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美国宪政的影响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西方国家的范围,在非西方民族国家扎根发芽,理论界也出现了一些对美国宪政推崇备至的赞美。这都使得许多人对于美国宪法的道德性大加赞扬,认为美国的宪政发展就是追求“自由、平的”的历程,而忽视了这种“道德表层”下所掩盖的美国宪政发展的真正动力。笔者通过对美国宪政发展历程中的具体事件如:独立战争、费城立宪、南北战争、南方重建的分析,说明美国宪政的每一步发展的真正的推动力量并非道德目标而是利益集团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宪政(constitutionalism)也称“立宪政体”、“立宪主义”,它是宪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关于宪政的概念,西方学术界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1.认为宪政强调宪法的权威,承认宪法是“法之法”;2.宪政的道德价值取向是人权;3.宪政权力来自于“合法”和“同意”;4.宪政是一种制度安排。宪政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与制度安排,简单地说就是民主政治。具体来说,对于宪政可以这么理解,宪政是以宪法为前提,以民主政治为核心,以法治为基石,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政治形态或政治过程。中国人对宪政的追求从清末民初就已开始,但是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我们与…  相似文献   

3.
宪政思想最早舶自西洋, 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和王权至上的斗争中提出来的。有的学者指出, 近代宪政的出现基于三个原则, 一是基督教伦理的基本原则, 二是条顿 (即泛日耳曼 ) 民族的政治理念, 三是英国的议会制度。基督教带给欧洲所有人类成员一律平等的概念, 来源于“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 该理念逐步把奴隶解放成了佃农, 并在教会内部坚持不承认阶级与家世的区别。对人权的承认部分地来自基督教。条顿民族带给欧洲的政治概念是关于自由人之间自动的协议或契约。在他们看来, 原始的权利平等的假定正是奠基在这种契约之上的。…  相似文献   

4.
宪政作为人类制度文明的一个重要成果,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之后的产物,并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而逐渐发展。随着历史的演进,宪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关注点和面貌特征,甚至我们今天熟知的宪政"限制政府权力"的特征也仅仅是宪政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关注点,将西方"宪政"简单地等同于"限政"不符合西方宪政发展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5.
宗教因素尤其是基督教的影响,是西方近代法律体系得以形成的至关重要的前提,可视为研究西方法律传统形成与发展的切入点.对中国来说,宗教对法律的影响表现得不甚突出,但对道德问题的解说则构成理解中国法律传统的知识背景.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和宗教是分别作为中西方法律的超理性背景而存在的,并成为支撑中西方法律存续的大前提.而在当下,两种因素都面临着危机或是挑战,致使法律陷入危险的局面.此时再次讨论信仰问题,或许是必要而紧迫的.  相似文献   

6.
陈澜 《湖湘论坛》2007,20(4):81-82
西方宪政的理论与实践一直不断地变化发展,其变化发展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19世纪末以后,政党政治成为现代西方宪政的主要推动力.  相似文献   

7.
<正>西方宪政模式本身存在诸多弊端,即使对于西方国家自身,这种模式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坚决不走西方宪政之路在过去一年关于宪政的争论中,有三种基于不同理论认知的宪政主张:第一种主张是坚定地走中国特色宪政之路,该主张所基于的是宪政的普遍适用性与中国国情特殊性相结合的理论认知;第二种主张是走与西方国家完全相同的宪政之路,该主张所基于的是西方宪政为唯一普适性宪政模式,宪政即西方宪政的理论认知;第三种主张是拒绝和反对任何宪政,继续走我们已经走  相似文献   

8.
就我国宪法文本而言,"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是一种规范性表述,而非描述性表述,其中蕴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表明"以人为本"已经以实证法形式上升为国家理念,为我国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宪政和人权理论与制度奠定了坚固的基础.我国宪法中基本权利的保障有其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从比较法来看,如果说西方实证宪法和宪政理论肯定"人的尊严"构成了人权的核心,那么在我国,"以人为本"则构成了人权体系的宪政基础.  相似文献   

9.
夏永梅  饶艾 《人民论坛》2014,(1):244-246
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是美国宪政思想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人民主权、限权政府、分权与制衡和联邦主义等原则.美国制宪者深受自由契约论、理性选择理论、三权分立理论和政治多元主义理论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确立了美国宪政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0.
论宪政文化在中国的变迁及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近现代中国宪政发展过程中 ,由于中西方政治法律文化的迥异 ,以及近代中国在接引宪政文化过程中所遵循的范式 ,使得源于西方的宪政文化在同中国的传统与现实的冲突中发生了某种嬗变 ,其精神已远离了宪政的内在规定性 ,其影响亦延拓至今。  相似文献   

