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一则“一支粉笔扭乾坤”的小资料读来颇令人思索:1912年,查理·斯瓦伯被美国钢铁大王德鲁·卡内基聘为第一任总裁。上任不久,他即发现管辖下的一家钢铁厂产量落后,工人懒散,且软硬不吃。某日在日夜班交接之时,斯瓦伯向厂长要了一支粉笔并问日班领班:“你们今天炼了几吨钢?”答曰:“6吨”,他用粉笔 相似文献
2.
早就闻说安徽合肥有个包公祠,然而游“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谒包公祠却是去年金秋的事。合肥城南包河之畔,有一狭长小岛,在竹树荫翳中,隐现着一座白墙青瓦、古朴典雅的古建筑,这就是闻名已久、享誉神州的包公祠。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1066年,即包公逝世后的第四年,家乡人民为缅怀包公,即在城内建祠,时运变迁,世事沧桑,包公祠屡废屡建。明弘治年间,庐州(合肥古称)太守宋克明择地香花墩筹建包公书院,明嘉靖己亥年(公元1539年)御史杨瞻重修并定名为包孝肃公祠。太平天国毁于兵燹。清光绪壬午年(公元1884年),身为合肥人的直隶总督李鸿章捐资白银2800两,重新修葺,并立碑纪念。风霜高洁的十月,我怀着崇敬的心情步入祠内。迎面殿檐下,“高风岳立“四个大字熠熠生辉,清康熙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李天馥敬题的对联“凡吾辈做官、须带几分骨气;谒先生遗像、如亲三代典型“赫然入目。入得殿堂,只见 相似文献
3.
4.
书中虽有刺,心中却多情。留白勤于思考,胆大心细,有挑战权威、颠覆定论的勇气,不以权威的是非为是非,不迷信权威,不盲从定论,质疑通行观念,这种精神是值得肯定的。我所认识的留白是个两栖人物:既是富有文人气质的学者,又是富有学者气质的文人。他才华横溢,思维 相似文献
5.
2012年11月,家住本市衡山路300弄6号的宋先生反映,管理部门答应7月份重装小区标牌“丽波花园”却迟迟没有兑现。 相似文献
6.
明弘治《贵州图经》云:“康佐苗者,……喜于森林僻野,结屋以居。”《贵阳府志·苗蛮传》亦云:“山苗,居长寨克孟、牯羊二枝,故又名克孟,牯羊苗,亦有居广顺者。” 明、清以来史、志学家笔下的“康佐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和现状如何呢?我们曾经几次到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和长顺县作了一段时期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从民族调查过程中所获得的许多资料来看,现今的紫云、长顺及其邻近地区的部分苗族,好似史、志书中所论述的“康佐苗”及“山苗,克孟、牯羊苗”的历史再现,所以我们准备将自己所调查的现实苗族资料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康佐苗”与“克孟、牯羊苗”的今昔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7.
8.
9.
10.
领导干部的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高低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胆识是紧密相关的。
所谓“胆识”,就是胆量和见识。作为领导干部,担负着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领导责任,其工作作风、理论水平、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我们要加快海南的发展,就要把提高领导水平、执政能力、执政本领和科学决策水平,当作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核心内容抓紧抓好。 相似文献
11.
唐元恺 《今日中国(中文版)》2014,(7):90-90
正那边世界杯还在较劲,这边罗大佑开始较真:他是否以裁判和教练身份与"三朝元老"那英、"留守"汪峰、"归来"杨坤一起出现在浙江卫视与腾讯视频同步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第3季现场,却也成了足球式悬疑。而与前两季不同,在成就史上最大互联网营销合作之外,本届还赋予了"互联网思维",提供前所未有的多触点互动 相似文献
12.
13.
我认为,当好一名人大代表,需要有"四识"。有"意识"。就是要有强烈的责任意识。这是履行好人大代表职责的思想基础。代表不仅仅是荣誉,更是对人民、对国家一份沉甸甸的政治责任。作为人大代表,只有深 相似文献
14.
晚清时节,云南曾经出现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化人物,此公谓之袁嘉谷。据目前通行的资料记载,袁嘉谷1872年7月生于石屏,21岁到昆明应试,22岁应科试,23岁应优贡试,又应乡试,因常列榜首,被学友尊为“课(考试)王”。26岁赴京应试不第,发愤归,后又经潜修苦读,至31岁时再次应试,榜发,取在二甲第六十二名,入翰林院,授职编修,不久清廷开“经济(经世济民)特科”,袁嘉谷由尚书魏光焘保荐应试。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正> 简体字与繁体字之争,这是前段时间的一个热点问题。去年马英九先生抛出识正书简的概念,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观点。所谓识正书简,意思就是希望包括以大陆同胞为主体的简体字区域在不改变使用简体字,书写简体字习惯的同时,能够认识正体字——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繁体字,为了便于理解,以下即称之为识繁书简。这个创意当然未 相似文献
20.
“喜欢乱讲话”,这是岛内许多媒体对李登辉的评价。李登辉的“乱讲话”,常常表里不一、自相矛盾,比如他在口口声声称“爱台湾”的同时,却总是提出一些“害台湾”的主张。之所以如此,其实是源于李登辉内心深处的“皇民意识”。了解李登辉的人都知道,虽然他常以“台湾之父”自我标榜,但念念不忘的却是自己“20岁之前是日本人”。在李登辉的思想意识中,被扭曲的“台湾意识”只是表象,背后隐藏的浓厚的“皇民意识”才是实质。这种思想意识的二重性,正是李登辉胡言乱语的根源。最近李登辉抛出的所谓“脱古”等系列言论充分证明了这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