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夏飞 《世纪风采》2008,(12):24-27
刘志丹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党员,是陕北革命根据地的开创者和主要领导人。习仲勋是刘志丹的老战友,在刘志丹领导下从事革命工作,历任重要职务。1935年刘志丹和习仲勋同遭极“左”分子的迫害,被关押在一起。习仲勋后来回忆说:“我和刘志丹同志一起被关在一个旧当铺里。‘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执行者搞法西斯审讯方式,天气很冷,不给我们被子盖,  相似文献   

2.
"原来你这么年轻"习仲勋在1926年5月就投身革命,1934年,年仅21岁的习仲勋已经是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了。他同刘志丹等同志一起创建了陕  相似文献   

3.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习仲勋与刘志丹等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作出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4.
正1935年10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率领红一方面军长征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迅速纠正"左"倾教条主义,营救了被"左"倾教条主义者错误关押的刘志丹、习仲勋等领导干部,挽救了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危机局面,也挽救了刘志丹、习仲勋等陕甘领导干部的生命。从中共中央到达陕甘地区后认识周恩来,到担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习仲勋与周恩来之间结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结识周恩来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  相似文献   

5.
秦俊 《党史博览》2008,(10):39-41
一 习仲勋生于1913年10月,13岁参加革命,15岁在狱中加入中国共产党,21岁出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他与刘志丹、谢子长等人创建的陕甘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相似文献   

6.
张晓娜 《廉政瞭望》2012,(10):62-63
习仲勋的三次致信 1962年8月,康生借小说《刘志丹》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反党集团”。“文革”前后,习仲勋遭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  相似文献   

7.
正从早年跟随刘志丹创建陕甘边根据地,到主政西北局掌控一方,再到带领广东在改革中"杀出一条血路",习仲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实事求是始终是这位革命元勋坚守的做人原则和党性准则,毛泽东曾称赞他:"能实事求是,是个活的马克思主义者"。抢救运动提出"实事求是就是党性"1943年2月,习仲勋出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在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创建了以陇东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不仅为红军长征提供了落脚点,而且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南梁精神”。“南梁精神”蕴含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等优良传统和先进思想,特别是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领导同志,在无数的艰辛、曲折和惊心动魄的斗争中,始终坚持革命信念不动摇,始终以革命大局为重,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造就了一代"风流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早年投身革命,是刘志丹的亲密战友。在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烽火中,百炼成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习仲勋任西北党政军主要负责人。随后,他到中央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主持政务院、国务院工作的得力助手。从1962年9月到"文化大革命"期间,习仲勋被审查、关押、监护、下放。但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随时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有许多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德才兼备、智勇双全,始终站在历史发展潮流前列,引领历史前进的卓越人物。习仲勋就是其中之一。密切联系群众,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左”倾错误,勇于改革创新,是贯穿其革命、建设、改革一生的主要特点:一、刘志丹的亲密战友、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之一。毛泽东第一次见到年轻的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习仲勋时,感到十分惊讶:“这么年轻”  相似文献   

11.
霞飞 《党史博览》2009,(7):39-40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霞飞 《党的建设》2009,(8):57-58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  相似文献   

13.
一1926年5月,年仅13岁的习仲勋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两年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自1932年3月起,他领导发动了"两当兵变",兵变失败后又与刘志丹等创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4年11月,陕甘边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习仲勋任政府主席。1935年2月,中共陕甘边特委和中共陕北特委召开联席会议,决定成立中共西北工委和西北军委,统一领导陕甘边、陕北  相似文献   

14.
刘洪 《理论导报》2013,(11):21-22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西省和甘肃省交界地区创建的以南梁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在那段艰苦的岁月中,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党中央领导中国革命的政治中心,践行了我们党的许多政策,尤其是在政权建设方面的经验为后来的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许多可资借鉴的重要经验,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王乐文  高炳 《奋斗》2022,(9):67-68
<正>走进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穿行在革命老区照金镇的川梁沟峁里,浓浓的红色气息扑面而来。照金,是一块英雄的土地。上世纪30年代初,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英勇开展革命活动,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成立了中共陕甘边特委和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孕育形成了伟大的照金精神。  相似文献   

16.
在习仲勋同志100年诞辰即将到来之际,今天,中共广东省委在这里隆重举行座谈会,深切缅怀习仲勋同志为广东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作出的重大贡献,深情追思他的革命精神和崇高品格,充分体现了广东人民对习仲勋老书记的无限热爱和敬仰之情。
  习仲勋同志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大革命洪流中投身革命;在革命处于低潮、个人身陷囹圄时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艰难岁月里同刘志丹、谢子长等同志在陕甘地区举起工农武装割据的大旗;在保卫党中央、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的战斗中屡建奇功。他13岁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5岁转入中国共产党,21岁当选为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32岁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46岁成为党和国家领导人,49岁受到错误处理,65岁复出,67岁回到党和国家的领导岗位上。习仲勋同志传奇的一生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写下的最为浓墨重彩的一页,就是作为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在邓小平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支持下,在广东进行的大刀阔斧的拨乱反正和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习仲勋同志也因此成为广东改革开放的主要开创者和重要奠基人之一。  相似文献   

17.
谷梁 《广东党史》2011,(11):4-9
习仲勋,新中国的国务院副总理、秘书长、西北红色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他因刘志丹的弟媳喜欢当作家,弄了一部《刘志丹》的小说,他被不自觉地牵进去,而后“是鬼不是人”的康生发明了一句名言“利用小说反党,是一大发明,”毛泽东上当,信之。于是习仲勋就被列入“高饶反党集团”,后来又升级为“彭(德怀)、高(岗)、习(仲勋)反党集团”的...  相似文献   

18.
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为主的陕籍党史人物群体和广大军民在陕西进行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特有的优秀品质、思想作风和精神风貌。陕籍党史人物群体的革命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具有特殊的地域性,是重要的陕西地域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9.
行走在陕西铜川市耀州区的山区,到处是纵横沟壑、石峰千仞,斧劈刀削苍山骨,曾经硝烟远,如今醉游人。吸引人们前来的不只是奇绝的丹霞风光,更是那段激情澎湃的革命岁月。瑞金在南,照金居北。习近平总书记说:“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世纪 30 年代初,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将红旗插在了陕西照金的深山之中,创建了以照金为中心的西北地区第一个山区革命根据地——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山木无言,艰苦卓绝的革命故事穿越历史,熠熠生辉。“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山间清晨,汽车翻过一道道川沟,抵达照金芋园村,这里便是田发义的家。79 岁的田发义身穿灰棉袄,头戴蓝布帽,精神矍铄。进了屋,围着滋滋响的火炉,老人家打开了话匣子:“额大(父亲)开始在芋园闹革命时,还是个十几岁的娃娃。”说起父亲田德法,老人家一脸自豪。芋园,是照金东北的一个偏僻小村落,西上党家山,可通薛家寨。当年,这里是照金最早闹革命的地方之一,骁勇善战的芋园游击队随后上了薛家寨,参与了根据地“大本营”的建设。习仲勋第一次见到刘志丹时,刘志丹分析形势:“几年来,陕甘地区先后举行过大大小小 70 多次兵变,都失败了,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军事运动没有同农民运动结合起来,没有建立起革命根据地……现在最根本的是要有根据地。”  相似文献   

20.
1931年至1934年,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开辟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带领群众进行土地革命,以及政权、军事、经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本文以根据地财经建设作为切入点,主要探讨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货币政策实施的背景、方式和历史经验,得出了必须加强党对货币的控制能力、正确运用货币政策工具以及货币政策的实施既要符合金融发展规律又要适应根据地实际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