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识别的对象和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识别是冲突法的基本问题,是审理国际民商事案件的第一步。依不同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会援用不同的冲突规范,进而适用不同的准据法,从而导致不同的审判结果。因此识别既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又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但对于识别的对象和标准,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对有关的各种理论进行了剖析、比较,据以认为识别的对象是事实构成,并进而提出了以最密切联系地法作为识别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各种诉讼标的学说都将识别标准作为核心问题进行研究,试图从理论上概括出统一、明确的识别标准,但是都没有成功。诉讼标的识别标准研究离不开事实理由和实体法律适用的复杂关系是理论所无法概括的,因此诉讼标的识别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在国际私法领域与民法领域各产生不同性质的的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有关处理责任竞合的民法制度对涉外合同侵权竞合案件的识别所产生的不合理影响,主张对国际私法领域合同责任和侵权责任竞合问题的处理应依据独立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论国际商事惯例在我国的适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国际商事惯例在不同国家的适用方式和条件是不同的。本文在揭示国际商事惯例的含义和特点的基础上 ,对国际商事惯例取得法律效力的途径和表现形式 ,以及国际商事惯例的识别和查明标准进行了分类和评价 ,最后着重研究了适用国际商事惯例的条件、方式和冲突的解决办法 ,并在评析我国有关立法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得出几点结论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识别问题是国际私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依不同国家的法律观念进行识别,会导致适用不同的冲突规范和不同的准据法的结果,此即识别冲突。本文通过对识别冲突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比较,提出了我国在解决识别冲突时应持的态度与做法。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心理词典理论中激活模式进行了研究,并对激活模式的三个层次:区别特征识别层、音素识别层、词汇识别层,进行了分析。通过探讨它们不同的特点,揭示它们在此心理词典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来揭示二语习得的学习规律,廓清学习过程中的障碍。  相似文献   

7.
识别是国际私法的一个基本问题。在涉外民事案件的处理中,识别冲突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识别冲突具有多方面的成因,解决识别;中突的理论也各有千秋,但也均有不足之处。识别问题不仅对适用冲突规范具有意义,而且对确定管辖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法律渊源指能被法官适用并对法官审判有拘束力或影响力的不同效力等级的法律规范的各种表现形式,其本身是多元和开放的。确立法律渊源识别的一般条件,正确识别包括制定法、判例法、习惯法、权威法学理论等多种形式的法源,对于拓展我国法律渊源的范围,使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得到及时的法律规制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识别是在适用冲突规范时,依据一定的法律观念,对有关的事实构成作出"定性"或"分类",将其归入一定的法律范畴,并对有关的冲突规范进行解释,从而确定应援用哪一种规范的认识过程。识别在判定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性质、确定涉外民事关系应适用的法律规范的过程中被广泛采用,是解决涉外民事纠纷的必要程序。我国是一个一国两制三法系四法域的国家,内地与香港、澳门、台湾之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法律冲突问题,即区际法律冲突,而科学的识别制度和完善的识别理论是解决区际法律冲突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存在法律冲突的区际法律关系中,科学的识别制度同样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发展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之一。贫困的度量及其标准问题不仅在贫困理论研究中处于中心地位,而且成为识别贫困者、确定扶贫目标和进行反贫实践的基础性技术支撑。通过对贫困度量理论中的两个层次——贫困线及其公理化框架进行简要探讨,基于对贫困度量指标体系构建的理念阐释,本文由此提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中国在更长时期内继续深入推进战略反贫的政策含义与启示。  相似文献   

11.
冲突法上识别的对象不应包括对冲突规范的解释 ,另外 ,识别对象可进一步分为法律事实和抽象的法律规定两类。确定识别依据是为了最终找到案件适用的准据法 ,因而可以先不考虑识别依据 ,而分别依和案件有联系的各国法律识别 ,然后根据不同的识别结果 ,援用相应的冲突规范来确定准据法 ,最后根据最密切联系原则从这些准据法中选择最适合的法律作为案件的准据法  相似文献   

