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王天玺 《创造》2013,(3):6-10
四、抗日战争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巩固了以延安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中国革命即进入抗日战争时期. 反对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三大主题之一,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伟大的卫国战争. 面对企图灭亡中国的凶残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在西北地区共产党同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西北军谈判,要他们同红军一起枪口对外,共同抗日,得到良好回应. 蒋介石于1936年12月飞赴西安,强迫东北军和西北军全力攻击红军,继续打内战.这种逆民族大义的反动作为,激起广大国民党军爱国将士的愤慨.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兵谏",把蒋介石拘留起来,迫使其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时局转换的枢纽.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的大局面遂告形成.从此时起,国民党领导的政府军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军,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则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敌后战场上打击日军.  相似文献   

2.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威在西安扣留了前来督战攻打红军的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从而酿成了震惊中外、在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它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而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对我国侵略和我国人民长期要求抗日救国、反对国民党当局长期内战的伟大斗争的必然产物。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由于蒋介石下令东北军“绝对不得抵抗”,致使日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东北三省。“九一八”事变后日军开始向华北进攻,并于1935年向国民党政府提出要求在华北的统…  相似文献   

3.
1936年,张学良的东北军和张虎城的西北军按照蒋介石的命令攻打陕北红军,结果损兵折将,十分苦恼。经与红军谈判建立了三方一体军事联盟,实现了前方将士的联欢。杨虎城看到内战不止、抗日无望,多次找到张学良,一起讨论制止内战的办法。一次,当张学良表示誓死抗日后,杨对张说:我那几  相似文献   

4.
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九·一八”事变之后又发动“华北事变”。攫取了冀、察地区的大部分主权,从而引起了国内阶级关系的新变化。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降到次要地位。中国共产党根据这一矛盾变化的情况,于1935年12月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随后,逐步开始实行联合包括蒋介石在内的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的策略,建立了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关于我党联合蒋介石共同抗日这一策略的演变和发展,长期以来史学界认为经历了从“抗日反蒋”到“逼蒋抗日”再到“联蒋抗日”三个变化发展阶段,并以1936年”五五”  相似文献   

5.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要求。蒋介石终于接受联共抗日、释放政治犯、担保内战不再发生等条件。同月25日,张学良陪送蒋介石飞返南京。蒋介石和张学良到达南京后,都对记者发表了谈话。蒋发表的谈话说:“……现在一切问题应候中  相似文献   

6.
贺龙纪略     
芦沟桥的炮声,点燃了抗日战争的烽火。日本侵略者早在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一手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以后,在全国范围内就开始形成了抗日民主运动的高潮。但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府为了集中力量进行反革命内战,消灭红军,对日寇的侵略竟然采取“绝对不抵抗”的卖国投降政策。数十万国民党军队在日本侵略者面前不战而退,致使日寇在短短三个月内就侵占了东北全境。一九三五年,日本侵略者得陇望蜀,又向华北地区发动新的侵略,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陷入空前危机。在民族危机的严重时刻,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呼声,蒋介石政府的卖国政策极大地被孤立了。  相似文献   

7.
《台声》2016,(24)
正上世纪30年代初,日本帝国主义者趁中国内战,兄弟阋墙的乱局,大肆加紧对中国华北的侵略,面对民族存亡的危急关头,由张学良将军和杨虎城将军统辖的东北军和西北军,呼应全国各地有志之士奋起抗日的民意,针对蒋介石主使的反共内战发动兵谏,提出结束内战、民族团结、一致抗日的主张。为促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  相似文献   

8.
郭秀翔 《前进》2016,(3):57-59
正红军东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面临空前严重的危机,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继续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陕甘根据地中央红军亟需得到巩固与发展的形势下,为贯彻党的瓦窑堡会议新确定的政治路线和军事战略方针,所采取的一次重大的军事行动,在政治上、军事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英明决策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继侵占我国东北之后,又向华北地区发动了新的侵略,国民党蒋介石继续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政策,"偌大的华北已经安放不下  相似文献   

9.
沟通国共中枢联系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使东北三  相似文献   

10.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的瓦窑堡召开政治局会议,分析了“9·18”后日本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企图变中国为它的殖民地的新形势,以及由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而导致的中国内部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阶级关系的新动向,果断地确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战略决策,决定将全党的工作重点由国内革命战争转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即:发动、团结和组  相似文献   