11.
十六大所确立的主题和基本内容 ,为建设以民主政治为核心的宪政国家指引了方向。十六大报告的主旨将在六个方面对宪政的发展产生影响 :小康社会初步奠定宪政的社会基础 ;扩大基层民主是宪政建设的立足点 ;完善财产制是对宪政经济基础的巩固 ;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以及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是宪政必备的两个要素 ;解决“三农”问题和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是宪政实施的社会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12.
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夯实方法论基础、拓展理论视野和充实知识框架等方面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但与此同时,宪政主义范式也招致不少学者的批判,主要表现为:宪政主义的价值理念违背了公共行政学成立的初衷;宪政主义的规范取向,是一种空洞的理论;宪政主义内部价值之间存在着悖论;宪政主义过于强调一元路径,忽视了公共行政的本质。未来美国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宪政主义范式在迈向成熟化和系统化的过程中,必须要在行政哲学、价值理念、方法论和政府管理领域等方面实现合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姜岩 《青年论坛》2010,(5):81-82
传统道德教育实践过于简单机械,道德教育研究局限于从复杂的现实中抽象出简单的事实,缺乏有效的针对性和主动性。根据道德教育系统的复杂性特征,运用整体性原则,既考虑道德教育系统内部各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又顾及道德教育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关系,为提高学校道德教育实效提供新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4.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基督教信仰的社会作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云南部分少数民族在宗教信仰向基督教转变后 ,基督教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教会在民族社会各领域中充当了多重社会管理者的角色。当今的基督教与云南部分少数民族联姻的社会现象和所引起的正、负社会效应 ,应引起政府的职能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良心是伦理学中非常重要的道德范畴之一,它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历史内容,能够使人们表现出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在人们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整体中起主导作用。人民警察的职业良心,是人民警察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所形成的职业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加强对警察职业道德理论的学习和掌握,严格要求自己、注意反省、经常开展积极的自我评价活动;还应该在职业工作中,正确处理法律与职业良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道德逻辑思维和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柯尔伯格道德两难讨论法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借鉴并运用道德两难讨论法、重视道德能力的发展是改变我国当前道德教育现状、实现社会现代化所要求的,也是终身的德育和合理建构完整品德结构所必需的.但该法建构的心理学基础和法本身也有些许不合理和矛盾之处,在实践中要批判地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和民族,如果失去了诚信,就意味着失去了未来。政府作为国家政策、制度的制定者、执行者、监督者和示范者,在诚信建设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政务诚信一旦缺失,势必误导、诱发、膨胀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的缺失。政务失信加大了国家的政治成本、管理成本、社会成本和道德成本,加据了信任危机、降低了行政效率、影响了社会和谐、导致了道德滑坡。所以,要切实解决我国社会诚信缺失和道德失范问题,必须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入手,这本身既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同时也抓住了解决问题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通过税收立宪,实现了国家征税权的宪法限制、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地位、纳税人权利的宪法保障,最终走上了宪政发展的道路。我国宪法税收条款缺失,没有规定税收法定原则,行政机关成为税收立法权和执行权的中心,使得征税权在我国成为几乎不受约束的权力。我国宪法对于私有财产权与公有财产权实行不平等保护,只规定了纳税人义务内容而没有规定权利内容,导致纳税人权益无从得到切实保障。税收立宪的价值就在于通过限制国家征税权来保障人权并实现宪政。  相似文献   

19.
自由意志是道德责任的前提。传统伦理学仅仅局限于在人类自身及人与人之间探讨人的自由意志及责任与义务问题,因而对自然的生态道德责任几乎无从谈起。自由意志的存在源于人自身与其内在自然的和谐,它的实现有赖于人与外在自然的和谐,即自由意志的生成与发展必然与自然相关。要实现最终的意志自由必然是自然和谐的自由;自由是人的自由意志的出发点和归宿点,也是人之为人的本质。证成自由意志具有生态性,不仅为人类改造自然界实践活动提供了合法性理由,也为保护自然环境提供道德合理性和生态正当性,从而成为生态道德责任的生成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彝族著名教育经典《玛牧特依》,蕴涵着丰富的道德教育智慧,基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运用社会治理理论,从《玛牧特依》的凝聚力、向心力、约束力、吸引力和影响力五个维度切入,挖掘出《玛牧特依》的五个核心思想,即教育、廉耻、礼仪、仁善、慎独。其中,教育是《玛牧特依》的主旨和出发点,廉耻是《玛牧特依》的精髓和道德底线,礼仪是《玛牧特依》的大德和最高法律准则,仁善是《玛牧特依》的核心和道德宗旨,慎独是《玛牧特依》的落脚点和最高道德境界。《玛牧特依》在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为彝区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应该凝聚《玛牧特依》文化力量,协同发展,多元共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