式的研究应该超越肯定性阐释的意义框架,应该基于应然和实然的统一。从很大程度上可以说,对中国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确实关涉中国模式的未来。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构成完善中国模式的核心课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解决中国问题和完善中国模式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发展现状作了回顾。作者指出,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中占据主导性的地位;通过引进、批判、吸收,西方国际关系关系理论对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具有促进和补充作用;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还较为注重从中国传统伦理政治思想中吸取资源,以寻求国际关系理论建设的本土思想基础;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特色"和"中国学派"的辩论,反映了中国学者学科建设自主性意识的提高。作者认为,当代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就,为中国和平发展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和平共处作出了一定的智力贡献。  相似文献   

6.
陶杰 《南风窗》2010,(8):97-97
<正>我国政府最近订立法例,禁止国人屠宰猫狗作为桌上珍肴。虽然以国家之大,地方管理之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白纸黑字地写下来,力求与文明世界接轨,总是一件好事。我几个月前曾在本栏,公开反对国人吃猫狗的恶习,主张采纳西方标准,视猫狗为友,曾遭到一小撮愤青读者群起而攻,质问为什么要采用西方标准?今天,欣闻国家从善如流,间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现代化中国方案基本形成。现代化中国方案是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现代化方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了理论支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彰显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哲学,批判地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的现代化理论和模式,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意义和普遍价值。理解和研究现代化中国方案,必须坚持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比较研究和系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现代化中国方案的理论基础、形成动因、内容构成、世界意义四个维度着手,回答清楚关于现代化中国方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基本问题,进而总结中国经验、构建中国理论、讲述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8.
"革命"话题与中国近现代史研究密不可分,因此,应以严肃的态度对待作为历史的"革命",因为革命首先是20世纪中国人所经历的历史。其次,革命作为一个热议的话题,有助于我们了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从而帮助我们理解当今的现实。此外,严肃而谨慎地运用革命的思想、理想和实践,开拓了20世纪中国和当代中国研究的领域和方法。最后,革命印迹仍存在于当今中国的社会组织和精神文化上。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既承认人类文明发展的普遍性和共同性,又强调不同国家、不同地区发展的具体性和特殊性。不同的民族国家,由于存在不同的国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必然走上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产生不同的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围绕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我党确立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10.
<正>2004年,乔舒亚·库珀·雷默发表的《北京共识》研究报告开启了新世纪研究中国模式和中国道路的热潮。十多年过去,认真梳理学界相关研究成果,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解读中国现实国情和引领未来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一、从中国模式到中国道路基于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和研究传统的差异,国外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概括以"中国模式"为主;而国内学术界则经历了有无中国模式,用中国经验、中国特色、中国案例、中国道路来取代中国模  相似文献   

11.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3):51-53
<正>1978年的世界杯被认为是中国球迷的启蒙时刻。而1999年的"渝沈之战",让一些球迷开始明白,足球是一个游戏,中国足球若不按规则玩,就不可能出线。"中国足球太臭,从来不看,我只看世界杯。"球迷赵京语带嘲讽地模仿他身边的这么一类人。他说,这句话是伪球迷的标志,世界杯现在更像是伪球迷的节日,像他这样的真正的球迷,对待世界杯的态度更像是隔岸观  相似文献   

12.
郑作时 《南风窗》2007,(20):28-31
价格战,这件曾经被中国企业用得相当顺手,一度给中国经济带来一丝亮色的利剑,结果被证明在跨国公司强大的技术储备面前不堪一击。而当利剑掉落在地上的时候,刺伤的,是它们中国主人的脚。  相似文献   

13.
海外"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的研究至今大概经历了三个阶段: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50年代中期,主要是俄英德文专题文献汇编导读阶段;5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主要是美国关于中国性质的论争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主要是多维视野审视阶段。在这一研究历程中,围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专题文集编纂,比较共产主义研究和关于毛主义的论争,马克思恩格斯的中国论述是否存在"欧洲中心主义"、"颂华"或"贬华"倾向,以及研究水平是否倒退等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广泛讨论,既体现了海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研究领域的进展,也反映了海外关于中国历史编纂和社会科学方法论方面的取向变化。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在过去的三十年中吸纳了大量的外国新移民,其中来自中国的华人新移民占了很大比例.新加坡政府为此制定了相应的政策保障中国新移民的合法权益,并通过政府机构和华人社团等为新移民的发展提供帮助.中国新移民也展现了良好的综合素质,积极完成角色转换,在逐渐适应和融入本土社会后,为全面提升华人新形象、促进社会和谐、推动新加坡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中国新移民还利用自身优势,积极推动中新关系发展,传播中华文化,在提升中国软实力,巩固双边关系和塑造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良好形象等方面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5.
2010:海外中企命运蠡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静钧 《南风窗》2010,(5):26-28
中国资本输出潮在"中国创造"还未成型时就不期而至,这多少有点"悲壮出发"的味道。2009年是海外中国民间资本密集受难的一年,这一遭遇未必不会发生在正成为投资主体的国企身上。最近几年资源型收购占了中国对外投资额的大部分,但动辄就与对方签下巨额长远合同,总会因过度依赖"中国经济会直线发展下去"的假定而受到惩罚。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的继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 ,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特殊贡献。毛泽东从中国民间文化传统中吸取的内容 ,主要包括来自中国广大下层民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的质朴本色、反抗精神和均平思想。在毛泽东看来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民间文化传统相结合 ,才能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从而在革命年代夺取政权 ,在革命胜利后保持政权。  相似文献   

17.
赵义 《南风窗》2012,(12):4-4
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是现在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们都在密切注视着政府会如何出手。说起来让人感到有些尴尬的是,我们无数次听到各界人士都在说,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让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降下来,因为地方"大干快上"的背后是重复粗放模式的继续固化。政府也主动调低经济增长速度目标,释放转变信号。但当经济增速实际上已经开始下降  相似文献   

18.
刘若南 《南风窗》2007,(8):80-82
近来,顾彬已经成为在中国最具知名度的汉学家之一。他上一次引发热议是因为“德国之声”的一篇专访,国内媒体在转述的时候说,这位德国波恩大学汉学系主任以“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等惊人之语,炮轰中国文学。顾彬后来澄清,媒体歪曲了他的  相似文献   

19.
在内忧外患的旧中国,社会民主主义虽然曾在思想界占有一席之地,并有相应的党派存在和活动,但是由于缺少生存和实践的基本空间最终被淹没在浩荡的革命洪流中。在新中国,社会民主主义经过了被全盘否定、批判借鉴和影响不断扩展的过程。社会民主主义道路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在中国都走不通,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确定的,但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不是一次完成的.社会主义本质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阶段的实现形式和实践路径是不确定的,不存在单一固定的模板.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的中国版本,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态,是中国独到的、独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