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我国刑事诉讼法的修改与审判方式的改革李文健刑事诉讼法就其直接目的和中心内容来说是一部刑事审判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如何将刑事被告人交付审判如何对被告人进行审判以及审判结果的处理问题。其中,如何对被告人进行审判采取何种程序抑或方式开展审判又被公认为是整个刑...  相似文献   

2.
刑事审判的运行蕴含着一个"悖论",在强调不应将被告人当作审判对象的同时又不得不针对被告人进行评价,被告人徘徊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尴尬境地。刑事审判这个场域中交融着实体和程序两种因素,显示了实体法与程序法发生着一种微妙的相互控制,并彰显了刑事程序的内在魅力。刑事司法运作的逻辑是"审判"先于"犯罪"先于"刑罚"而发生,要实现由"被告人"到"犯罪者"或者"无辜者"的角色定位,这是一项理性的事业,在这个空间里面,程序是第一性的,实体是第二性的。因而,永远不要把被告人当作审判对象,实质是一种程序理想,更是应有的理论立场。  相似文献   

3.
《政法学刊》2021,(3):90-97
2018年修改刑事诉讼法,使得缺席审判制度在我国立法上得以初步确立。然而,由于立法的仓促推进,缺席审判制度立法疏漏问题比较明显。一是在缺席审判种类的设置上,仅针对完整形态的缺席审判制度作出规定,而对于诸如被告人因扰乱法庭秩序被驱逐出庭、因被告人在场人证不能充分作证而暂时将被告人带离法庭等不完全的缺席审判种类没有涉及;二是对被告人缺席情况下的法庭调查如何进行,立法上付之阙如,我国刑诉法规定的法庭调查程序是以被告人出庭而设置的,被告人不出庭情况下公诉人如何举证、质证以及法官如何认证等,都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由此给审判实践带来极大困惑。为此,需要借鉴域外的普遍做法,对我国的缺席审判制度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4.
《人民司法》一九八一年第二期刊载的《庭审调查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介绍了庭审调查的具体经验,很值得学习。但同时感到,有一个重要问题值得注意,就是在庭审活动中不能把被告人看作罪犯。该文反映出审判人员在思想上和提法上并没有把被告人和罪犯区别开来,实际上是把被告人看作了罪犯。我们认为,目前在审判实践中,把被告人  相似文献   

5.
在审判长宣布法庭辩论终结后,被告人有权做最后陈述,这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被告人的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但在审判实践中,一些审判人员对保障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缺乏正确认识,审判过程中有的弄不清这一独立诉讼阶段的法律意义,把被告人最后陈述简单看作是辩护的重复;有的担心被告人言词出格,硬性规定最后陈述的时间和内容;还有的把最后陈述作为“考察被告人认罪态度”,一味让被告人陈述犯罪的原因教训等。所有这些,都或多或少地违背了刑事诉讼的立法精神,在认识上是片面的,在实践中是有害的,必须引起司法机关的高度重视,在审判实践中加以纠正,从而保障被告人最后陈述权的充分行使。法庭辩论终结后让被告人最后陈述,不是辩护的重复,实质上是给被告人一个最后发言的机会。《刑事诉讼法》第118条规定“被告人有最后陈述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构建缺席审判外逃贪官制度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缺席审判,是指被告人不(不能或者不愿)到法庭接受审判,由法官主持,控方和被告人的辩护人(辩护律师或者被告人委托的近亲属等)参加并进行的法庭审判。缺席审判,必须具有法定的特殊情形;缺席审判应当有被告人委托的律师或者近亲属参加辩护,或者被告人放弃辩护权;缺席审判,亦应进行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作出判决。近年来,贪官携巨额赃款逃往他国的案件频频发生,给国家、集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构建缺席审判外逃贪官制度,是政府和司法机关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为贪官?就“贪”字而言,狭义上的贪官,即指我国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  相似文献   

7.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岚  王媛媛 《河北法学》2003,21(2):92-94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对于刑事被告人的量刑、刑事诉讼的经济效益和民主精神有着重要的影响。目前 ,由于我国在刑事诉讼观念、利益选择和制度偏重上存在着一些不足 ,刑事被告人的审判管辖异议权尚未为我国刑事诉讼立法所采纳。我国应在借鉴国外相关立法实践的基础上 ,建立适合我国的刑事被告人审判异议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案件简讯     
《中国审判》2012,(5):7-7
最高院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发回重审2012年4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死刑复核案依法裁定不核准吴英死刑,将案件发回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重新审判。最高人民法院经复核认为,被告人吴英集资诈骗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一审判决、二审裁定定性准确,审判程  相似文献   

9.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辩护权的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蕊 《法制与社会》2011,(22):146-146
辩护权是被告人的一项基本诉讼权利。本文通过对审判阶段被告人行使辩护权的现况进行调查,分析了当下被告人辩护权行使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建议通过保障先悉权、设立调查取证、举证责任分配制度来保障被告人辩护权。  相似文献   

