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从去年开始招收初中起点中专生(简称“小中专生”),一年多来的教学与管理实践,笔者作为班主任深有一些感触和体会。由于小中专学生都是刚从初中毕业人校学习深造的,他们年龄小、阅历浅、思想单纯、可塑性强、政治上也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因此,加强对小中专生的教育和培养,找出一套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措施和方法,是在工作实践中值得探讨并加以解决的问题。一、深刻剖析、正确认识小中专生的心理、心态和特点。小中专学生既不同于高中生,又不同于大中专学生,他们具有特定的心理心态和明显特征:1.理想和目标的…  相似文献   

2.
高校档案工作人员中存在着种种不良心理,分析产生这些不良心理的原因并提出调控不良心理的具体措施,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3.
腐败心理形成及其动态轨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腐败心理的形成分为不良意识的形成、不良意识向腐败心理的转化、腐败心理的加强三个阶段.结合目前社会文化氛围,可以发现,不良意识和腐败心理两个阶段均有具体的典型心理因素表现.通过描述腐败心理因素群的交互样态,可以对腐败心理形成的三个阶段提出不同的防控措施:文化阻断、区别类型纠偏和严密法网、严格执法.  相似文献   

4.
中专生大都在十六七岁,正处在政治思想上的幼稚期,心理上的断乳期。作为一个班主任,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善于因势利导,让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和创造,培养他们完善的人格,健全的心理,独立的能力,使他们一专多能,全面发展。 我们认为,班主任“导”的角色定位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上要引导  相似文献   

5.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家庭暴力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家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创伤、家庭教育缺陷和提供的不良示范促进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产生,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认知偏离、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妨碍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研究——以犯罪心理学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暴力和青少年犯罪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家庭暴力容易导致青少年形成犯罪心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青少年犯罪的几率.家庭暴力给青少年造成的心理创伤、家庭教育缺陷和提供的不良示范促进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产生;家庭暴力对青少年造成的认知偏离、情感障碍和人格障碍妨碍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公安院校学生MMPI心理适应量表测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MMPI的5个心理适应量表测查公安院校学生(男292,女56)的结果显示,公安院校学生的心理适应性有以下特点:1.男女生普遍认同自己的职业选择,工作适应障碍(Wa)体验较少;男生普遍性适应不良(Gm)和内在性适应不良(In)的感受显著低于普通人。2.至少有1/3的学生反映体验到心理适应不良的痛苦或曾经有过适应不良的经历。3.男女生都突出存在的障碍类型是:社交适应不良(SOC)和大学适应不良(tM)。4.Wa和SOC量表分别对在学业或品行作风方面已存在适应不良的学生有较好的检出能力,因此可考虑作为预测研究的工具。  相似文献   

8.
伍鸣 《人事天地》2006,(7):43-43
中专生求职的误区 1.对中专生的知识和学历层次认识不清,不愿意到企业、到基层去工作。  相似文献   

9.
一、中专生责任感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逐步建立,中专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们的思想在动荡、在彷徨、在取舍。勿庸讳言,有部分中专生对学业不用心了,对社会漠然了,对国家不关心了,缺乏和丧失了一种应有的责任感,具体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个人的要求放松。中专生多数都是付出一定努力通过统考而跨入校门的,有相当一部分人有松口气的想法,对玩想得多,对学习想得少;也有的学生认为自己是一个中专生,再努力也不会有大出息,以此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来自农村的一部分学生,则认为到中专学校,混个文凭,解决个城市户口,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讨了增进中专生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一、早恋产生的原因 1.内因:生理和心理的逐步成熟。中专生正处于青春期的黄金阶段,如果将青春期性心理发展分为暂时疏远,互相关注、接近,亲近——异性相吸,正常恋爱四个阶段的话,中专生则正处于二、三阶段。应该说,男女同学之间愿意接近,是青春期性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其实质是积极、健康的。它对消除异性的神秘感和紧张情绪,增强男女同学间的友谊和团结,相互取长补短、发展个性,搞好班集体都是十分有益的。但是如果过分热衷于异性交往,过早谈情说爱,盲目设计恋爱婚姻蓝图,则是十分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家庭环境的优劣,对其子女犯罪心理形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离异家庭环境导向不良,直接引起了犯罪的低龄化。家庭变异阶段的几个时期会对未成年子女产生不良心理反映,而单亲家庭的消极因素,父母再婚家庭环境的弊端及未成年子女离家出走后的不良交往,是导致未成年人犯罪心理演变与形成的原因。但是,相同的刺激情境下引起的反应有显著的个体差异,个体的心理、意识在能否形成犯罪心理中起着主要的作用。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未成年人犯罪心理预防的有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不良行为是指影响他人和集体的不道德行为。不良心理习惯则是指与周围环境不适应、不协调的性格特征。孩子不良行为的产生来源于其不良心理习惯,它主要是由于孩子在婴幼儿时期缺乏教育或教育不当引起的。 小学低年级孩子常见的不良行为及不良心理习惯的表现和简单的矫治方法如下: 1.攻击性行为。由于父母的溺爱形成孩子严重的自我中心观,加上父母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龚超 《理论前沿》2004,(21):26-28
研究分析当前少数领导干部决策失误过程中存在的种种不良心理,并采取有效对策加以矫正,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决策失误中的不良心理表现各异,择其要者有:自负心理。作为领导干部,凡事应有自己的主见,当谋则谋,当断则断。然而,有些领导干部尤其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教职工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震荡”,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心理反应。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心理加以调控,以促进高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6.
一些学业不良的学生。他们心理上存在着一定的障碍,如果针对学生的心理障碍,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就能改善其学业的不良。  相似文献   

17.
急躁心理是影响警察执法工作的一个不良因素。导致警察出现急躁心理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自身心理因素中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压力感;职业因素中警察的社会角色,维护权威性的需要,以及警力不足的实情;社会环境因素中来自社会阴暗面的不良刺激和大众媒体的负面报道。为了防范民警在执法中出现急躁心理,要从提高警察心理素质、改善工作环境、打造社会支持网络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对网络信息的消极选择、在网络社会的消极互动、不良心理意识在网上的强化及网络造成的青少年社会化的缺陷,是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不可忽视的因素。加强网络的管理,加强青少年健康上网的引导,重视青少年不良心理意识的疏导,是预防青少年犯罪发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校扩招,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这使得大学生就业异常艰难.在这种形势的压力下,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产生了混乱,心理上出现种种困惑和不适应,问题严重.充分了解和把握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及成因,对其不良心理加强思想教育,进行合理的心理调适,对于消除大学生择业心理障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济转轨时期,市场经济刺激了社会成员的个人欲望,调动了人们参与经济活动的积极性,但同时社会不良因素也使一部分人的需要过度膨胀,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产生了经济诈骗的犯罪心理。探讨这种心理形成的机制,可以为犯罪预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