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亚非纵横》2005,(4):36-39
一向以纲领路线稳定而著称的日本共产党,2004年实施了自1961年第8次代表大会以来最大的政治变革,为日本国内和国际社会所瞩目。冷战后,面对新的机遇与挑战,日共决意实行政治变革;新纲领对世界形势和日本现状做出新的分析和判断,确定了党的当前任务、最终目标和改革路线,调整了若干基本政策;日共这次政治变革,理论鲜明,立场坚定,任务明确,政策务实,外交活跃,必将为其发展壮大带来新局面。  相似文献   

2.
独立后,为在印度实现“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目标,印度实行了混合经济制度。在允许私营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和扩大公营经济,并把其作为印度“社会主义类型社会”的标志。经过50年的努力,印度公营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组织管理形式多种多样,在印度经济发展中占领了“制高点”。但在其发展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问题是经济效益欠佳。80年代以来,印度坚持进行经济调整与改革,对公营经济的组织管理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获得引人注目的成效,但也留下值得记取的教训。从而为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提供了某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1998年金大中政府执政后,改变了以往历届政府对朝鲜的“吸收统一”政策,转而实行“和解包容”的政策。通过双方共同努力,从而实现了两国首脑的会晤,签署了《南北共同宣言》,南北关系由对峙化为和解,两国在和平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韩国对朝鲜政策发生转变有其内在和外在原因。民族的和解与统一是历史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4.
以2001年“新思考”的提出为标志,金正日在经过了一个时期“遗训思想”的过渡后,对“主体思想”进行了一些与时俱进的“破旧立新”。金正日所倡导的“新思考”的部分内容可以概括为固守“社会主义”、尊重“下级单位的首创性”、维护“企业的相对独立性”、贯彻“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等“十论”。“新思考”的提出对朝鲜社会的变迁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标志着朝鲜对“主体思想”的一次创新,意味着朝鲜社会进入转轨过程,表明了“我们式社会主义”探索的再启动。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教育思想是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理论的重大创新和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理论指南。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邓小平教育思想的内涵进行了论述:教育是实现生产力发展的基础条件,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事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必须同国民经济发展要求相适应;要用“三个面向”指导教育改革;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社会主义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发展教育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应加快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抓紧抓好学科建设和专业结构的调整,坚持德育首位的教育思想,正确认识教育和市场经济的关系等。  相似文献   

6.
斯大林模式是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等一切社会领域高度一体化的“总体主义”模式。其根本特征就在于,它是一个由少数特权领导者阶层高居社会之上,代替工人阶级去实行管理的社会,也就是特卡乔夫所主张的那种“少数革命家”统治的社会,而不是先前马克思所预言的由工人阶级自己去实行管理的社会;它是“为”而不是“由”人民自己去推动社会主义事业。与其把斯大林模式说成是“教条主义”,不如说它是从根本上就脱离了马克思学说的“教条”。  相似文献   

7.
王涛  刘肖兰 《西亚非洲》2023,(2):25-48+156-157
卫生问题安全化是全球化时代社会变革的产物。以各类传染病、慢性非传染病为突出表现的卫生安全挑战,在非洲具有多样性、动态性、跨界性与复合性的特点。卫生安全问题损害了民众健康,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削弱了非洲国家提供卫生公共产品的能力,反过来又引发新的卫生安全挑战。从1963年派遣第一支援非医疗队开始,中非卫生安全合作历经60年发展历程。其中,“非典”疫情显著提高了中国对卫生问题安全化的关注,并将其融入对非合作中;埃博拉疫情则是中非携手应对卫生安全挑战的一场“大考”;中非团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深化了“中非卫生健康共同体”。中非卫生安全合作立足平等、秉持协商、致力发展,以中非合作论坛机制为指导,会议机制、项目机制共同发挥作用,聚焦非洲亟需、中方力所能及的领域,由此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中非卫生安全合作模式。双方在此领域的合作为保障非洲民众安全、促进非洲社会经济发展、化解非洲卫生安全难题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网络时代,美国以新信息技术和网络新媒体为工具,通过网络公共外交和网络舆论攻击的“组合拳”方式,对华开展网络外交,其结果是一柄双刃剑,对中国社会发展、国际形象和美国自身的影响都有利有弊。透过美国对华网络外交的实践与影响可以预见:全球信息争霸战将会走向白热化;国际社会在“自由”与“安全”这一传统对立命题的博弈中将面临更为深刻的伦理困境;全球文明融合与冲突的趋势将会在虚拟空间进一步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9.
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已经跨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为适应“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时代要求,我们要继续拓展对外贸易,不断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努力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伟大跨越。  相似文献   

10.
作为明治后期社会文化人的代表,陆羯南提出的关于日本国民铸造的一系列构想,对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思想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政治,即以“国民的独立”为前提的“国民的统一”;建立国家政体,即君民和合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出路在于以天皇制弘扬“国民精神”。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极强的阶级调和性,他理论上塑造的“国民”,是一个包容国内各个对立阶级、各种互为对立政治主张的混沌漠然的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日本一直主动参与多边贸易体制.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在美国的影响下,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理念曾一直受到压制和制约,日本因多边主义停滞不前,开始尝试区域主义,并与中国展开竞争,而这都与日本对美、中两国的认知和对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刻变化有关.2005年以来,日本“自由贸易协定(FTA)战略”实现了两次转变.这种转变体现在日本签订FTA所在区域范围的扩大、对象国的增加和政策倾向的变化三个方面,其背后有经济和战略原因,而战略原因大于经济动机.日本FTA战略的实质是日本由“东亚主导”转变为“美日共同主导”的无奈.日本试图借“跨地区主义多边化”的政策倾向进而实现政治抱负的野心恐难实现.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外交政策经过几年的调整,1996年基本定位为全方位外交政策。与此同时实践上快速推进。对东方外交,实现了明显转变,特别是与中国关系取得重大进展;在独联体内,俄白签订了建立共同体条约,俄、白、哈、吉4国决定加深经济与人文领域的一体化;对西方外交,增大了说“不”的力度,坚持反对北约东扩,但注意发展对西方的实质关系,俄奉行全方位外交旨在尽快成为世界主角,1996年跨出了一大步。俄未来很可能成为世界重要一极,但难以快速  相似文献   

