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现代性"以"元叙事"为其特征,后现代性是对元叙事的颠覆."客观化假定"和"决定论假定"是现代性的两个最基本的哲学原理,黑格尔哲学的叙事是现代性的典型叙事.尼采以一种既"野蛮"又"学术"的方式,通过对真理信念和禁欲理想的谱系考察,拨去了长久以来笼罩在现代思想上的神圣光圈.海德格尔通过对西方形而上学的内在摧毁,将尼采审美理想实现的契机成功地从神话学领域转移至哲学领域.这一切表明,尼采、海德格尔及其后继者力图建构的,是一种新形态的形而上学.由这种形而上学支撑的社会思潮,就叫作后现代主义.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7,(4)
启蒙理性所预设的理论逻辑是:在全球化的扩张下,一切民族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都会趋同于西方现代性,形成一元现代性的图景。多元现代性的兴起和发展打破了西方一元现代性的话语霸权。"多元现代性"观念认为,现代性并不等于西方现代性,也不会趋同于西方现代性。"多元现代性"观念为人们反思现代性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一,"多元现代性"观念打破了欧美国家对现代性的垄断话语,为非西方国家突破西方现代性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多元现代性"观念揭示了西方现代性的阴暗面,深化了人们对启蒙理性的认识;第三,"多元现代性"观念反对西方文化霸权,为现代性从多元文化中寻求精神资源提供了合法性论证。  相似文献   

3.
白璧德通过对其所处时代现代性问题的反恩,批判了科学人道主义与情感人道主义两种过度的自然主义,同时阐明其人文主义思想.白璧德人文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影响与学衡派有着不解之缘.随着新世纪对《学衡》研究的升温,白璧德思想对于当下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意义也逐步凸显.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包含两个互相矛盾和冲突的维度:一个是启蒙现代性或社会现代性,另一个则是审美现代性或文化现代性。虽然同样坚持现实主义文学创作道路,但路遥和贾平凹的创作具有不同的现代性追求,前者侧重于启蒙现代性,后者则突出表现为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李泳梅 《理论导刊》2006,1(10):25-28
现代性批判理论揭示了西方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弊端,其批判的焦点对准了现代性的核心——启蒙精神。通过对现代性批判理论的反思,可以观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困难,并从中找到有益的启示。具体而言,首先要坚定启蒙运动所倡导的自由理想和理性精神,其次要重视理性的价值维度的重建,以弥补启蒙理性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现代性从启蒙之后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韦伯所说的社会合理化阶段;二是现代性反思阶段。在反思现代性基础上,完善社会合理化,其性质应是理论理性、实践理性、审美理性全面发展的社会范式理性化过程,其基点应是个人的科学知识、道德实践知识、审美表现知识的有效发挥,其目的应是人的个性展现,人与自身、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界的统一,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幸福的实现。工具理性要以价值理性为导航,理论理性和实践理性要以审美理性为目的。我们国家正处在由传统社会向工业社会迈进阶段,首先要以启蒙理性精神推动社会合理化。其次,中国的现代化面临世界全球化后工业社会的挑战,要坚持现代性第二阶段反思性社会合理化的新宗旨,才能真正建立和谐社会,使我国的现代化具有面向人类未来的超越性。  相似文献   

7.
王博 《学理论》2010,(24):174-177
巴金的《寒夜》从启蒙现代性的层面,将现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焦虑置于民族战争的时代背景中予以考量,通过知识分子的阉割焦虑和城市恐惧书写了启蒙和救赎碰壁和被搁置的现实。现代化进程中进步神话的破灭和精英秩序的瓦解,让我们思考主体性自由和生存本真性的追求被阻隔和中断的问题。现代性的危机和困惑,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追寻主体自由的文化存在的表征,也是现代中国建构独立强大的民族国家所要时刻关注与不断解决的现实问题。作为一种启蒙意识和人文精神鞭策的现代性仍然需要进步和完善,现代性的历程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现代性反思与批判,体现了对西方启蒙运动以来现代理性精神的深刻反省。马克思主义超越西方现代"经济理性"和"道德理性"两种传统理性主义,以辩证"实践理性"揭示了资本及其世界历史的复杂现代性生成机制。马克思主义不仅开启了中国现代化道路选择的现代性启蒙,而且在中西方文化冲突与交融中,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政治期待与责任担当。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则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我主题化"提供了认知与规范的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9.
现代性自欧洲启蒙时期开始出现,到20世纪日益成为影响世界的“行为制度与模式”.它强调主体性原则、理性原则等.1978年,中国又开始新的现代性追求时,西方已开始反思现代性,但理性精神仍是人类有价值的宝贵成果.19世纪末,中国开始了追求现代性的道路,其后最为重要的标志应是辛亥革命.新的一场现代性追求已使中国由计划经济国家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国家,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在取得巨大经济成就的同时,社会政治改革还有着艰巨的任务和使命,需要我们付出卓越的智慧和努力去完成.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2)
从早期政治发展研究衰落的特定时代入手,探究政治发展理论的认识论基础,人们会发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西方学界发生的后现代思想转向才是包括政治发展在内的现代化研究迅速衰落的深层原因。正因为后现代派学者从认识论的角度动摇甚至消解了启蒙现代性话语,才导致作为启蒙后果的现代化理论研究无法继续下去。研究者从中可以感受到社会现代化尤其是政治发展很难脱离文化现代性来做价值无涉的研究。因此,对未来的政治发展研究而言,不但不能忽视或者回避文化现代性的要求,更要在启蒙现代性丧失话语有效性的今天更加重视这一问题。当然,研究者不是简单地重拾启蒙现代性,而是在充分吸收后现代思想的基础上对文化现代性的内容进行重构,从而揭示出规范层面的发展逻辑。  相似文献   

