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对无户籍人群尴尬的社会身份和艰难复杂的生存境况,学界已有所关注。既有无户籍公民宪法权利研究无不将分析视域框定于国家治理层面,并仅以此作为问题展开单一分析。然而,此种研究模式面对现实制度改革出现的治理困局却无法作出合理回应,这就为有关无户籍问题研究理路的转变提供了切实理由。以中国宪法权利二重属性为基本理论依托,深入反思无户籍人群产生根源之所在,继而在宪法权利实践中对无户籍公民宪法权利实现困境的形成过程予以二元动态解析。藉由分析可知,无户籍公民困境形成的根本原因为计划生育政策主导下的阶层宪法权利的"去政治化"。基于此论断,希图为寻求应对无户籍问题的制度突破口提出合理改革构想作出必要的尝试与努力。  相似文献   

2.
杨茜 《求索》2013,(6):255-257
中国当代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已经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期。从中国的实际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积极进行公民文化建设.是中国向民主社会、法治国家转型的必经之路。用民族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来培育共享信仰.强化社会文化认同和国家政治认同,凝聚民众的爱国意志.这些都为中国的公民文化、公民社会建设提供了切实的经验参照系。  相似文献   

3.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4.
黄恬恬 《理论月刊》2010,(4):103-106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以体育基本法为主干,以其它体育法规为基础,以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为补充的较全面的大众体育法律保障体系,但是尚存在立法滞后、规范位阶低、法律监督与法律救济不完善和法制宣传不到位等问题。通过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适时加快立法速度和提高立法质量,健全维护公民体育权利的法律监督与法律救济机制和深入进行体育法制宣传教育,增强体育法制观念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贺然 《求索》2011,(11):57-59
作为一种现代政治理念,公民社会权利是一种积极的权利.它的出现意味着公民对社会的依赖、表明公民权利的实现需要国家权力的支持。本文就中国公民社会权利的现状及其宪法层面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完善宪法的角度提出保障公民社会权利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宪法文化权利并不是一个约定俗成的宪法学范畴,它是由"文化权利"这一范畴变化衍生出来的。从宪法层面出发,强调公民基本权利特别是文化权利,有利于从法律体系上完善公民文化权利的保障机制和制度,也有利于宣示国家对文化发展的重视程度。宪法文化权利的规定有助于公民精神和个性层面的结构优化,也有利于对人性弱点的改造,提升公民的文化修养和文明礼仪。我们要在理论上树立起宪法文化权利的权威地位,从宪法规范的明确、部门法的制定以及文化平等权的保护等方面实现宪法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7.
论公共理性及其生成——一个公民文化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理性多元化是现代民主社会的既成事实,以能为理性公众都可以接受的方式,消解理性多元化造成的社会分裂和冲突的社会场景下,公共理性呼之欲出。我们认为公共理性不是理性的公共运用,而是从私人理性中生长出来的,是公民理性的一种重叠和交叉及其运用。基于对公共理性的这种理解,我们认为公共理性何以可能的条件寓于公民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具有多元文化的特征。在一些西方国家,随着多元文化主义的发展,越来越多少数群体在文化发展、政治权利等方面提出更多要求,因之出现的族群文化冲突已成为世界各地政治暴力最常见的根源,而且没有减缓的迹象。①与此同时,在西方自由主义政治传统中,普遍主义的人权理论忽视了少数群体的差异权利诉求,难以有效应对少数群体权利问题。  相似文献   

9.
美国公民教育的变革客观上已形成与公民文化的协同响应机制,在特定背景下公民文化的维系和发展要求公民教育调整教育理念、目标和方式以适应经济社会的结构调整或迎合社会思潮;而公民教育的变革则推动公民文化的延续或变迁。美国公民教育史上存在三次改革,从20世纪前注重"价值灌输"、20世纪上半叶以课程为中心的探索,发展到20世纪中期以后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重视公民参与实践的教育模式,每次变革都驱动着公民文化的变迁。揭示美国公民教育对公民文化变迁的作用和规律,可以为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转型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彭东昱 《中国人大》2014,(22):26-27
作为一部"民告官"的法律,11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的通过,为这一受到广泛关注和参与的修法过程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获得了普遍赞誉,向解决行政诉讼"三难"问题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在此法诸多亮点中,对公民行政诉讼权利保护的进一步强化成为解决顽疾的重要支撑点。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要深刻认识文化建设的战略意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对城市文化建设来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和形象,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主要是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科学、教育等。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并  相似文献   

12.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赖荣珍 《理论月刊》2003,46(6):18-20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奋斗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全面建设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关键是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3.
大众传媒:军营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传播信息的工具和传播文化的载体,大众传媒在加强军营文化建设方面具有突出的特点和独到的优势:营造浓厚的“文化场”,让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政治思想水准和科学文化素质;发挥导向作用,帮助官兵在复杂多元的文化现象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对军队文化建设工作实施有力有效的指导作用。真正做到如此,关键取决于领导的认识到位和媒介工作者文化自觉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加强和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对大连实现跨越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大连市在投资软环境建设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在社会环境、建设战略、政府职能、政策法规、人口素质、人才吸引等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5.
社区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城市管理的基础工程之一.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必须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应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骨干队伍,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公民参与:推进行政问责制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民参与在行政问责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有公民的积极参与,才会使政府负起责任。针对当前行政问责制有关公民参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7.
大连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港口、工业、商贸、旅游城市.改革开放给大连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使其成为最开放、最具活力、经济实力最强的城市之一.与此同时,大连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不断登上新台阶,并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大连特点的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上海高校都市文化E-研究院、上海市重点学科都市文化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日前在上海和苏州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山东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与科研单位的6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会,《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派代表参与了本次论坛。与会代表普遍认为,城市及城市文化在人类历史进程中曾以不同形式出现,并影响着人类文明形态的发展方向。都市是城市发展及当代城市化进程的最高环节,其文化是人类文明与文化发展的最高…  相似文献   

19.
大连文化名城建设的提出凸显了文化在大连城市发展的价值与作用.在大连地域文化发展过程形成了本土性、多元性、开放性、保守性和俗有余而雅不足等特点.根据大连地域文化特点和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给大连文化名城定位为"国际性现代时尚文化名城".大连要搞好文化名城建设,应处理好文化名域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关系,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做足海洋文化,保护开发好地域文化,扶持发展好现代时尚文化,打造文化品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对于人民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和精神力量的激发,对于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以及助推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看,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建设重要论述的基本向度有: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为原则向度,以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双创"为历史向度,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向度,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为目标向度,以立足国情和世情特点为现实向度,以促进文明相互交流借鉴为世界向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