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院长要真正把执行工作抓在手王国安一、正确认识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把执行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执行难”,是法院审判工作中各种矛盾的集中反映。“执行难”问题产生的原因,既有法院干警“两个素质”不高的因素;又有社会执法观念淡薄,执法环境不够理想的因...  相似文献   

2.
“执行难”—直是困扰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尤其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更快更好地使经济发展上一个新台阶的形势下,“执行难”已成为发展经济的不利因素。究其原因,有外部的,也有内在的。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执行工作的困惑与对策更有现实意义。 “执行难”的外部原因 “执行难”的外部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主要障碍是来自某些企业本身、银行、信用部门、行政机关和当地人民法院。如: 以影响企业经营生产为由,上访闹事、游行示威阻碍法院执行。当前,企业亏损面较大,有的全局亏损、有的系统亏损。改革力度加大后,企业为了扭亏  相似文献   

3.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人民法院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初期,“执行难”已成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突出问题。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破坏社会主义法制的尊严,而且影响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影响着人民法院的执法声誉,法院的执行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之所以形成“执行难”,有法院的内部原因,也有外部执法环境等原因,还有执行立法滞后的原因,是多种因素综合制约和影响的结果。(一)重审轻执的思想倾向仍然存在,表现为:1-目前人民法院工作的运作体系是:小立案——…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民商事案件中“执行难”严重困扰着人民法院,成为法院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问题,给法院造成很大的压力。现实工作中,相当数量的生效法律文书得不到实际执行,当事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甚至得不偿失,这种“执行难”情况直接影响了社会稳定,严重损害了法律尊严,动摇了当事人对法院和法官的信任。如何解决好“执行难”问题,已是摆在法院和法官面前的重大课题,身为执法为民的法官不能不引起高度重视和深刻思考。本文是笔者从实践工作中遇到民商事案件“执行难”的二个案例,对“执行难”问题发生的原因,傲粗浅的分析,以求执行理念之提高。执行制度之完善,执行措施之改进。  相似文献   

5.
影响案件执行的因素既有内因也有外因,但其内因是“执行难”存在的最根本的原因。立法不完善,不严肃执法,不能抵制行政干预,管理制度不健全等,是造成法院“执行难”的内因。  相似文献   

6.
吴志强 《特区法坛》2002,(72):36-37
近年来,广大群众对法院“执行难”、“难执行”的问题反映日益强烈,严重的影响了法律的公正和尊严,干扰了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特别是在经济民事(债务)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难执行”更为突出。它不仅成为困扰法院的突出问题,也成为广大群众普遍关注的焦点和对人民对法院工作不满意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案件审判中的执行难问题,究其原因,其中既有法律方面的,也有政策和社会以及法院管理体制等多方面的,是社会各种矛盾,各种利益在执行工作中的  相似文献   

7.
“执行难”及其对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执行难应当是指按照法律规定应当执行、可以执行的案件难以执行。在现阶段 ,执行难有其必然性 ,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缘关系”和“人缘关系”的干扰。解决的方案 ,是实行在高级法院辖区内对不同的案件采取委托执行、异地执行、交叉执行、提级执行和统一执行制度。而要彻底解决执行难问题 ,则有赖于改革司法体制 ,消除司法权地方化 ,切断法院、执行人员与当地政府、周围环境之间非必要的联系。  相似文献   

8.
结合北京的情况 ,笔者就“执法难”的表现、原因和对策 ,谈谈自己的看法。一、“执行难”的主要表现中央 1 1号文件将“执行难”概括为四句话 ,即“被执行人难找 ,执行财产难寻 ,协助执行人难求 ,应执行财产难动”。“被执行人难找”的主要表现为 :在案件进入执行程序后 ,被执行人故意躲避人民法院的传唤 ,有的拒绝接受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 ;有的举家迁移 ,长期下落不明 ;军警所属公司、企业拒绝甚至以强力阻碍法院的执行人员进入执行现场。“执行财产难寻”的主要表现为 :被执行人多头开户 ,提供给法院的账户多是“空城计” ,真正有钱的帐…  相似文献   

9.
人民法院审结的各类案件难执行已成为社会的共识,法学界一直都在探讨“执行难”的根源及解决办法。事实上,“执行难”并不是法院难执行,很多案件不能执结的原因是当事人当初未能考虑自己的商业风险,是由被执行人下落不明或无财产可供执行以及根据法律规定不能执行等客观原因造成的。就法院来讲,执行工作就是要严格按照法律规定,依照法定程序,将工作做得扎实细致,程序到位。为此,许多法院都在改革执行案件的内部工作程序,以此取得了执结率提高的较好效果。但除了法院内部机制问题外,还有因制度不完善相应制约执行效率和执行效果的…  相似文献   

