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何卫平  刘滨 《求实》2017,(6):54-64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都离不开对"政社互动"关系的探讨,"政社互动"已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命题,而政府购买服务的兴起恰为"政社互动"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以"政社互动"为切入视角,对C市W区政府购买服务过程进行解构发现,"政社"在互动过程中暗藏陷阱,即存在"异化合作""组织趋同""合作内卷""行政依附"等问题,究其根源在于"政社互动失灵"。由此,政社互动陷阱的生成逻辑根源在于购买服务实践的双向形塑,理想形态是实现双方的良性互动,形成一种合作治理的格局。  相似文献   

2.
《求实》2021,(4)
在"管理民主"到"治理有效"的社会治理范式转型背景下,"政—社"以何合作替代"政—社"何以合作,成为"政—社"合作研究的重心。研究发现,政府、企业、社会团体、村级组织和农村居民等构成农村环境整治的主要参与者,其分别遵循科层关系下的行政推进、竞争关系下的契约合作、社群关系下的自愿合作以及熟人关系下的道德约束行动逻辑。借助扁平化、透明化的现代互联网技术,多元主体的差异化行动逻辑相互调适与耦合,形成了主体间双向互动与传递的反馈型关系。结合"三清洁"五级联动工作体系,"政—社"合作主要通过宣传动员、道德约束、物质激励、行政推进和契约合作机制来实现,政府在合作关系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强调合作机制的组合化运用。但由于政府压力型体制、"条块化"组织体系与理性化官僚、农民整体素养有待提升和社会组织独立性不足等原因,农村环境整治内生性动力建构不足、市场化运作流于形式和整体性发展思维有待进一步拓宽。破解上述困境,需要继续深化服务型政府转型,提高社区的自治能力,进而优化"政—社"合作环境。  相似文献   

3.
政府购买服务是服务供给模式的创新之举,独立而平等的合作双方是购买关系成功的前提。在我国服务购买的制度实践中,独具特色地形成了政社依赖关系。这种政社关系的发生机理主要体现在:历史维度的政治文化原因,现实层面的压力型体制模式,国际经验的"行政权社会化"的治理变革,心理效应中的关系强度影响合同绩效。这种政社依赖关系不利于合作绩效的提升,因此要从逻辑起点、发展方向、行动指南、合作形态等方面为政社关系指明应然路向。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是我国着力解决的环境问题,整合行政力量和社会力量共同治理水污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然而,政社合作治理水污染面临着多重困境。文章构建囊括"合作意愿—合作能力—合作行为"的分析框架,通过剖析H市"治水五人组"实践,探究水污染治理领域政社合作的实现路径。目标一致和资源依赖推动了"治水五人组"成员形成合作意愿,而制度与培训双重供给促使合作双方具有合作能力,合作行为则表现为日常巡河、河长固定活动日、河长论坛。要实现水污染治理的政社合作,应当促进合作双方对合作目标的高度认同,赋予社会公众合作身份且提供能力培训,形成以信息技术和会议活动为载体的合作行为,并推动合作双方建立增效式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将“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作为一种创新型策略提出来,既是为了适应制度环境变化、权力结构调整和组织使命趋同的现实需要,也是为了破除绝对权威崇拜、自身能力不足、警戒防范态度和法制保障滞后等制约因素的困扰。鉴于“合作共治”的政社关系并非自然生成,则需要从“合作共治”的前提——意识的培养、基础——互信的构建、核心——权责的明确、保障——法制的完善等四个维度对其实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探索》2016,(3)
"三社联动"是社区治理改革的重要举措。当前我国"三社联动"社区治理在实践中形成了"社会组织委托型""社工机构服务型""项目指导型""社区内部发展型"等模式。其中,项目指导型是试点地区普遍采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政社合作培育社区治理组织;二是政府购买服务联接各类联动主体,形成联动服务模式;三是采取项目化的运行方式。项目指导型"三社联动"虽然取得了诸多效果,但在运行机制方面存在政府控制偏强、社会自主联动偏弱的缺陷,尤其是"民非"类社会组织与社区的直接合作有限,导致其在社区治理改革方面的成效不足。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果,应通过完善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政策,促进社会组织与社会工作的发展,构建社会组织合作网络,形成社会力量间的自主联动,释放社会活力。  相似文献   

7.
"乡政村治"治理格局和模式既保证了国家赋予基层政府和自治组织有效运行,又为基层社会提供了新的稳定秩序。但在新形势下,"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中乡镇机构内部、村庄场域内部、乡村之间的关系仍存在一些不足。从乡村社会实际出发,重构乡村关系协调机制是"乡政村治"治理格局中乡村关系和谐发展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8.
贾波 《世纪桥》2020,(3):89-92
"三社联动"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机遇,但社区社会组织仍然面临政社不分、合法性不足和社区居民认可度差等外部环境的束缚。在行动主义视角下社区社会组织可通过遵循社区治理的价值取向、发挥专业优势、探寻基层政府真实诉求、找准社区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鼓励社区居民有效参与等行动策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9.
考察当代中国农村治理模式的变革,其内在蕴含着较为清晰的演进逻辑与发展路径。农村治理模式演进的关键变量,是政府与社会关系的变化。农村治理模式改革,重构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政社一体的乡村治理模式,构建了以政社分工为基本特征的新型农村治理模式。新世纪之后的农村税费改革,以政建社与政社共治的农村治理新模式取代政社对立的二元治理模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反腐败向基层延伸和精准扶贫攻坚为中心,农村治理模式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构建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现代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问题日益繁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已成为共识。社会协同治理强调政府、市场、社会组织与公民个人对社会公共事务的协作共治与责任共担,以维护和增进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治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基本趋势。然而,在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的实现还存在着来自政府机构、市场组织、社会力量以及公民参与等主体方面的障碍。因此,加快政府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大力培养社会组织、积极培育政社信任关系和建设主体间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实现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阮雪梅  杨毅  沈晓辉 《世纪桥》2014,(12):77-78
枢纽型社会组织是当前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社合作互动的重要内容,也是政府转变职能、鼓励和培育新型社会治理主体的一种新型方式。充分发挥枢纽型社会组织的作用,将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转让给社会组织,带动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和引导在社会治理中的有序运作,形成社会多元治理格局。  相似文献   

