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各国涉外经济管理规范(本文称为"管理性规范")之间的冲突其实质是政府管制冲突在法学领域的体现.管理性规范发生冲突的原因在于公法的域外适用、管辖权的重叠与规范的竟合.管理性规范之问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不同规范在适用上的冲突,这种适用上的冲突将导致当事人面临不合理的权利受限或义务叠加.管理性规范的冲突主要发生在反垄断、税收、金融监管等领域.解决管理性规范冲突的途径主要包括:立法协调、管辖权的协调、跨国执法合作、放松政府管制.  相似文献   

2.
反垄断法域外管辖是对国外发生但是对国内市场产生限制、排除竞争影响的垄断行为适用国内反垄断法的制度。反垄断法域外管辖主要集中在国际卡特尔以及跨国并购领域,其本质是要通过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来规制跨越国界的垄断行为,维护国内市场的竞争秩序以及国家利益。反垄断法在实施域外管辖过程中会引起法律适用冲突。为了避免这种冲突,主要国家达成了反垄断双边合作模式。我国应该与相关国家签署反垄断双边合作协议,采取适合我国国情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反垄断法域外管辖制度。  相似文献   

3.
反垄断法的域外管辖常常引起国家间的冲突和对抗。围绕冲突和对抗的解决方法,国际上崇尚双边或多边国际合作和协调。然而,在多边合作和协调至今还只是人们良好的愿望,而双边合作和协调又受限于其适用效力的深度和广度的情形下,单边自我约束方法虽然因其特征不是解决冲突和对抗的最佳方法,但国际实践的事实说明,它对于缓和冲突和对抗的确大有裨益。单边自我约束同时具有利已和利他两种价值取向,属于在两种相反的价值取向之间进行礼让平衡的方法,因此,它具有协调国家间关系的正面意义。当今国际形势下,单边自我约束方法是一国考虑以及处理与他国关系的常态。  相似文献   

4.
知识产权法和反垄断立法在追求同一目标时选择了不同途径,两者在目标一致的前提下有诸多矛盾和冲突,面对日益凸现的知识产权垄断问题,在理清它们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协调和规制对当前反垄断立法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反垄断法实施体制运作的推动力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宁元 《时代法学》2006,4(2):101-106
在各国反垄断制度体系中,存在众多推动反垄断法实施体制的运作力量。这些力量主要有法院、反垄断专门机构和私人。它们相互之间的衔接、合作、制约,决定了反垄断法实施体制运作的效率和公平性。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争端,特别是环境知识产权争端和冲突也日益增多,为此我们应该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协调机制和高效的知识产权争端解决机制,充分发挥双方行业协会、商会及环保组织等非政府组织的知识产权协调作用,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经济、环境与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岳树梅 《政治与法律》2008,1(2):114-12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际能源合作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但在缺乏全球能源合作统一的国际能源合作组织、法律机制的情况下,无论是现存的全球性的能源合作组织、区域性的合作组织都仅仅从自己成员的利益出发进行多边或者双边合作,存在着相应的一些法律问题.急需构建全球能源合作的法律框架,以适应国际能源合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刘宁元 《河北法学》2004,22(12):40-42
就保护有效竞争的方法而言,各国反垄断法在立法体例上早就有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之分。其中行为主义反垄断法律制度以重点规范市场行为为基本特征,而结构主义反垄断法律制度以重点规范市场结构(市场集中程度)为基本特征。但从当今各国的反垄断实践来看,他们的选择突出表现为行为主义和结构主义的结合。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我国与东盟各国有关知识产权的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影响双方交流与合作的知识产权纠纷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在当今世界知识产权法律趋同化的潮流下,中国与东盟知识产权协调机制的建立选择了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诱致性制度变迁为辅的路径;在实践中遵循从国家间到区域间双边协议,再到统一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一制度具体变迁路径。当前我们应从双边知识产权协调机构的建立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完善等方面的创新来强化这一正确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市场的开放程度不断提高,一个统一的国际市场正在逐步形成。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并购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成为越来越多的企业融入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由于跨国并购的涉外性,必定会产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反垄断法律的冲突,因此,如何解决这些法律冲突也是企业跨国并购中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专门论述了国际反垄断法对企业跨国并购的规制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