11.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曹峰 《学理论》2009,(14):54-55
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通过对启蒙概念的深入分析,重新审视了启蒙运动的思想资源。他们揭示了“启蒙退化为神话”的启蒙概念自身所蕴涵逻辑结果,从而对由启蒙带来的以工具理性为主导、以人的异化为特征、以世界性灾难为必然的现代性世界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批判,这对克服工具理性的负面效应、重塑价值理性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近代西方思想家回应现代历史发展,开创自由主义启蒙话语体系,奠定了西方现代性启蒙政治价值观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把握启蒙时代的脉动,创立了共产主义与人类解放的科学世界观方法论及其话语体系,超越了现代性西方启蒙话语体系。百年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经历了三个不断激浊扬清、深入发展的重要时期: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马克思主义文化新启蒙运动;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期反教条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21世纪以来的不断解放思想、理论创新与文化自觉自信自强。这是一个话语体系越来越朝向切实解决中国现代化发展各阶段现实问题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18世纪的启蒙运动开辟了现代世界,英国启蒙运动便是率先引领英国走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道德观对英国的现代性发展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道德与现代性启蒙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内在的逻辑关系:英国启蒙思想家用充满道德感的语言促进18世纪英国社会秩序的构建,以仁爱之心推动自由主义持续发展,以同情催生了情感主义的萌芽,从而使英国实现了与法国大革命理性迥然有别的现代性和平转型。然而,这种道德观过于强调个体的道德意识,由此也隐藏了现代性诸多问题的根源。观照中国现代性进程,在经济建设取得成就的同时,更需要道德的力量推进社会的现代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5.
一、走出西方启蒙语境 纵览研究中华民族精神的学术成果,往往局限于西方现代性的思维框架,以资本主义启蒙话语评判内涵精深的中华民族精神,不能从根本上摆脱西方文明的思维偏见.研究中华民族精神,当然离不开现代化的丰流语境,正是两方现代化的入侵唤醒了中国人民的精神觉醒,促使中华民族意识由自在走向自觉.  相似文献   

16.
胡满英 《学理论》2009,(30):77-78
作为一种哲学的思考和对自身命运的关注,我们有必要对现代性和主体性的内在关联进行探讨。启蒙的主体性是现代性的哲学奠基,现代性的核心观念和中心话题就是人的主体性的问题,对人的自由、意义、生命价值的追求成为现代性的根本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7.
现代视觉文化是一种以视象-影像为核心的文化形态,它反映了消费时代的人们在生存感受和文化理念方面的全新变化.这种变化在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里有其深刻根源:现代性的审美主义传统所固有的积极性和消极性同时决定了视觉文化的两面性.因此,通过对审美现代性资源的重新梳理可为我们评判当代视觉文化提供一种适当的视野.考虑到今日审美现代性有审美本质主义之嫌,对现代视觉文化的正确态度应该是以适当的反思批判为主.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哲学研究中的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通过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马克思哲学实现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超越.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不是一个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存在什么与马克思哲学相融合的作为马克思哲学组成部分的人道主义伦理原则.马克思哲学与人道主义的契合只能表现为马克思哲学本身就是一种反形而上学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9.
合理推进当代中国的"新启蒙",需要从历史性和结构性两个维度来充分发掘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继承与批判。从历史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逐步深化为针对"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扬弃,始终伴随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形成与发展。马克思所理解的启蒙传统也先后呈现出三重面向:一是作为精神运动的启蒙;二是作为意识形态的启蒙;三是作为物化的经济制度的启蒙。从结构性角度看,马克思对启蒙传统的批判继承形成了三个彼此关联的问题域:一是政治"异陌化"即国家与市民社会的分裂问题;二是经济权力的主导即市民社会的自我分裂问题;三是资本的统治即经济关系的内在矛盾问题。在这些结构性问题的解决方式上,马克思与启蒙主义、浪漫主义及其自由主义、非理性主义后裔具有本质差异。当代中国需要规避启蒙思潮与反启蒙思潮的抽象对峙,自觉汲取马克思反思和超越启蒙现代性的精神资源,实现发展道路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时代的学术语境中,"现代性"作为一个极富张力的哲学范畴,不仅业已成为一种理论视阈和研究范式,而且业已成为一种与"现代化"和"现代社会"发展道路密切相关的价值理念、价值尺度、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然而,无论是对其作何理解都是以西方现代社会的历史和现实为理论基础的"西方现代性",而不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历史和现实基础之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更不是建立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基础之上的"新现代性"。以马克思的社会历史理论为指导,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视阈和思想维度来看,与建立在"理性"或"启蒙理性"基础之上的以"资本"或"资本逻辑"为中心的"西方现代性"不同的是,"人民性"不仅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基及其由此决定的社会运行机制,而且直接构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基本内涵和本质特征。以"人民性"为根基和中心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的原创建构,不仅实现了对"西方现代性"的扬弃和超越,而且赋予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以更加深远的世界历史意义。以"人民性"为中心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性",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方向,正确处理好"资本逻辑"和"人民逻辑"之间的张力关系,防止和遏制"资本逻辑"对"人民逻辑"的渗透和侵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