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豪 《山东审判》2011,(1):53-58
【要点】合同解释应运用文义解释、整体解释、习惯解释、诚信解释、目的解释等多种解释规则和方法,探求当事人在意思表示中的真实合意。在解释原则上,一方面应探求当事人的真实意思,另一方面又不可拘泥于所使用的不当词句。  相似文献   

2.
[本案要旨] 对合同条款的解释发生争议时,应在尊重订立合同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的基础上,结合文义理解、合同的整体解释、交易习惯与目的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合同相关文字的真实涵义。  相似文献   

3.
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对某一具体事项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发生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产生分歧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当结合合同全文、双方当事人经济往来的全过程,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对这些词语加以解释。不能简单、片面地强调词语文义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当事人签订的合同中,对某一具体事项使用了不同的词语进行表述,在发生纠纷后双方当事人对这些词语的理解产生分歧的,人民法院在审判案件时应当结合合同全文、双方当事人经济往来的全过程,对当事人订立合同时的真实意思表示作出判断,在此基础上根据诚实信用的原则,对这些词语加以解释。不能简单、片面地强调词语文义上存在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黄欢 《法制与社会》2014,(26):250+260
合同主要条款发生争议时,通过探究当事人从事交易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目的,运用合同目的解释方法能够准确地探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客观地解释合同的内容。本文以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审理的一份案例为例,对评判结果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对合同条款的理解有争议的,应当按照合同所使用的词句、合同的有关条款、合同的目的、交易习惯以及诚实信用原则,确定该条款的真实意思。当事人基于实际交易需要而签订合同,在特定条件下会作出特定的意思表示,只要其意思表示是真实的,且不违背法律的强制性或者禁止性规定,即应当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7.
张燕 《人民司法》2023,(29):66-69
增信措施的性质应根据合同文义、承诺债务与原债务的关系、触发承诺债务的条件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当事人没有提供担保或者债务加入的意思表示的,应当尊重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将增信措施解释为独立合同。如果增信措施被解释为独立合同,该合同虽非保证或债务加入,但因该合同具有担保之实质功能,使得提供增信措施的债务人以其财产对外承担财产责任,且缺少交易对价,可类推适用公司对外担保有关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案例要旨]判断保险合同当事人最终合意形成的真实意思表示,应当结合投保单、保险单或其他保险凭证、保险条款等保险合同的组成内容综合判断。依法订入合同并已产生效力的合同内容,对保险合同各方当事人均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仅以缔约过程中未形成最终合意的单方意思表示主张其保险合同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  相似文献   

9.
一、建设工程领域"黑白合同"的概念和效力分析"黑白合同"又称"阴阳合同",它本身并不是法律术语,而是对一种社会现象的概括,尤指交易过程中,双方当事人为达到某种目的,针对同一标的,共同形成两种不同的意思表示。既然是两种不同的意思表示,则必然是一种属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另一种不属于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按照民法的基本原理,只有符合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的合同,才能受到法律的保护;而当事人通过虚伪表示形成的合意,在当事人之间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①那么究竟是  相似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的效力,是表明合同内容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据此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还具有使合同相对人确信交易对方,从而确定合同当事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合同解释     
<正> 合同解释,专指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依其职权对合同条文或所用文句的正确含义所作的解释。合同解释为合同法上的一个重要问题,合同立法、合同司法、合同管理及法学教育与研究等方面,均不应予以忽视。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或因所使用的文字词句不当、未能将真实意思表达明白;或因欠缺法律知识,未将合同权利义务关系规定清楚,这就使得合同难以正确履行,惹起纠纷。在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合同纠纷,就是因为双方当事人对合同书中某一条文或其中某个词句的含义理解不同而引起的。受理案件的法庭或仲裁庭就必须对争执的  相似文献   

12.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统一合同法制订中的若干疑难问题探讨(下)王利明八、关于可撤销合同的范围所谓可撤销合同,是指当事人在订立合同时,因意思表示不真实,因此经利害关系人的请求可撤销该合同,使其已发生的法律关系归于消灭。大陆法国家大多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归入可撤销的合同范畴...  相似文献   

