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内贸企业跨国经营的障碍及对策赵亚平国内外市场接轨,使我国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也使内贸企业不断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积极引进外资,增强内贸企业的竞争实力;组织商品进出口;在国外设立分公司进行跨国经营,必然成为本世纪末、下世纪初我国内贸企业发展的又一主...  相似文献   

2.
亚州“四小龙”的成功经验给广东发展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启示林道平国际化经营是企业面向国际市场的经营活动,它是全球性的战略管理,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化生产都不可能只局限于国内,必须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企业的国际化经营通常有出口贸易和对外投资两种形式,出口贸...  相似文献   

3.
对于国际化企业而言,知识经验成为了企业竞争优势最为根本的来源,与企业国际化进程互相促进、互为推动。企业的国际化过程是不断获取和积累专门知识、缩短心理距离的过程。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中小企业国际化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助力。我国中小企业不应视国际化为畏途,应积极采用新技术,努力提高自身信息能力,在此基础上形成和积累独特的知识资本,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要推进湖北中小企业国际化进程,从提高企业相应信息知识能力入手是个重要的切入点。这一基本结论同样适用于其他处于相同发展阶段的国内其他地区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内市场的不断开放,尤其 是中国“复关”在望,即使是主 要在国内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面对的市场环境也愈来愈具有“国际性”,至少是一种“准国际性”的竞争环境。 根据我们对其它国家的一些企业在其本国尚处于相对落后阶段时成功地与进口商和境外投资者进行竞争的经验分析,在一国扩大对外开放、放松贸易政策的阶段,国内企业除了尽快在降低成本、提高质量、提高技术水平等一般性因素上提高竞争力外,还应采取有效的防御战略。  相似文献   

5.
国营大中型企业,现在面临着如下四种竞争:一是同国际上资本主义社会的企业的竞争;二是同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企业的竞争;三是同国内非公有制企业(三资、私营企业)的竞争;四是同国内集体所有制企业(如  相似文献   

6.
陈文玲近期撰文阐述入世后,我国市场竞争将发生十大变化。这十大变化是: 一、市场竞争将由国内的、局部的、不完整的竞争转向国际化的、全方位的竞争,将由国内市场的国际化变为国际市场的国内化; 二、市场竞争将由单位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群体企业之间的竞争; 三、市场竞争将由生产能力的竞争转向生产能力乘流通能力的竞争; 四、市场竞争将由产品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  相似文献   

7.
时下 ,如今消费者在购买高档消费品如房子、轿车、手机、高档时装等 ,不再像从前只单纯注重它的功能和质量 ,而是更在意它显现的“意义” ,即品牌、外观、款式以及设计所体现的时尚与现代感等。这种暗含在商品品牌、创意、形象、外观 ,以及由商品联结的各种社会关系所产生的一种文化价值 ,可称之为“意义”。在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和企业经营日益国际化的今天 ,竞争成功不再被看作是企业产品质量和广告战略的结果 ,而是企业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和开拓市场的特殊能力的显现。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是拥有比竞争对手更卓有成效地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8.
封雯  靳玲 《理论月刊》2006,(5):177-179
近年来尤其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市场竞争的规范化程度日益提高。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企业之间全方位的竞争,有力地推动着我国企业的转型与发展,也势必导致企业经营者理财观念的全新变化。本文认为,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重视资本经营、现金流量、网络理财、国际化理财、风险理财、绿色理财等的确立上。  相似文献   

9.
WTO与中国民营企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加快了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进程,加速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融合。WTO最根本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化运作,二是法制化运作。对于中国民营企业来说,市场化运作并不陌生,因为民营企业一开始就在市场中摸爬滚打,不仅与国内国有企业竞争了多年,也与国外企业较量了多年,积累了不少经验,也吸取了不少教训。关键是  相似文献   

