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阐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研究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同研究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结合起来,要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关系,从而深刻理解这个命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结合?对这个问题的争论,在国外已经持续一个多世纪了。我们党的十四大,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做出了肯定的回答。现在对百多年来国外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做一个简要的回顾,对我们不无碑益。国外对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探讨,可以分为两大阶段。早期市场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研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否融合,始于西方经济学。在19世纪后期,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传播,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在研究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同时,也开始探讨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的理论。在探讨社会主义资源配置理论过程中,曾引以…  相似文献   

3.
如何认识社会主义经济中的计划与市场,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围绕这一问题进行过多次讨论,曾有过多次提法的变换。例如“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以公有制为基础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等等。提法的变换,反映着我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在认识上逐步深化。毫无疑问,这种理论认识的深化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以往的理论概括,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还存在着一些难以解决的矛盾。最近,有的同志提出,应该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似文献   

4.
张晓红 《探索》2006,3(2):189-192
最近,胡锦涛再次强调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即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毫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就必须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点,从理论上彻底解决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容的问题,澄清市场经济问题上存在的原则分歧,警惕新自由主义错误观点对改革方向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市场经济历来被等同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能不能搞市场经济?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理论上解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兼容的问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如何磨合、对接和兼容,是一个带开拓性的历史难题,对这个问题的争论由来已久,关于这方面的研  相似文献   

6.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是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命题,并通过这个命题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一条基本方针。要切实贯彻执行这条方针,必须对这个命题的涵义有准确的把握;而要准确把握这个命题的科学涵义,又必须唯物辩证地理解以下几对矛盾关系。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机理是我国深化改革的理论基础,其结合的主线在于社会化。市场经济发生、发展的基础不是私有制而是社会化,同时社会化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内生性的根系。商品经济具有二重性、中介性,社会化的生产关系与社会化的生产力紧密地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必须通过这个中介系统才能实现,深化改革就是完善这个紧密结合的有机整体。那种把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割裂、把市场经济等于私有化的观点,在理论上、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我们必须全面地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8.
价值创造理论,及其与之相关联的价值分配理论 ,既是一个古老的命题 ,又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鲜课题。本文试从方法论的角度研究和探讨价值创造理论在新形势下的发展问题。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用对比的方法指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劳动和劳动价值的理论 ,揭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行特点和基本矛盾。现在 ,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当时所面对和研究的情况有很大不同。我们应该综合新的实际 ,深化对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研究和认识。”江泽民同志这段关于价值创造理论极其…  相似文献   

9.
对非公有制的价值考察不能仅限于其工具性层面,而应上升到价值理性高度予以研究。非公有制的高效率性和生产力发展的历史继承性,决定了非公有制发展本质上是一个合目的、合规律的社会主义实践过程,必然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需要从理论上分析二者统一“何以可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列宁晚年在领导苏维埃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既不囿于前人的“本本”和“原理”,也不固守自己既往的“结论”,而是一再强调“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关头: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修正先前的看法,从而使其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生了重大变化。其变化之大,用列宁晚年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集大成之作《论合作社》中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①列宁为什么说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究竟有哪些“看法”和“改变”?列宁为什么必须作这样的改变?其理论和现实意义是什么?我们对此应如何理解和解读?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李抒望 《实践》2008,(10):13-14
七十年前,毛泽东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全部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说,都是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我们要始终不渝地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四十年前,毛泽东同志第一次提出,必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观点来观察、认识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矛盾,并提出“正确认识和处理敌我之间和人民内部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这样一个科学命题。这是毛泽东同志在积极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程中所取得的最有理论价值的思想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了“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的意义。作为以农业为主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如何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要求,把“科教兴农”作为“科教兴国”的落脚点,并扎扎实实地抓出成效来,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原有  相似文献   

14.
从建国以来的“产品型按劳分配模式的实践及对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基本问题的认识”到改革开放至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分配实践与理论研究”,社会主义分配理论发生了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5.
1.我们既然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就在理论上和实践上承认了两者的相容性,但是承认这种相容性并不意味着我们在理论上完全说清楚了这个问题,也不等于我们在实践上已经完全解决了这个问题。十多年来的改革开放实践表明,这是需要我们下功夫着力研究的问题。2.这个问题的全部复杂性来源于社会主义概念的复杂性。人们不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社会主义概念作过不同的解释.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概念、科学社会主义的概念.第一个社会主义实践模式的概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念等,人们还对社会主义是指一种运动的实践过程还是…  相似文献   

16.
大转折大发展中的重大突破□黄少群“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搞清楚这个问题,是我国近20年来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过程中的重大理论上的突破。它打碎了禁锢人们多年的精神枷锁并由...  相似文献   

17.
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到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各项任务,10余年来,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艰难探索,在探索中勇于实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形成了理论创新不断推进改革实践的发展,日益深化的改革实践又深切呼唤理论上创新这样一个互动过程。这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改革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深化,而且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一、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历史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种史无前例的体制。党的十一…  相似文献   

18.
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这是十四大向我们提出的一个崭新的时代命题。我在学习中感到,要真正掌握“中国特色”理论的精髓,必须认真理解这一理论所充分显示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高度结合。本文论及的“三题”,就是试图从这个角度,探究邓小平理论内在蕴涵着的这种结合的意义和力量。初级阶段“起跑线”市场经济“快车道”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建成与否的客观标准是什么?经济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因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仅是一个单纯的学术之争,而且是一个关系到我们能否对中国经济改革的进程作出客观判断,对二十一世纪的改革推进作出正确安排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所以,对此进行更深入的探讨,也就具有了特殊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效率认定’”问题,并对其内涵、意义、影响,其达到的制度障碍及其实现途径与条件作一初步探讨。一、“效率认…  相似文献   

20.
自1979年邓小平同志首次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科学论断以来,今年在巡视南方的重要谈话中又再次指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历经十三年改革的探索和总结国内外经验,我们党对建立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在理论上的认识,已经比较成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我国经济改革发展的历史性必然选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它标志着我国的经济改革,沿着“计划经济——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逻辑发展轨迹,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了战略性的重大突破与飞跃,开始进入全面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换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