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始于被害人犯罪学的兴起、实践于理想化监狱模式的运行、建立在恢复性司法理念的基础之上,其终极价值就是为了犯罪人更好地复归社会,弥补刑事犯罪的创伤。而我国刑法的机能就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权,在一定程度上,刑事和解制度的价值与我国刑法的机能是一致的,不存在所谓的价值冲突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所谓时效制度,是指一定事实状态在法定期间持续存在,从而产生与该事实状态相适应的法律效果的法律制度。传统民法一致认为,民法设时效制度,着眼于维护社会公益,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因时效期间届满而发生与原权利人利益相反的法律效果。笔者认为时效制度的实质,仍在于对民事权利的  相似文献   

3.
取得时效源起于罗马法,与诉讼时效共同构成传统民法中的时效制度。我国民法虽在体例上继承了大陆法系的传统,但在制度设计上却抛弃了取得时效制度。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民法制度中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话题。进入90年代,多数民法学者对取得时效制度的设立也由否定论转为肯定论。梁彗星、王利明的物权法草案纷纷勾勒了取得时效制度,但在制度的构成和适用上尚存在差异。因此研究取得时效制度对于完善我国民事立法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刑法中的一些罪名在司法认定过程中,日益具有口袋化的倾向。这一倾向与罪刑法定原则、尊重保障人权的基本理念相冲突。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刑法条文的规定不够明确;司法工作人员对刑法条文的理解存在偏差;以社会危害性为中心的传统刑法观的错误影响;个别司法解释有违刑法的基本规定和基本原理。应结合这些原因,通过各种途径对这种倾向加以遏制。  相似文献   

5.
马志忠 《求贤》2006,(12):37-38
在人事争议仲裁工作实践中,由于对人事争议仲裁申请时效的性质和起算时间以及中止,中断事由等问题没有明确规定,因而在时效的适用上产生了一些冲突的矛盾,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妥善的解决,将会影响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引起社会矛盾的激化,进而影响社会秩序的和谐。鉴于此,笔者认为应在将来的立法中明确规定仲裁申请时效的性质,起算时间,中止,中断理由,仲裁时效延长规定的保留与取消等方面,以完善人事争议仲裁时效制度,保护当事人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就词义而言,“侵占”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侵占是指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我国宪法第12条:“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利用任何手段侵占或破坏国家和集体的财产”,其中使用了“侵占”一词。刑法第271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也是用了“侵占”一词,但是这三者乃至其他众多场合所说的侵占均是广义的,泛指以种种手  相似文献   

7.
罚金是法院判处犯罪分子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方法,是附加刑中的一种。罚金刑既可以随主刑附加适用,也可以独立适用。在现代刑法改革中,罚金刑的地位日趋重要,现代各国刑法都致力于改善罚金制度。  相似文献   

8.
冯桂艳 《求实》2006,(Z1):110
取得时效制度起源于罗马法,它是指无权利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财产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地继续占有他人的所有物,经过法律规定的一定期间,即依法取得其财产所有权或者其他财产权的法律制度。我国《民法通则》在第7章第135条到141条规定了诉讼时效,但却没有取得时效的规定,这一现象延续至今。2002年12月17日全国人大法工委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该草案在总则编规定了取得时效制度。但尽管如此,学界仍有很多人对规定取得时效持否定态度。笔者认为,我国民法应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一、建立取得时效制度之原因分析(一)是稳定社会经济…  相似文献   