10.
论刑事缺席审判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审判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定纷止争 ,使社会关系保持一种稳定。由于我国刑事诉讼法并未明确规定缺席审判 ,使得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逃跑、丧失诉讼行为能力等情形的诉讼处于一种中止或终止状态。然而 ,诉讼中赃款、赃物的处理、被害人的赔偿请求、被告人财产刑的判决都无法实现。因此 ,有必要设计科学的刑事缺席审判程序 ,以保证刑事审判全方位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合并审判的条件是各案件之间必须具有某些关联性,合并审判的主要价值在于有利于促进诉讼的经济性,但不当的合并审判将在案件的处理结果和处理程序上造成对被告人的侵害,法官应该享有分离审判的权力,被告人应该享有申请法官分开审判的权利。  相似文献   

12.
李玉萍 《法商研究》2006,23(2):129-136
诉讼终止是英美法系国家刑事诉讼中针对追诉方滥用程序行为的一种最严厉的程序性约束机制,其实质是宣告追诉行为无效,被告人因此获得释放。诉讼终止主要适用于两类情形:一是被告人不可能得到公正审判;二是对被告人进行审判是不公正的。前者奉行“权利保护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给被告人造成的严重不利后果;后者奉行“司法廉洁”和“抑制原则”,着重于追诉行为自身的严重违法或不当性。诉讼终止仅在“例外”、“谨慎”的情形下,通过“审判中的审判”程序才适用。程序滥用与诉讼终止理论及其相关制度对完善我国关于追诉行为的约束机制乃至刑事诉讼法制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最近,多次旁听军事法院和地方人民法院对刑事案件的公开审判,发现有的审判人员和公诉人,见被告人在供述、辩护和最后陈述中一涉及到与起诉书认定的事实不一致,全部或部分否认被指控的犯罪事实时,就指令被告人“拿出证据来”,如果被告人一时说不清楚或摆不出证据,便斥责被告人狡猾抵赖,态度不好,甚至声言要据此加重刑罚。我认为,审判人员、公诉人在法庭上这样责令被告人举证的作法欠妥,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14.
《法学》1991,(1)
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公安机关责令被告人提供保证人,由保证人担保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并随传随到的一种强制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没有提及期限问题。有的认为,被告人没有被拘留、逮捕,人身自由没有受到完全限制,因而取保候审无所谓期限问题,时间长一点无关紧要。在实践中,对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的时间,有的长达半年乃至一年。因此,对取保候审不作期限规定,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刑事审判中被告人翻供的情况较为突出,由于被告人的供述作为刑事案件直接证据,对定罪量刑起着重要作用,被告人在审判阶段翻供,给案件审理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而且由于时过境迁,其它证据难以取得,造成案件多次退补,在押犯长期关押影响从重从快打击犯罪分子.为此,查找分析被告人翻供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是摆在每个刑事审判工作人员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笔者就这一问题谈点粗浅的见解,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刑事被告人开庭前又犯新罪怎么处理?编辑同志:我们在实践中遇到这样一起案件:被告人闫某系某县人民法院审判人员,因犯非法拘禁罪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并提起公诉。但人民法院未及时开庭审理,拖延近一年之久。同某虽被取保候审,却仍行使审判职权,在此期间,闫某又连...  相似文献   

17.
论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比较法的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已经成为我国学界的共识,但是在刑事缺席审判的适用范围上尚存在一定的分歧。从比较法的角度来看,刑事缺席审判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形:一是,被告人自愿缺席;二是,在特定情况下,被告人非自愿缺席或自愿与否不明。在这两种情形下,对被告人进行缺席审判都具有一定的正当性,原因在于被告人的出庭权不仅具有可放弃性,而且在特定情况下还具有可限制性。我国在未来建立刑事缺席审判制度时,也应当将其适用范围限定在上述两种情形。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我国刑事审判方式变革为控辩式诉讼。庭审中核对被告人的犯罪事实,由原来的审判人员“审问”改为公诉人“讯问”。针对这一做法,司法实践中褒贬不一。笔者拟就公诉人讯问被告人程序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9.
我国立法机关于1996年在吸收了对抗式刑事审判合理因素的基础上,创设了"控辩式审判"方式,以解决庭审走过场的弊端和实现控辩审职能的分化。从司法实践来看,改革者的目标并没有得到实现。我国的刑事审判在实际运作上是一种缺乏对抗的"被告人说话式"审判,具体表现在:庭审上趋于消极但不中立的法官,公诉人对审判的单方面主导,被告人是法庭上的"主角","说话权"受限的量刑辩护人,法庭调查的书面化等。由此导致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双高现象:高效率和高定罪率。  相似文献   

20.
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为了确保被告人行使其辩护权,对被告人没有委托辩护人的,法院可为其指定辩护人,以维护被告的合法权利。 但是,有的审判人员在审判实践中错误地认为,凡是大型的公开审判,有公诉人就应有辩护人,否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