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范荣 《法制与社会》2012,(11):45+64
随着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提出,科学技术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大量创新成果不断出现.法律做为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制度在规制科技创新方面目前不够完善,造成许多创新成果得不到法律保护、法律适用困难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创新积极性,甚至阻碍了科技的发展.因此,完善我国科技创新法律制度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当前科技法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试为科技创新寻求完善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2.
科技法体系,是指全部科技法律规范以宪法和科学技术基本法为统帅,分类组合为不同的科技法律部门和科技法律制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中国科技法的体系应当包括哪些法律部门和法律制度呢?这是我国科技法学界多年来存在的颇有争议的问题之一。笔者认为,应当依据科技活动的规律及其自身特性来构筑中国的科技法律体系。科技法作为调整科技活动中所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其体系主要是由“科学技术基本法”、“科学技术主体法群”和“科学技术行为法群”三大板块所组成。“科学技术基本法”是科技法体系的统帅和灵魂。科学技术主体法群则用以确…  相似文献   

3.
<正> 法律效果是法律为了实现一定的目标而调整社会关系所产生的实际结果。各项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通过立法、执法和守法三个环节来实现,法律效果从这三个环节以及各项法律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中表现出来。因而,法律效果是一个多因素的动态综合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对社会关系的调整越来越广泛,影响立法、执法和守法这三个环节的因素越来越复杂,法律效果的实现越来越涉及更多的内  相似文献   

4.
科技法、科技法学的独立地位,既有其学理上的内在依据,又有社会实践上的客观需要,而这两个方面,都与科技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科技社会关系法律调整的特殊性,主要见诸:1.科技社会关系的特殊性;2.对科技社会关系作法律调整的手段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改革浪潮的崛起,许多新的社会关系需要法律来确认和保护,法律对某些社会关系的传统调整方式也需要改变,法律体系一方面要完善,努力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纳入法律调整的范围;另一方面还必须和谐和统一,适合我国国情,使其内部的各个法律部门相互配合,取得最佳的社会效果。要适应纷繁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关系,立法不仅要立足现实,反映这些情况,还要放眼未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法(以下简称科技法)在法的体系中是一个重要的法律部门。科技法的体系,是指全部科技法律规范以宪法和科学技术基本法为统帅,分类组合为不同的科技法部门和科技法律制度而形成的有机整体。各个科技法律部门都由调整同一种科技法律关系的科技法律规范所组成;在各个科技法律部门内部或几个科技法律部门之间,又存在着各种由同类科技法规范所构成的科技法律制度。科技法部门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科技法律制度之间层次分明,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共同调整科技活动中的社会关系的“法网”。  相似文献   

7.
可持续发展法应成为独立法律部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划分法律部门的标准是法律规范所调整的社会关系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不同。但是划分法律部门的前提和基础却是法律所调整的某一类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广泛程度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数量。一般而言,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能够达到一定的数量,本身也就表明该类社会关系的重要性及其广泛程度。现实情况也通常是出现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并累积到一定数量时,法学家们才会以是否有独特的调整对象或方法为标准来考虑是否应该划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现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广泛程度已经到了该考虑是否将其划分为一个独立…  相似文献   

8.
<正> 我国目前处于发展和改革的时期。科技和法律作为现代文明的双翼,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作用日益重要。近年来,我国的科技立法有了一定的进展,专利法、技术合同法、标准化法等法律、法规、规章相继制定。科技立法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另一方面,从大量发生的科技案件中,从人们对科技法的陌生和普遍存在的违法现象中,从科技发展的诸多社会关系有待法律调整等现象中,人们又深深感到科技法的发展与客观需要之间的巨大差距。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科技法制体系,以保障和促进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这个任务已经历史地落在了中国的法律、科技和管理工作者们的肩上。  相似文献   

9.
1 科技法的调整对象,是科技法学理论研究中首先遇到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科技法是调整科技管理关系、科技协作关系以及科技权益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科技法调整的社会关系包括三个方面: 1.科技管理关系 指国家和各种科技组织对科学技术活动进行计划、协调、组织、监督和指导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科技管理关系具体又可分为宏观的科技管理关系和微观的  相似文献   