10.
试论“执行难”的成因及破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永春 《法治研究》2008,(11):77-79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执行难”正逐步演化成为整个社会的热点问题和法院工作的难点问题。“执行难”表现在被执行人难找、执行财产难寻、协助执行人难求、执行财产难处理、执行权力受拘束、执行结果不到位等等。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好“执行难”问题,是摆在法院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1.
胡媛 《法制与社会》2012,(24):118-119,121
我们知道,民事执行制度是法治国家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之一.判决一经生效,就面临着执行问题.我国自1991年颁布《民事诉讼法》后,虽于2007年对《民事诉讼法》进行了较大程度地修改,特别是在执行方面填补了许多法律漏洞,但是民事“执行难”问题从来没有解决过,长期困扰着法院工作.本文将从民事执行概念的界定着手,通过阐述“执行难”问题现状,分析当前“执行难”产生的原因,从立法、法院自身建设、信用减等制度等方面浅议“执行难”问题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2.
执行难的形成是一个社会综合因素的结果,其中有立法和司法制度不完善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原因,但更有当事人自身的原因。本文从执行难利害关系人(申请人、被申请人、法院)的角度,简述了对"执行难"的理解,试图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突破点,以期把执行难分解开,为法院的执行工作的顺利开展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3.
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关于保障民事执行的基本法律除民事诉讼法外,还有刑法的规定。执行工作实践证明,执行中没有用准、用足刑法保障民事执行方面的条款,导致惩治犯罪不力,成为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如建立执行法院、重构执行管辖制度等设想,目的是在人财物方面实现法院的独立,进而摆脱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摆脱当前执行工作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法对民事执行的保障,从一个侧面寻找解决“执行难”的良策。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是当前我国法院系统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令人尴尬的十分复杂的顽症,其深层原因根源于社会经济生活的发展水平、社会文化意识发展程度的不平衡。因此,单单依靠法院自身力量孤军奋战其效果不会十分理想,也不可能依靠一二次集中会战式的执行行动而毕其功于一役。因此,对“执行难”必须是从上至下、法院内外整体联动,长期保持高压的势态来进行综合治理。在县委县政府等“四大家”的大力支持下,湖北省通城县人民法院采取“综合治理、整体联动”的方法,下大力气攻克“执行难”,使该院从根本上扭转了“执行难”的被动局面,营造了一个比较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法院执行工作中有一现象值得注意:执行案件结案率(以下简称“执结率”)一路攀升,但“执行难”顽症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纯粹从逻辑推理上看,从执结率不断高升应该可以合理地推断出“执行难”得到明显缓解的结论,但事实并非如此,原因何在?我们认为,执结率统计方法本身的不科学、不合理是症结所在。在法院执行正不断由职权主义模式向当事人主义模式推进的大背景下,执结率作为监督与评判执行工作优劣的方法日趋暴露出内在的严重缺陷与不足。  相似文献   

17.
邓广 《法制与经济》2009,(16):15-17
民事判决执行难问题,不仅是法院工作的痼疾,而且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问题。民事判决执行立法滞后,公民法律意识淡薄,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作祟,法院领导体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完善,民事判决的物质条件落后是民事判决执行难的原因,宜对症下药。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本文所讲的执行难是指那些被执行人有执行能力,但因各种原因而无法顺利执结的案件。文章主要探讨我国民事判决执行难的现状,执行难的原因及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司法权威的树立有赖于司法公信力的提升,法院判决得不到有效执行严重损害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阻碍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执行难”是各级法院特别是广大基层法院面临的共同难题,破解“执行难”顽疾需要“内外兼修”、在加强执行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健全执行程序相关法规将改变执行由法院单打独斗的格局,使被执行人由被动履行义务转为...  相似文献   

19.
进一步反思“执行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 ,进一步反思“执行难”问题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首先 ,进一步反思“执行难” ,认真剖析其形成的主客观原因 ,有助于我们站在整个社会发展的高度 ,历史地、冷静地认识解决“执行难”问题的艰巨性和长期性 ,以避免被眼前的阶段性成果迷住双眼 ,裹足不前。其次 ,进一步反思“执行难” ,仔细考察其形成原因 ,有助于我们发现“病灶”后对症下药 ,积极筹划、设计解决“执行难”问题的长短期方案 ,并进一步明确法院在解决这一问题的历史进程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和努力的方向。再次 ,进一步反思“执行难” ,帮助当事人和社会舆论走出各种认识误区…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信用体系与法院“执行难”的关联 人民法院“执行难”与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加快推进、不断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对解决法院“执行难”意义尤为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