13.
和解合同旨在解决法律关系的争议或不确定性,通过双方互相让步来确认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和解的多重功能使得其不能被定性为有因的债务合同,而是要根据具体内容加以判断。和解可能发生变更、更新、认许、免除、新债设立、物权移转或债权移转等各种效力,也有可能发生其中几种效力的混合。即便和解当事人就此发生错误,考虑到和解的确定效力,原则上也应排除撤销权。但若发生和解基础错误,德国法采取和解合同直接无效的立法例,排除当事人的撤销权。有关意思表示瑕疵的一般规则,基本都适用于和解合同,只是根据其解决争议的目的略有调整。其重心还是在于和解合同中当事人意思表示的解释,成文法不过将和解中通常含有的意思表示予以法典化。  相似文献   

14.
合同解释原则与审判实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同解释制度是合同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界中,对何谓合同解释莫衷一是。本文认为:合同解释是指法院或仲裁委员会对合同条款予以明确的过程。那么,如何解释合同呢?两大主义的对立与融合解释合同存在两种主义。一是意思主义,也称主观主义,即探求表意人的真实意思,而不拘泥于文字;二是表示主义,也称客观主义,即强调从表意人表现出来的文字等来探求表意人的真意。这两种主义均是在一定历史背景、人们不同价值判断下产生的。意思主义是基于人们的个人本位思想;表示主义则是基于社会本位思想。1.大陆法系1804年的法国民法典将合同…  相似文献   

15.
在签订载有仲裁条款的合同之后,当事人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为补充完善或修改原合同的具体约定而另行订立的《补充协议》、《还款协议》等,仍然是原合同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而并非双方签订的与原合同无关的独立的新协议,因此,仍应当受原合同中仲裁条款的约束。这既是对于合同当事人签约时真实意思表示的合理判断,也是有效解决当事人经济纠纷、避免当事人诉累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6.
刘嫣姝 《山东审判》2005,21(5):95-96
我国《合同法》对可撤销合同的含义没有作明确的规定,一般认为,可撤销合同就是指意思表示有瑕疵的合同,或者说是表意人在缺乏意思自由的情况下作出意思表示并达成的合同。由于法律对可撤销合同的着眼点在于为意思表示瑕疵的一方提供救济,因此法律设立可撤销合同制度,从而将撤销权赋予一方当事人,使其在订立了意思表示不真实的合同以后,享有请求撤销的权利。除可撤销合同当事人享有撤销权外,《合同法》第74条还规定了债权人的撤销权。  相似文献   

17.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我国合同解释的规范化龚英姿由于合同解释介于当事人意思表示和法律之间,直接关系到合同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确定,因而是合同法中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通常各国合同法都有专门规定。但目前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相关内容,却极欠明确和系统,司法实践亦较为混乱。即将出...  相似文献   

18.
仲裁协议的独立性表明,仲裁协议效力的判断过程应当独立于实体性合同效力的判断过程,因而仲裁协议的法律适用与实体性合同的法律适用并无必然关联。法院应通过解释合同尽可能实现当事人在缔约时想要将争议提交仲裁的意思表示。若当事人既没有选择仲裁协议适用的法律、也没有约定仲裁地与仲裁机构所在地,应当以最密切联系地作为兜底连接点。  相似文献   

19.
意思表示理论的一个核心矛盾是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冲突,对意思表示要素的分析有助于厘清意思表示过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是进行意思表示解释的前提。意思表示解释体现了意思自治和信赖保护之间的冲突,对意思表示解释规则的设计需要既照顾当事人的意思自治,又关照相对人的信赖保护。另外,意思表示解释又是确  相似文献   

20.
合同情境中总有一些未必能还原到效果意思层面的内容,这就需要以"合同目的"作为法技术概念,在合同中体现效果意思以外的当事人动机层面的内容。借助"合同目的"的表达,可以推导出缔约阶段当事人所承担的行为义务及其合理性。在合同解释阶段,合同目的可以作为解释基准和引致规范,将外在价值判断以当事人意思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合同目的实现型"救济模式更符合当事人的期待,并激励交易的实现。以"合同目的"为依据,可以实现从"效果意思"到"事实性意思"的规制视角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