10.
陈俊 《法学家》2004,(6):113-119
成功发展的高新科技园区,都离不开适宜其成长的法律调整.为此,需要对高新科技园区成长中的立法调整原理作出探讨,即总结高新区的成长规律,从理论上分析高新区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具体区分我国高新区立法与科技立法,并对我国高新区立法之定位、指导原则以及走向等事项作出前瞻探析.  相似文献   

11.
一、科技法律规范及其特点科技法律规范,即调整因科技发展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它作为法律规范,具有国家强制力、普遍约束力及法律规范所具有的所有其他性质.但由于科技活动的特殊性,科技法律规范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一法律以调节社会关系为神圣使命。人们的社会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传统的法学按社会关系的内容把它分为政治社会关系、经济社会关系、军事社会关系、家庭社会关系、国际社会关系等等;从而形成调节政治社会关系的宪法和行政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的民法、经济法,调节家庭社会关系的家庭法、婚姻法,调节国际社会关系的国际法等等。横跨上述各种社会关系的还有刑事社会关系、诉讼社会关系等,与之相应的则有刑法与诉讼法。以上大致可以视为第一层次的社会关系及因法律调节而来的相应的法律。还有第二、第三以至更多层次的范围较小的社会关系,因之形成的法律所调节的范围当然相应缩小。这就是法律体系所由形成的基础。人们的社会关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日益广泛、复杂、繁多、丰富的。例如,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科技社会关系在当代就变得十分多姿多彩了。原子能的发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激光技术的进步,都引起科技管理、科研劳动中  相似文献   

13.
科技发展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一定的影响。在社会主义国家里,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社会关系的完善,经济的巩固,文化的繁荣,一句话,科技对国家的强弱、民族的兴衰、经济的腾飞具有巨大的作用。在成熟的社会主义社会里,科技的发展必定影响着法律秩序以及继续加强法律秩序,这不仅是个理论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个实践问题。这是因  相似文献   

14.
论民营科技企业的法律调整陈伟一、必要性──法律调整是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民营科技企业经营目标和运作功能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法律调整的必要性。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之所以需要法律的调整,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实现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目标特征,在于其从事...  相似文献   

15.
倪正茂撰写的《科技法学导论》(下称《导论》)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全书近40万字,共分10编35章。它涉及科技法学的定义、研究对象、范围、方法和意义;科技社会关系的法律调整;科技法的定义、特征、本质、地位及体系;科技法的渊源和发展规律;科技行政关系、民事关系、国际关系的法律调整;科技规范的法律保障;科技进步和环境的法律保护;高技术发展的法律调节等方面。《导论》深入浅出,文风朴实、文字通俗,思路清晰,读来引人入胜。作为一门新学科研究成果的理论总结,《导论》的出版自然有其诱人之处,而当作者自觉地将  相似文献   

16.
专利法是调整因创造发明和使用发明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它的制定和施行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发明人和专利获得人的权益,促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社会交往中产生的冲突,需要用不同的方式加以解决。法治社会中,法律越来越得到重视。公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通常依据公权力的直接作用,私法在调整社会关系时,通常依据公权力的间接作用。依据这一特点,将法律区分为公法和私法,对解决我国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法律是整个社会关系调节器的重心,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起着关键作用。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有赖于完善的法律对社会关系的全面有效地调整。所以,和谐社会一定是法治社会。  相似文献   

19.
<正> 自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以来,已整两年了。这部立法所确定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制度正在并将继续推动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科技、经济一体化发展。正如中宣部、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国家科委和司法部在1993年7月30日联合发出的《通知》所说,这部立法是“指导我国新时期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基本法律”,它“是深化科学技术体制改革、加速科学技术事业发展的强大法律武器,是中华民族走向高度文明和全面进步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正> 我国社会主义法是经国家制定或认可、体现以工人阶级为首的广大人民意志、依靠人民民主专政强制力贯彻执行的行为规则(规范)的总和.民族法是其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中的一个重要的新兴法律部门.它具备了一个部门法赖以形成的一切必要条件,有特殊的调整对象和调整方法,有自己的法律渊源和相对独立的体系. 法律部门的形成不取决于法学家和立法者的主观随意性,而是由现存社会关系客观必要性决定,亦即取决于对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之上的、一定社会关系进行法律调整的特殊需要.法律部门的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