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公共政策理论视角下,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在于政策性损害导致利益受损群体对政府的信任流失,及公民民主参与意识的觉醒与诉求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治理群体性事件,必须摈弃传统的打压式方法,对利益受损群体实施利益损害补偿政策;要完善公共政策体制,疏通各种利益诉求渠道,在公共政策中体现自己的利益;采用协商对话的方式,化解矛盾、缓解冲突.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社会结构、利益分配、思想观念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引发了各类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在近些年的集中式爆发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主要在于:利益的分化和冲突;利益分化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社会阶层固定化;贫富差距扩大引发的相对剥夺感;公民权利意识增强与利益诉求渠道不畅通之间的矛盾;情绪化倾向地传播,法不责众的侥幸心理;新媒体无形的渲染和强化作用。基于公共政策创新的视角探析有效治理群体性事件的现实路径:采用开放式决策的方式;重视公共政策的公共利益特性;拓宽公众表达利益诉求的渠道;出台和完善相关追究事件主要责任人、参与者的公共政策;实现对新媒体的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我国进入了利益多元分化的时代。利益多元分化趋势下出现的社会利益矛盾不断加深,传统诉求渠道不畅以及利益协调机制滞后等问题是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不断爆发的诱因。协商民主作为一种大众参与的公共决策机制和治理模式,对协调多元利益、化解矛盾冲突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本文倡导从政治制度层面、社会治理层面、网络民主层面等多方位地建立一个多维度、多样化、常态化的民主协商机制,从而让群体性事件消失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正面对日益严峻的社会矛盾冲突形势,处于转型期的政府为了维稳就必须制定应对方案。面对频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均衡社会政治稳定、发展与民众利益、诉求之间关系,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自然经常面临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冲突。而协商民主这一新的民主理论范式,将原本局限于选举环节的民主拓展到公共行政和决策领域,有利于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既能充分维护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又保障了公民正当的利益、诉求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工作中存在民众利益表达机制不畅通、对群体性事件的认识和处置不当两大问题。人民政协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人民政协"半官半民"的性质、成熟的协商机制与多种协商方式等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中发挥着独特作用。应进一步拓宽人民政协社会协商职能,构建人民政协社会协商机制,充分利用人民政协协商民主机制和平台作用,助推预防和处理群体性事件工作科学化。  相似文献   

6.
群体性事件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从其成因分析,利益受损、协商机制欠缺是重要诱因。社会组织在缓和社会矛盾、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中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应有重点、有意识的进行培育,使其在预防群体性事件发生、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作为协商的民主治理模式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具有内在一致性,它体现出新时期国家治理从高压管控向平等协商的转型趋势。多元社会和利益分化引发的分裂与对立对稳定局面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在维稳实践中,需要走出传统维稳模式的怪圈,以巩固党和政府执政的合法性基础。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维稳工作必须转变治理思路,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以协商民主新思维包容利益诉求和规范利益均衡。从理论和实践上走出传统维稳模式的悖论,构建一元主导、多中心互动治理的维稳长效机制,有利于政府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提高治理能力,有利于化解社会矛盾冲突和维护社会政治长期稳定。  相似文献   

8.
协商民主理念在于协商主体通过自由平等的公共协商参与决策。公民参与是协商民主实现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在社会治理中树立民主协商的理念,是社会治理理念的创新。以协商民主作为理论视角,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对于扩大公民有序参与,拓宽社会利益表达渠道,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社会治理体制创新,须基于对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尤其是对典型社会矛盾——群体性事件的正确把握至关重要。既要看到群体性事件对社会造成的不稳定,更要正视其为推动政府发展产生的正面效应,辩证认识群体性事件,对正确解决社会矛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转型、体制转轨的加速,各种深层次的社会经济矛盾集聚交织,以致近年来我国群体性事件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态势。本文以群体性事件中的利益主体为切入点,分析了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博弈,并通过不同的博弈形式试图探讨出治理我国群体性事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当前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武、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人民内部的经济利益矛盾、政治利益矛盾和社会利益矛盾等集中凸显,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逐渐增多,成为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思想和公安机关处置预防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工作实践,在科学界定群体性事件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详细阐述群体性事件处置预防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关系,提出了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12.
我国正处于向现代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利益矛盾凸显严重阻碍社会顺利转型,原有的利益协调机制逐步失效,当前社会利益矛盾的性质和协商民主的特点决定了协商民主指导下的利益协调机制是化解社会利益矛盾的有效途径。在协商民主理念指导下,利益协调机制是通过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平等交流、相互妥协,最终使各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实现的过程,主要分为利益表达机制、利益综合机制、利益决策机制及利益决策执行机制等。  相似文献   

13.
民主是现代化的国家治理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要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之一的协商民主,在制定公共政策、保持社会稳定和政治合法性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这些功能的发挥对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不可或缺的重大意义。目前,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还存在环境困境、主体困境、标的困境、场域困境及工具困境,因此,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成为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途径。  相似文献   

14.
群体性事件不能与违法或犯罪行为划等号,其产生有理论与现实的原因。解决群体性事件,并非是在形式上以高压手段完全消除群体性事件,而是要在宏观制度层面合理设置利益分配和协调机制,在机制设置上完善民主公开制度和诉求表达渠道,依赖民主选举监督制度规范公权力,改进矛盾协商解决机制。只有正确认识和解决群体性事件,才能最终促进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从长远上解决社会长治久安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转型和利益多样化的今天,干群关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干群关系处理不好会潜在地影响到社会的长治久安。协商民主作为一种新型的群众工作方式与方法,为解决干群间多元偏好冲突实现互信合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同时,干群在践行协商民主的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难题。因此,要优化协商民主发展的社会条件,健全干群协商对话机制,以化解干群间的利益矛盾,促进干群关系和谐。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随之而来的各种社会矛盾日益繁多,各种群体性事件不断滋生,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依托网络进行策划、组织和联络的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也蔓延开来。自媒体时期网络的群体性事件,给社会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认真研究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其生成机理,最终掌握其治理规律,对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是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需要明确协商民主的内涵、形式、渠道和程序。以凝聚共识为重点,完善政治协商;以优化决策为重点,开展社会协商;以畅通利益表达为切入点,规范基层协商;通过加强舆论宣传、推动制度创新、改善党的领导,引导和保障人民群众广泛参与。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的群体性事件开始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是行业维权性群体事件数量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与普通的群体性事件相比,行业维权性群体事件在参与主体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与普通群体性事件有较大差异。防范和化解行业维权性群体事件必须扩大公民参与、改革行业治理结构、建设利益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20.
作为实践理念的协商民主具有提高公共政策的合法性、决策的科学性、政策的执行力,培养和发展公民的治理能力,提升社会资本存量等价值。而规范的制度形式是实现协商民主实践价值的重要途径和有效保证。西方各国在长期的理论研究和反复实践中创造了公民陪审团、协商民意测验等典型的协商民主实践形式,对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