13.
笔者在文中倾向于把社会转型看作充满冲突的一系列民主化过程,并提出了与民主转变相关的三种不同的转型观点:专注于程序民主;专注于民主化的经济方面;专注于市民社会的民主化。本文通过对韩国民主化经历的回顾来分析市民社会性质的变化,认为韩国的市民社会已急剧变化成一个剧烈竞争的市民社会,并进而分析了竞争性市民社会的三种主要原动力:社会学推动力,核心考察了引领市民社会的主要参与者——“中产草根”;技术推动力,着重分析了互联网在政治和市民社会中的作用;文化推动力,强调了当前的社会文化转变与寻求民族认同感对于韩国政治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不可分割是全球安全倡议的重要原则。这一概念经历了和平不可分割、欧洲安全不可分割、俄罗斯—大西洋安全不可分割以及全球安全不可分割四个发展阶段。其理论内核为主体间安全不可分割、安全风险复合体不可分割、全球安全社会不可分割;其实践主张包括自身安全与共同安全、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安全权利与安全义务以及安全与发展不可分割。全球安全倡议以“均衡、有效和可持续”为基本框架,通过威胁驱动、利益驱动和认同驱动促进全球安全不可分割,进而促进国际社会的普遍安全。安全不可分割原则体现了全球安全倡议的核心价值,是中国为世界和平、繁荣与稳定作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老挝是当今世界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社台主义方向的国家。建国以来,在老挝人民革命党的领导下,老挝人民为建设美好家园、实现社会主义理想,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和不懈的努力,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册增添了光辉的一页。回顾老挝人民革命党选国以来的奋斗历程,总结其对社会主义探索的历史,有助于我们清醒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和多样性。一、建国后老挝党对社会性质的阶段性探索老挝人民革命党对自身社会所处阶段的认识.在短短20多年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大致经历三个阶段:1、建国初期.盲目过渡。老挝人民共和国于197…  相似文献   

16.
吕文彦  盛欣 《亚非纵横》2008,(1):55-58,60
2007年,日本在国际战略上积极构建“自由与繁荣之弧”,具有明显的指向性;在军事发展上加速实行军事转型,向“普通国家”体制转变,指挥体制由“军种分立”向“联合作战”体制转变,部队编制由“传统大型编制”向“小型精干编制”转变,武器装备由“传统防御型装备”向“高技术攻防型装备”转变。  相似文献   

17.
何丹华  刘成富 《西亚非洲》2023,(1):40-61+157-158
巴依法勒教团产生于19世纪末,由谢赫·易卜拉·法勒创立,系塞内加尔穆里德兄弟会的一个重要分支。巴依法勒教团有别于传统的穆里德兄弟会,其宗教行为方式偏离了《古兰经》的规范,该教团门徒一般不行礼拜仪式,崇尚劳作,服从马拉布特,重视内在修为和外在实践。巴依法勒教团的发展经历了从被视为“危险穆斯林”或“假穆斯林”到“好穆斯林”认知的转变,逐渐获得了合法的宗教地位。基于当时历史条件及其宗教组织的基本功能定位,巴依法勒教团的作用复杂多元,具体体现为:充当法国在塞内加尔殖民统治的工具;深度影响塞内加尔的经济生活;促进塞内加尔社会协调稳定;维护塞内加尔传统道德。直到今日,巴依法勒教团倡导的“中正”“平和”的伊斯兰主张仍有助于遏制宗教极端思想在塞内加尔的传播,以维护国家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8.
民粹主义是19世纪中后期俄国沙皇专制农奴制度走向危机和资本主义薄弱发展的产物,它作为一种农民社会主义,是落后农民国度的特有现象。俄国所有各派别即最广义民粹主义共同的主要特征,是信仰和崇尚“人民”,以“平民化崇拜”反对文化崇拜;对资本主义怀着厌恶和恐惧,企图通过被理想化的农村公社,绕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此外,本文还指出了社会民主主义、布尔什维主义同民粹主义在思想史上的联系和继承关系,并简介了民粹主义在苏联和俄罗斯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二战后,日本的军事安全战略发生了多次转变。冷战期间,其安全战略的基础是美日安保同盟,实行“立足本土,专守防卫”;冷战后,日本新防卫战略日益突破“专守防卫”的限制,已从“本土防御”向以地区干预”为核心的“攻势防卫”战略转变。其战略的基本走势是:战略重心加速转向“针对西南方”,抓紧实施海上力量“南下西进”的战略步骤,拓展外向型军事安全战略空间,提升武器装备的高新技术优势,强化日美军事同盟。日本军事安全战略的调整将使得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加严峻,对我国维护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特别是对台湾海峡局势稳定构成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20.
张永蓬 《亚非纵横》2008,(6):6-11,6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非关系快速发展,成果显著。其鲜明特点是,完成了从政策调适到成熟发展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转变;高层政治交往更加密切,经济合作取得前所未有的成果;中非在发展援助和国际领域的合作形成自身特色,与西方国家形成对比。中非关系在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需要双方密切合作,共同应对。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及其成果是中非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这种关系所确定的原则和内容能够有效应对挑战并保证中非关系持续深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