12.
政社合作是创新城市社区服务体系与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基于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理论构建制度规则、个体偏好、算计过程的分析框架,城市社区服务中政社双方的主体理性可以被激发,其背后也存在一定的行为逻辑。政社双方巧借正式制度传递确定信息,利用非正式制度维系与强化合作关系,实现了既定偏好的优化排列与阶段化分解及兑现,有意识地策略性博弈进行成本评估与最大化交易。政社合作共同形成的整体行为策略表现为渐进调适、能动联络与博弈均衡。社区在政社合作中凭借双重属性实现了资源整合与服务能力的建制性增长。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是中国社会治理经历了借鉴西方、探索本土、超越西方三个阶段后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治理话语。"共建共治共享"是一种可持续的治理方式,体现了权、责、利的动态平衡。"共建共治共享"的行动体系有五个步骤:通过"硬性规定+弹性引导+利益引导"促进治理共同体发现,通过"参与意愿+参与能力+参与路径"促进治理共同体参与,通过"合作空间+合作平台+合作规则"促进治理共同体合作,通过"创新人才+创新技术+创新政策"促进治理共同体创新,通过"利益表达+利益补偿+利益共容"促进治理共同体共享。  相似文献   

14.
政社关系是影响公共治理失灵的关键因素,然而目前从政社关系视角研究公共治理失灵的成果不多。目前有关研究多以界定清晰的公共治理概念为基础,在未形成一致认同的概念大背景下,盲目定义易导致文章内容偏颇。基于此,可以从政社关系出发,对公共治理概念进行梳理,选取构成公共治理的四大核心要素,即行动者、关系、方式与目标,在四大基本要素叙述中分析政社关系是如何致使公共治理失灵的,并给出制度建设与公共精神培育并举、政府还权与社会承权并行、分工与协作并重等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上海市嘉定新城(马陆镇)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搭建社区共治平台,深化民主自治建设,扩展社会参与渠道等方式,不断完善"行政、共治、自治"三元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形成了"和谐、互补、高效"的新型社会治理合作关系,加快推动单一行政型的社会管理向多元参与型的社会治理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区治理结构的转型和大量社会组织的孕育与发展,原来"政社合一"的社区管理模式逐渐向多元化的社区治理模式转型,大量社会组织开始发育并介入到社区的公共事务中,逐渐成为承接政府职能转移的有效载体和参与社区治理的重要主体。在具体的社区治理实践中,社区治理的各主体参与者,尤其是各类社会组织通过正式的或非正式的关系建构,形成了社团共享、志愿性参与、项目制运作、机构介入式服务等参与社区治理的生存策略和关系选择。真正意义上的社区治理实践应该是社区治理的各参与者,包括地方政府及其派出机构、社区居委会、各类社会组织及社区组织、社区居民之间,相互合作、平等协商、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一种"合作中的伙伴关系"。  相似文献   

17.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简称"放管服")是国务院推进行政体制改革,重塑政府、市场和社会新型治理架构的重大举措。放管服改革除了科学厘定政府和市场边界,深度激发市场活力外,也为社会治理和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环境和资源支持。行业协会作为社会组织的典型代表,是政府和市场关系良性互动的重要连接带,在构建新型政社关系中发挥着风向标之作用。充分依托政府放管服的改革整体要求和推进路径,依法明确行业协会的治理角色和职能内容,打造政会之间的权责清晰、合作共赢的治理关系,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构建"乡政"与"村治"的平衡协调机制是构建新型农村基层治理体系的现实需要。从农村基层治理实践看,我国以"乡政村治"为主要特征的农村基层治理格局仍不平衡,既存在着压力型体制下国家权力对村庄权力的"影响",又存在着村治过度自治化倾向对国家权力的挑战。因此,应从保证"乡政"行政权的合理使用、"村治"自治权的有序运行、"乡政"与"村治"的良性互动和"乡政村治"治理绩效的评价等方面,尝试构建"乡政"与"村治"平衡协调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基层治理绩效。  相似文献   

19.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提出,希望上海"在推进社会治理创新上有新作为"。上海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党建引领的自治、共治、德治、法治一体的基层治理格局"的新要求。嘉定新城(马陆镇)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通过搭建社区共治平台,深化民主自治建设,扩展社会参与渠道等方式,不断完善"行政、共治、自治"三元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机制,形成了"和谐、互补、高效"的新型社会治理合作关系,加快推动单一行政型的社会管理向多元参与型的社会治理转变,有效地促进了基层社会的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20.
正政社互动是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一环,其工作成效直接关系社会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需要社会多元主体参与,而村居社区是社会主体的重要单元,因此提高村居治理能力是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路径。政社互动的前期,进行了一些基础性的机制创新,逐步厘清政社之间的权责边界,从尊重社会主体性的角度出发,政府依法需要村居协助的事项采取了契约模式等,规范了政府的行政权力,减轻了基层自治组织的行政负担,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