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培养选拔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队伍建设,是统一战线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充分认识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按照政治交接的要求抓紧做好物色、培养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通过换届,进一步优化民主党派和工商联组织的领导班子结构,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活力和工作能力,推动多党合作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新兴业态以及新的社会群体大量涌现,社会阶层发生变化和重组。其中,以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中介组织和社会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新媒体从业人员为主体的社会群体,我们称之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做好新时期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工作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促进各种新生力量统一思想、坚定信念,共同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总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本文对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思想意识层面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运用统一战线视域探究不同群体思想问题的个性化对策。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浙江省立足互联网大省、数字经济强省和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实际,积极探索网络人士重点群体统战工作新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为新时代做好网络人士重点群体统战工作积累了经验。当前,更好地发挥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的优势作用,应围绕健全制度机制、加强思想引领、创新工作载体、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着力构建网络化、社会化的网络人士重点群体大统战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4.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对于完善我国政党制度、巩固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党外代表人士作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现状主要呈现出四方面的特点:整体素质不断提高,政治素质有待加强;关注度增强,工作理念有待转变;党外代表人士成长渠道不畅,队伍建设工作机制有待健全。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对策,要提高思想认识,创新工作理念;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完善推荐选拔制度;强化培养教育,拓宽使用渠道等。  相似文献   

5.
加强同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而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则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体系构建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坚持始终的基本原则,并依据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归属和群体归属两个方面分类进行。体系的运行则必须确立评价的领导主体、工作主体和协评主体,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信息采集与评价结论的运用及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6.
加强同党外代表人士的合作共事,是中国共产党坚定不移的方针,而建立党外代表人士综合评价体系,则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体系构建必须要有科学、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具体的目标任务和坚持始终的基本原则,并依据党外代表人士的政治归属和群体归属两个方面分类进行。体系的运行则必须确立评价的领导主体、工作主体和协评主体,并建立科学的评价信息采集与评价结论的运用及信息反馈机制。  相似文献   

7.
注重发挥基层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是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基层无党派人士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思想认识有差距,缺少优秀代表性人物,基层代表人士分布失衡,制度机制不够完善,基层统战组织不够健全等问题。必须从切实提高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无党派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提高基层无党派人士的整体素质,抓好无党派人士工作载体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大工作力度,保证基层无党派人士群体作用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转型和新兴业态的不断出现,塑造了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群体的特性,也形成了这一群体在政治诉求增强与信心不足、思想多变与利益多元、经济趋利与社会责任缺失、影响扩大与差距拉大等价值取向上的碰撞。因此,新形势下做好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价值引领工作,必须从理论内化、行为引导、机制创新、载体建设、活动参与、渠道拓宽等方面着手,凝聚改革共识,积极引导广大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9.
工商联是创新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机制的主要载体,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统战工作政策应把握这一群体的特征。加强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统战工作就应做好搭建建言献策平台、搞好政治引导、切实加强工商联自身建设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网络意见人士是伴随互联网特别是新媒体的发展而产生并成长起来的新群体,在网络安全、社会舆论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新时代统一战线要树立“大网络大统战”理念,健全工作机制,不断提升网络意见人士的政治素养,使他们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社会舆论引导和意识形态建设上自觉服从和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  相似文献   

11.
高校预留党外优秀人才工作对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从政策到操作面临许多具体困难,主要是政策规定过于笼统与实际操作的具体细化、现实任务需要与人才资源萎缩、整体协同推进与体系合力不足等方面的困境。消除上述困难,推动政策落地,要认真研究预留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尤其是厘清基本认识、掌握工作原则、把握重点环节。同时要从完善制度安排、搞好顶层设计、强化末端治理、加强宣传考核几个方面入手,不断强化工作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相似文献   

12.
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项紧迫而又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结合华南农业大学党外代表人士建设的经验,提出在理论上要认清党外代表人士的根本属性和成长路径;在实践中要注意抓好四项基本工作:发现是前提、培养是基础、使用是关键、管理是保障;在具体工作中要突出四个关键环节:一是着眼于党外代表人士的物色选拔;二是着眼于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养;三是着眼于党外代表人士使用;四是着眼于党外代表人士队伍的长效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3.
网络作家群体是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的具体对象之一.网络作家群体表现出人员规模扩大、社会影响扩大、行业地位一般、追求出现偏移、责任部分缺失等基本状况.开展网络作家群体统战工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选择、统战工作创新的需要、统战工作职能的要求.网络作家群体统战工作的难点在于:群体复杂庞大,范围对象难以掌握;交流沟通较少,教育引导难以奏效;履行职责缺位,工作合力难以形成.加强网络作家群体统战工作,要强化组织机构建设,明确重点工作对象,做到分类施策,创新联系和服务平台,充分发挥网络作家群体的正能量作用.  相似文献   

14.
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已经历了三十多年的成长过程,被纳入党的统一战线工作视野已有十多年时间。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作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对这个特殊群体的工作,必须从科学分析和把握他们的群体特征、内在需求和价值取向着眼,准确看待他们在未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中的功能、地位和作用,有针对性地树立与此相适应的新的工作理念、选择新的工作途径、确定新的工作导向,为因地制宜开创自由择业知识分子群体统战工作新局面打牢必要的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5.
加强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的一项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任务.本文通过武汉市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工作的具体实践,就加强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今年2月,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涵盖了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重要举措、具体政策、工作机制等多个方面,既有政策措施,又有制度保障,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作为基层统战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当前,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的发展,但还存在一些不够完善的方面,队伍建设、代表人士成长及作用的发挥还受一些因素和问题的制约。应切实提高基层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工作机制,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拓宽党外代表人士培养选拔渠道,不断加强基层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新时代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呈现圈层化与区域化、工作生活方式及人际关系多样化、关心时事政治与政治参与缺乏主动、整体参政议政意识逐渐增强与意愿不一、积极努力奋斗的心态和不安全感并存等群体特征。新时代加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统战工作应把握这些新特征,着眼于增进政治认同和发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优势作用,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统战工作效能和水平。  相似文献   

19.
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永平县委高度重视党外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不可否认的是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有必要从思想认识、制度机制、重点环节把握等几个方面进行加强,努力开创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新局面。  相似文献   

20.
正2010年8月,中共中央下发《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这是我国首个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专门纲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文件。2012年2月,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在统一战线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基层社会主义学院建设有重要指导作用。办好市(州)社会主义学院,必须进一步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