12.
传统旧实体法学说在给付之诉诉讼标的的识别问题上存在理论缺陷,之后出现的各种识别学说也无法自圆其说。因此,有必要对各种流派学说进行述评与反思,找到较佳的解决路径。决不能因为旧实体法学说存在一点理论缺陷就抛弃其整个理论,而应通过修正民事实体法来解决来源于民事实体法上的请求权竞合而导致的旧实体法学说的缺陷。  相似文献   

13.
我国现行立法将行政协议纳入行政诉讼的范围,但并未明确其法律性质。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此一直持有不同观点。德国法对于行政协议的识别有相对清晰的标准和较为成熟的法律规定。通过考察德国法上的“契约客体理论”和“双阶理论”,可以认定我国的行政协议是具有公私法性质的复合法律行为,并且应以“具有行政法上的权利义务”作为其主要的识别标准;同时,借鉴物权行为理论中的“区分原则”和公法上的“双阶理论”,能够对行政协议的性质和识别标准进行较为清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4.
虹膜识别技术是当下最具稳定性和准确性的生物特征识别技术之一,对于公安机关开展公安工作、打击违法犯罪发挥重要的作用.针对身份识别技术在公安侦查工作中的应用特点,结合传统虹膜识别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基于DenseNet网络对现有虹膜识别算法做出改进,提出改进的虹膜身份信息识别平台建设方案.通过比对分析改进后虹膜识别算法与现阶...  相似文献   

15.
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实践中,有关机关常常被各种规范性文件上授权的词句所迷惑,不能准确识别出以各种形式表现出来的行政许可权,原因在于我国立法并无具体统一的行政许可判断标准方面的规定。有必要借鉴国外行政许可识别的经验和理论,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指导思想、行政许可的前提、行政许可的性质、行政许可的类型四个方面来构建我国行政许可的识别理论。依据此理论对实践中有争议的行政权进行类型化分析,提炼出审批、批准、审核、核准、登记五种行政许可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6.
时效是一项重要的民事制度,在国际私法领域中,不同国家对于时效的识别并不统一.传统理论中,大陆法系国家将其识别为实体问题,而英美法系国家则将其识别为程序问题.从两大法系对于时效的识别问题相互靠拢的基本状况看,其统一化趋势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7.
在深入研究生产力标准问题的过程中,人们遇到了一个理论难点:生产力标准与实践标准的关系。目前,对这个问题,理论界众说纷纭,笔者略陈一孔之见。 笔者以为,生产力标准属于唯物史观的论断,实践标准则是认识论的命题,它们角度不同,各有其特定含义。生产力标准的内涵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实践标准的本意则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唯一途径,总的来说,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而区别是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民事诉讼标的是指法院予以审理和裁判的对象。我国的民事诉讼标的理论吸收大陆法系诉讼标的理论基础,形成民事纠纷说、新二分支说、分别识别说与为实践部门普遍接纳的旧实体法说等诸学说。其争议焦点主要围绕给付之诉的诉讼标的识别标准进行。从利于诉讼实践的角度出发,仍应坚持实体法学说,但诉讼标的的识别要以原告向法院提出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请求权为准,未向或未能向法院提出的实体法律关系或请求权不能作为识别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方言识别是言语识别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这部分内容自身的特点及学员知识背景的不同,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教学效果。从课程设置、课程教学、实践练习等方面入手解决这些问题,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商标"第二含义"问题是我国商标法修订的重要内容之一,但修订后的商标法对商标"第二含义"问题的规定比较原则.借鉴国外立法实践,结合我国商标法的现有规定,商标"第二含义"的适用范围应包括地名和地理标志,通用名称、图形、型号,描述性标志以及其他缺乏显著性特征的标志.使用时间长短和表明消费者态度的证据是认定商标"第二含义"的标准.商标"第二含义"的所有人不得排除他人在原有含义上正当、善意地使用与其商标相同或相似的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