9.
侵占罪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占罪是1997年我国刑法修订时所增设的罪名。其设立,不仅使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有了明文依据,而且对于司法机关快速有效地打击非法侵占行为,保障公私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鉴于侵占罪在适用中存在诸多疑难问题,文章着重就侵占罪的侵占行为和侵占对象所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作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0.
鲁伟 《世纪桥》2013,(5):151-154
时效取得制度是指无权占有人以行使所有权或其他物权的意思,公然、和平和持续占有他人的物达到一定期间,从而取得所占有物的所有权或其他权利的制度。很多大陆法系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瑞士等都有关于时效取得的相关规定。其价值在于保证交易安全,稳定社会经济秩序,有利于发挥物尽其用的功能,有利于证据收集和判断以及时解决纠纷。对完善民法制度也有重要意义。但到目前为止该制度在我国立法上仍处于空白状态,学界对该制度的争议很多,研究得也比较深入,本文将在当前研究的基础上,主要从时效取得制度概述、设立的必要性以及我国时效取得制度的构建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由于对南沙群岛主权和资源的重叠声明以及继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危机之后,南沙群岛的主权归属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冲突问题。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冲突加剧,东盟邻国屡次擅自侵占南沙群岛中的岛礁,而中国在1992年后由于快速的经济发展变成一个石油和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对南海海底资源的主权呼吁也越来越频繁。于是中国和东盟国家就此展开了一场长期的博弈。文章试以国际关系基本理论中的博弈论分析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南沙群岛纠纷。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假释制度的刑法价值为视角,着眼于世界刑法轻刑化、刑罚非监禁化的变革趋势,从假释制度法律规定及其体现的刑法价值层面,分析比较了两岸假释制度的理论涵义、体现的刑法价值、反映的刑事政策,揭示了两岸假释制度在刑法价值方面的趋同与差异,并针对大陆2011年《刑法修正案八》对假释制度修改后所遗存的争议问题及制度适用存在的缺陷,提出了若干尚需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以助益于假释制度的刑事立法及司法适用。  相似文献   

13.
浅析我国缓刑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缓刑是我国刑法中的一种刑罚制度,在适用刑法时应明确缓刑的适用条件和对象,扩大缓刑的适用范围,增加缓刑适用形式,设立专门的缓刑考察机关,健全缓刑适用程序,逐渐完善我国的缓刑制度.  相似文献   

14.
市场的低效以及制度不健全是新兴市场中所有权集中,控制权流向大股东的重要原因。环境因素的差别导致代理问题在不同的新兴市场有不同的表现,但主要表现为大股东对中小股东利益的侵占。在我国,全流通和国有股减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市公司中的代理问题,但在外部治理环境不可能短时间内改善的情况下,代理问题更多的应从内部治理寻找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从国土资源部部长被撤职,到温家宝总理多次以前所未有的措辞对乱圈地行为予以严厉抨击,提出将实行“最严厉”的土地保护措施,我们看到中央打击非法侵占农民土地的决心越来越大,土地违法侵占势头必将得到遏制。但是,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到目前为止,许多人只是看到了土地被侵占的惊人数量,却没有看到土地侵占者为何这样肆无忌惮,他们究竟钻了我国制度的哪些空子?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单靠严打这种弥补式的治理思路,还不能彻底解决这个问题。在目前的产权环境中,除了为建造公共设施而征地外,建造工厂或小区时征地一定要充分尊重农民的权利。既然…  相似文献   

16.
在现代法治社会,刑法理论的旨意在于从国家理念转向个体,从非国家的角度审视刑法,以权利本位和终极人文关爱为立足来确立新的刑法观念和刑法制度,培养公众对刑法的情感体认与趋同,塑造法治社会下公众对刑法信仰的新形式.  相似文献   

17.
姜孟亚 《唯实》2007,(2):68-71
刑事义务冲突作为排除犯罪的一种正当化事由,已是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讨论的热门话题。然而,我国现行的犯罪构成体系理论却不能很好地解决刑事义务冲突正当化行为与犯罪行为之间的矛盾。阐明刑事义务冲突的概念及其成立要件,冲突的法律性质、冲突的正当化根据等有助于我们理解刑事义务冲突问题。  相似文献   

18.
韩强 《探索》2012,(2):23-27
时效是法律的构成要素,对时效加以明确规定是法律的必备内容。党内法规虽然有别于国家法律,但同样应该在时效性方面加以明确和完善,否则极易带来对党员干部历史错误的过度追溯问题,从而引发党内矛盾,破坏党内团结。目前时效性不明确、不规范仍是党内法规存在的突出问题,要完善党内法规的时效性,必须增强时效意识,明确时效规定,构建时效制度体系,协调时效效力,刚化时效结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的进步,认为不法侵害人不具有正当防卫权的观点不利于对不法侵害人合法利益的保护.本文通过解读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提出赋予不法侵害人正当防卫权以完善刑法的正当防卫制度和保障不法侵害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20.
欧阳爱辉 《唯实》2011,(4):74-77
丹麦的出版言论法律制约制度较为独特,它以刑法为主导,民事和行政法规分别处于弱化依附与普遍缺失状态。其具体运作是一个分两步走的过程,刑法狭义解释步骤是最关键的一步。通过流产的“穆斯林漫画案”,可以发现它的具体运作具备一定正确性。但民事和行政法规的弱化缺失也同时带来了一定缺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