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法制统一是整个国家以及各行政区域保持政治稳定与经济、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的条件之一。宪法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宪法将法制统一确定为一条基本原则,说明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体现在立法、司法和法律监督等各个方面。我国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从广义上说,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就是要保持这个体系内部关系的和谐一致。现在国家尚未制定立法法,但有关各级国家机关的立法权限(这里讲的是广义的立法权限)及其监督,已在宪法和有关法律中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这是保持法制统一的依据。从  相似文献   

2.
我国将制定新的户籍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安部法制局有关负责人透露,公安部目前正抓紧调研起草户籍法,但何时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尚不确定。起草户籍法的目的在于,让新的户籍制度适应当前社会形势下的人员流动,保障我国所有公民的平等自由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凌云教授表示,户籍改革的最终目的是要把户籍放在控制人口的个人信息上,而不是强加给户籍许多附加值。现阶段完全放  相似文献   

3.
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从立法上讲法制统一,包括三层意思:一是一切法的形式,都不能与宪法相抵触;二是下位阶的法不能与上位阶的法相抵触;三是同位阶的法相互之间不能抵触。这三个层次结合起来,就能保证我国的法律体系的内部和谐一致,从而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单一制的国家,没有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就没有国家的统一、社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法制建设的日益完善,公民的法制意识逐步增强,各类案件日益增多,尤其是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较为突出。从近年来人大信访情况分析来看,涉法涉诉信访占总信访量的65%,已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立法法第一次明文规定,地方性法规也要进行统一审议的程序。这一规定是非常必要的。第一,这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法制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重要原则,它  相似文献   

6.
WTO透明度原则与政府信息公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将对我国行政法制产生全面而深刻的影响,建立透明的政府信息公开机制是WTO透明度原则的必然要求.我国目前缺乏信息公开制度,因而政府应本着服务行政的理念,完善信息公开的程序,利用高效、便捷的载体,向社会公开与行使职权有关的信息.应制定一部统一的<政府信息公开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回顾国内、国外图书馆立法的历史与现状,可见我国图书馆法制建设已落后一些发达国家很长一段距离.因而制定一部统一的图书馆法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它是保障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保证科教兴国战略国策实现的重要条件.笔者就该法的制定提出了立法原则和构想.  相似文献   

8.
国家法制统一视野中的民族习惯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统一的主权要求国家法制统一,但我国的多民族性也决定了国家法在民族地区的统一实施必然与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民族习惯法发生诸多碰撞.从理论和实践来看,这一现象的产生从国家法和民族习惯法来说都有其深刻原因,国家法制统一和民族习惯的存在与适用都有合理性与必要性.如何调适国家法与民族习惯法的关系,该文从民族习惯法的"限制"与"吸收"谈了一些看法,希望能对我国相关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列入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五年立法规划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起草工作已经正式起步。这是我国法制建设的一件大事。现就这一法律的起草提出若干建议。一、关于立法法的立法宗旨、调整范围和基本原则立法法应该是一部规范我国立法的指导思想、宗旨和原则、立法的权力分配、立法的程序和体例以及立法解释和立法监督等一系列问题的内容较为全面的基本法律。制定立法法的宗旨应该是通过规范立法活动,达到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提高立法效率,保证立法质量,降低立法成本的目的。维护国家法制的统一,首先应理解为,在立法时,必须高度重视国家法律体系内部的和谐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律师工作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广大律师在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在我国健全律师制度,是十分必要的。然而,现行律师工作却无一部律师法典,其执行的是八○年制定的《律师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它与实践的要求已相差较大,对其进行修改并制定《律师法》已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浅谈当前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赵秉璋张惠英一、问题一是法制意识不强。全民树立法制意识,这是迈向依法治国的基础。我国虽然经过了两个五年的普法教育,一些主要的、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渐为广大干部、群众所了解。但由于法律的学习宣传不够深入,执法...  相似文献   

12.
<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以下简称《立法法》),将于今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具有重要的意义。一、《立法法》的颁布、施行有利于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我国是单一制国家,实行一元的立法体制。即立法权集中在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等虽然也享有一定的“立法”权,但从权力来讲,属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授权(广义)。并且,它所立之“法”不仅从属于宪法,还从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法律。为了保证国家法制的统一,不仅需  相似文献   

13.
目前,制定《救灾法》的工作被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有关的前期准备工作也在积极的运作之中。其中的难点问题须尽快攻破,以使《救灾法》得以及早出台。 一、立法程序的难点与推进 1.立法的必要性问题 从健全法制体系方面看,改革开发20多年.我国的法制体系逐步丰宫健全,但社会救济方面却几乎是空白,《救灾法》的制定和出台将尽快弥补这一薄弱环节。从社会发展方面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市场经济必须是法制经济。救灾工作在摆脱计划经济的影响同市场经济接轨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走法制化的道…  相似文献   

14.
正户籍是社会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长期以来按照户籍身份来执行科教、卫生、医疗、就业、社保等一系列政策,造成二元制城乡差距。国务院日前印发了《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体现户籍制度的人口登记管理功能。建立与统一城乡户口登记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卫生计生、就业、社保、住房、土地及人口统计制度。"一、户籍差异引起的问题与矛盾(一)本地农村户籍灵活就业人员因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没有确立判例法制度但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的判例制。推行判例法制度,是实现法制统一和平等原则、与国外法律接轨以及弥补成文法固有缺陷的需要。我国推行判例法制度亦有制度基础、实践基础和历史基础。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的判例法制度,包括判例法的创制制度、判例法的适用制度以及裁判监督制度等。  相似文献   

16.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穗府法公[2015]9号按照《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穗府令第52号)第十六、二十九、三十四条的规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经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现将2015年8月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合法性审查,并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广州市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目录中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已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和"广州市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17.
网购已成为现代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网购中产品质量纠纷、虚假经营、夸大宣传以及商家无底线的恶性竞争等问题层出不穷。究其原因,一是道德层面的诚信缺失,二是法制层面的立法滞后。有人大代表呼吁,网购不应成为法外之地,应抓紧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综合性电子商务法,从宏观上构建电商法律体系,进一步保护消费者权益。  相似文献   

18.
正广州市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穗府法公[2019]1号按照《广州市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穗府令第52号)第十六、二十九、三十四条的规定,行政规范性文件应经政府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统一编号和统一公布。现将2018年12月经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合法性审查,并统一编号、统一公布的广州市部门规范性文件目录予以公布。目录中的部门规范性文件已在《广州市人民政府公报》和"广州市规范性文件库"刊载,并可在市政府法制办公室门户网站上"广州市规范性文件库"(http://  相似文献   

19.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活动准则,我们必须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维护宪法权威,保证宪法的实施。1.强化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国家法制的统一。江泽民同志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讲政治、讲大局。地方人大常委会把维护宪法的权威和国家的法制统一作为首要任务,是讲政治、讲大局的具体体现。为此必须强化宪法意识。为增强宪法意识,保证宪法实施,云南省人大常委会近期着重抓了以下工作,一是及时传达了九届全国人大  相似文献   

20.
一是逐步统一全国高考试卷及高考录取率;二是城市保障房应尽快转向以公租房为主由于户籍改革滞后,我国城市化多有"半城市化"特征,即所谓土地、工作及生活的城市化,却非"人"的城市化。然而,户籍犹如曾经光芒万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