11.
1935年后,日本侵略者加强了对中国的侵略。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确立了建立全国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研究了中央红军与东北抗日联军相互配合抗日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中央红军发动"东征"过程中,以杨靖宇为首的东北抗日联军发动"西征"以配合中央红军的军事行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对日伪造成了强有力的威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支持傅作义绥远抗战内蒙古党委统战部研究室1935年10月,中共中央率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以后,鉴于热、察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后,绥远成为抗日前线,与陕北根据地唇齿相依,绥远军政首脑傅作义又是国民党军队中坚决抗日的著名爱国将领,在毛泽东同志亲自主持...  相似文献   

13.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开始对中国的军事进攻。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华民族唯一的出路就是向日本侵略者及其走狗展开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1931年9月22日中国共产党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进行革命民族战争,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为了团结一切力量共同抗日,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并号召“一切真正愿意反对帝国主义的不甘作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不分职业与性别,都联合起来,在反帝统一战线之下,一致与日本和其他帝国主义作战。”1935年华北事变  相似文献   

14.
同志们,朋友们: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集会,纪念西安事变7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向在西安事变中作出贡献的爱国志士们,向所有为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前辈和牺牲的先烈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西安事变是中国20世纪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1931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强占我国东北三省后,加快侵略步伐,加紧进攻华北,企图把中国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在国家、民族危难的紧要关头,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和全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感召下,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张学良、杨虎城两位将军以及国民党内主张抗日的力  相似文献   

15.
关于红军东征的目的,有的党史著作上说是准备开赴冀察,直接对日作战。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首先,这种说法不符合党在当时对待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的基本方针——“抗日讨蒋”或叫“反蒋抗日”。一九三五年五月,日本开始制造华北事变,中日民族矛盾升级,面对这种形势,中  相似文献   

16.
杜学文 《前进》2012,(10):51-52
红军东征是中国革命史中十分重要的事件,是决定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生死存亡和战略方向的关键举措,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极其重要的里程碑. 电视连续剧《红军东征》比较全面地叙述了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面临的战略抉择、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以及红军渡河进入山西后纵横驰骋、英勇杀敌、组织发动群众、播撒革命火种、推动全民抗战的史实,生动地再现了这一段光辉的革命历史.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与陕北红军汇合,结束了一年之久的战略转移.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危亡时刻.  相似文献   

17.
小资料     
这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占领中国东北后,接着向华北发动了新的侵略。1935年下半年,日本帝国主义进一步控制了察哈尔,并指使汉奸殷汝耕在冀东成立傀儡政权。国民党政府继续坚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备成立“冀察政务委员会”以适应日本提出的“华北政  相似文献   

18.
争取变节分子为党工作发生在1934年的泄露军情通红军案曾轰动一时,蒋介石不顾张学良求情,下令处死红军特工潘东周。潘东周究竟受谁委派潜伏在张学良身边,一直是历史之谜。直至于行前他  相似文献   

19.
71年前,张学良、杨虎成两将军出于爱国热忱,以突遽的兵谏形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终于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宏愿。这一宏愿充分反映了全国人民特别是东北军广大官兵的心声。他们在不同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这些力量的总和是推动张学良发动事变的基础。但是,事变中驻洛阳东北军炮兵6旅旅长黄永安,却在接到张学良密电后泄密他人,使西安事变险象环生,并对西安事变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1931年“九·一八”一声炮响,我成了流亡学生,流落北平,入张学良将军为收容东北流亡学生办的东北中学就读。我们既学文化又学军事,穿军装过着军人的生活。大家正在卧薪尝胆苦练杀敌本领准备打回老家去时,1935年国民党政府和日本人签订了《何梅协定》,把华北五省变成所谓自治,实质上在日本人操纵下实行汉奸统治。令人不能容忍的是日寇居然要求解散东北中学,说东北中学是培养抗日分子的。张学良校长把我们迁至河南信阳鸡公山。大家被逼上山后,义愤填膺,纷纷投笔从戎。我于1935年7月中旬和十余个同学,拿着张学良校长的推荐信,到北平报考中央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