10.
经济全球化、金融国际化、企业跨国化的迅猛发展,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使我国企业正面临着竞争加剧、市场变化加快的严峻挑战。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潮冲击下,速度竞争已成为市场竞争的一个中心环节。正如托夫勒指出的,今天是“快者生存,而不是适者生存”,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捷足先登,把握稍纵即逝的商机,增强市场适应性,提高市场反应能力,以高弹性化快速回应市场需求。于是一种全新的企业运作模式———虚拟经营以其对市场的极大应变能力,日益受到企业界的青睐,并迅速成为企业发展壮大、决胜市场的有力武…  相似文献   

11.
佟野黎 《前沿》2001,(5):25-27
我国经济目前正处在最深刻的转型时期 ,这种转型是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轨构成的 ,国有企业改革正进入制度创新的关键阶段 ,这对我国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严峻的考验。随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市场化和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发展 ,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已成必然趋势 ,这是企业面向二十一世纪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也昭示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大企业成长与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是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选择 ,也是利用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 ,利用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客观需要。企业的国内经营是跨国经营的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加入世贸组织那一天起,我国市场运行环境就开始与国际全面接轨,国内市场国际化,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当前有两种思想亟需避免和克服。一种思想是认为加不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差不多,感觉不明  相似文献   

13.
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将面临国际国内经营环境的深刻变化,具体说来,将面临以下四方面的经营课题:1.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要放眼全球竞争,一方面要发现自己的特性和优势,推动企业生产和经营的全球化,以分享别国资源和市场;另一方面要紧盯世界各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动态,将企业经济活动全部纳入世界经济网络进行考  相似文献   

14.
王晰 《求索》2011,(10):96-97
当下全球市场竞争呈现日益政治化趋势,国际化企业亦在逐步把非商业策略纳入其全球竞争策略。本文揭示了影响企业国际竞争策略行为的市场结构属性因素。研究为国际化企业行为调整和政府反倾销策略优化提供了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企业协同竞争战略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覃兰静 《理论月刊》2003,(11):159-160
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经济国际化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面对一种以多边性和不确定性为主导的市场竞争环境。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之后,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企业只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赢得现代竞争的,只有协同竞争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自身优势。竞争与合作相统一的协同竞争,已成为一种趋势,是当代企业竞争战略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我国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三大石油公司总体上应属于转型中的国家石油公司,国内石油市场的国际化竞争态势已见雏形,为应对国内外市场的挑战,其成本管理需从战略的高度将传统的产品成本核算和经营控制拓展成为更广义的战略成本管理。本文立足于石油企业战略成本管理,将成本因素同企业的竞争地位联系起来,寻求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与成本持续降低的选择路径,并以此提出石油企业实施战略成本管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也是人力资源管理再造的世纪。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正在人才个体、人才群体和国家战略的层面上全面展开,人才竞争的市场化、国际化趋势日益显现。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已有400多家进驻中国,他们对国内企业构成的巨大人才竞争压力不容轻视。国内企业加强人才工作已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在此笔者就加强企业人才工作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讯(记者宗闻)在我国作为主场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场馆设计招标中,国内建筑设计咨询机构基本上出演的客场角色。国际招标中这种主客场易位现象,不仅显示国内设计咨询机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也表明国内设计领域加强国际交流的必要性。将于10月在京召开的2005(北京)国际建筑装饰设计高峰论坛,有望对此把脉。今年是我国加入WTO的第四个年头,国内建筑市场国际化的步伐加快,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上的工程承包额快速攀升,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五大国际工程承包输出国。但不论是在“国际化打法”日益明显的国内建筑市场,还是在竞争愈演愈烈的国际建筑…  相似文献   

19.
孙怀玉  秦锋 《学习与实践》2000,(5):41-42,44
随着中国与美国及其它世贸组织重要成员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达成双边协定,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下简称“入世”)指日可待。入世后,我国社会经济将经历一场新的变革,将经受更加激烈的经济全球化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会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化水平,我们的企业也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加入经济“世界大战”。境外的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具有全球经营实力的  相似文献   

20.
1.挑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应对人才竞争的压力明显加大。入世后,我国人事人才工作将面临新的环境,人才竟争更加激烈,表现出“国内竞争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