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时事聚焦     
《瞭望》2004,(13)
中科院取消三大科学奖。中国科学院19日正式宣布,从今年起取消延续几十年的自然科学奖等三大科学奖项。“砍”掉三大奖项之后,新设立一项“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该奖项不再针对每年的科研项目,而是颁发给近5年来做出重大科技成就的科学家个人或团队。  相似文献   

2.
学科整合:中国科学院推动体制创新本刊记者顾卫临最近,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了解到,今年下半年开始,到明年上半年,中科院结合“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启动,针对学科组织结构———研究所的调整将有“较大动作”。该院科技政策局局长曹效业透露,仅今年内,这项被称为“学...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3):I0001-I0001
中国科学院力学所至今仍然保留着两封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书信,大家都把这两封信称作钱学森写给郭永怀的“家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联合同残疾人权利委员会副主席杨佳在回忆郭永怀文章中就提到,“钱学森已给‘永怀兄’写过两封信:盼望你回国。家书抵万金,报国之心如磐石……”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谈:我国跨世纪“知识创新”的布局本刊记者顾卫临随着以“知识经济时代”为开端的新世纪的逼近,关心国家。民族未来命运的中国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中国科学院。建设一个能适应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挑战。能适应中国可持续发展需求的创新体系,成了这支...  相似文献   

5.
《瞭望》1997,(17)
21世纪在即,无论从世界经济和科技发展趋势,还是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分析,“九五”期间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按照计划经济模式建立起来的中国科学院,怎样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以继续发挥科技“国家队”的作用?在不久前结束的中国科学院1997年度工作会议上,常务副院长路甬祥指出,认真审视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实施“分类定位”,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科学院才可以和整个社会同步发展。他说:“科学院的未来要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我们要积极主动地去抓住未来。”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8,(22)
共商科教兴国大计同迎千年世纪曙光———写在“两院”院士大分召开之际●本刊记者6月1日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大会,照理是两年一次的“例会”。自1990年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学院今后每两年增选一次院士以来,包括此次在内的四次院士大会(...  相似文献   

7.
颜德岳教授是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高分子化学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颜教授潜心教学和科研工作,获得了“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模范教师”、“上海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6,(17)
彭加木:我们没有忘记在“彭加木遗体疑被发现”的消息带动下,这位26 年前迷失在茫茫沙海中的科学家,本周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媒体追踪的热点。彭加木,1925年生于广东南海县。生前为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兼中国科学院新疆  相似文献   

9.
科研成果要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我们办技术开发公司的目的,就是要使科研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周光召直截了当地回答了我们的问题。 中国科学院科理高技术公司十一月十五日在北京成立之后,我们请周光召介绍成立这种公司的意义,并展望我国科学工作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瞭望》1990,(38)
国内 我国第二颗“风云一号”卫星升空 9月3日9时53分,我国第二颗“风云一号”试验气象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进入太阳同步轨道。中国科学院搭载的两颗用于大气观测的气象卫星同时升空进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4,(44)
说起“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许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两弹一星”。长期以院史为研究课题的樊洪业研究员认为,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也是中国科学院历史上一个大发展的“火车头”时代。当时,国家提出了“12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  相似文献   

12.
邹承鲁,79岁,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在“院士自律十条”、“核酸风波”等热点事件中,时常回响着他有力的声音。多年来,这位德高望重的科学家对科学界出现的不良风气毫不留情地进行揭露和批判,被誉为捍卫科学道德的“斗士”。他说,科学道德是——  相似文献   

13.
王恩多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酶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组组长,2005年新增中科院院士,是当年新增选的51名院士中的唯一女性。她曾完成和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家“973”、“863”高技术项目、中国科学院重大和重点项目等18项研究项目。先后发表研究论文96篇,SCI收录71篇,中国科学引用数据库收录34篇,国际会议报告4次,国内会议特邀报告2次。其中63篇论文被引用近400次。由于她指导的课题组全体成员创造性地努力工作,她以第一完成人申请的“氨基酰-t R N A合成酶及其与相关tRNA的相互作用”项…  相似文献   

14.
在东部及中部地区纷纷建设“硅谷”、“光谷”、“生物谷”等高新技术产业群时,西部地区的包头提出要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中国稀土谷”。 来自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的13位院士和稀土专家,在近日考察了包头稀土高新区后认为:西部大开发的“天时”,加上包头独特资  相似文献   

15.
科技体制改革———酝酿着从“量”变到“质”变朱基总理领导下的新一届政府,继去年推出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后,今年正在把目光从“知识创新”进一步逼视与经济发展更为迫近的、与社会经济生活更为直接的“技术创新”。据来自国家科技部的可靠消息,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6.
焦点人物     
陈中伟:“断肢再植之父”坠楼身亡 国际著名骨科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中伟,23日晨不幸坠楼身亡;警方推断陈中伟教授是从窗户坠落,导致意外死亡。陈中伟院士是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被国际医学界称为“世界断肢再植之父”。  相似文献   

17.
从“一院两制”到“知识创新工程”,从经费短缺到人事阵痛,中科院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一个标本“科技体制改革,难就难在人事制度的改革,因为它牵涉到分配、社会保障等一系列与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回忆当年改革情景,中科院副秘书长、原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局局长曹效业研究员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8.
1975年7月,胡耀邦受邓小平和华国锋的委托,担任中国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负责中科院的整顿工作。  相似文献   

19.
何祚庥,粒子物理、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兼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学、科学史、自然辩证法、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近几年来,何柞麻任中国无神论学会的副理事长,坚持不懈地反对伪科学、抵制“新有神论”,并且站到了斗争最前列。1999年4月,由他撰写的《我不赞成青少年练气功》在天津《青少年科技博览》发表后,引起了“法轮功”组织的肆意围攻,并成为“法轮功”组织在天津。北京等地非法静坐、示威的导火索。面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国雄在院士大会上发言说:“现在是老院士开会,年轻人也开会,中年人也开会。会议扎堆的情况比以前更严重。”为此他向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建议,中国科学院应该带头砍掉一半会议。(载6月7日《中国青年报》)吴国雄院士还算了一笔账:一个人如果30岁拿到博士学位,65岁退休,本来有35年的时间搞科研,现在却有一半的时间要去开会,“会议让一个人的科研生命缩短一半”。其实,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苦恼。我一个在政府机关工作的朋友,一年下来作了一下统计,发现竟有236天泡在会议里。一年365天,236天用于开会,占了整整三分之二,哪还有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