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我们时常遇到一些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诉案件,被告人被逮捕后未作判决释放的情况.如某法院三年来共逮捕自诉案件被告人十三名,仅有一名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一名判处徒刑一年、宣告缓刑一年,其余都释放作调解处理.  相似文献   

2.
编辑同志:今年3月8日,某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胡某以抢劫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3000元并于当日将刑事判决书送达胡某,同时送达了一份取保候审决定书。但看守所没有将其立即释放。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九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但没有提到被判缓刑的被告人是否应立即释放的问题。请问:一审法院对被羁押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并宣告缓刑的,应在何时释放被告人?湖南省临澧县人民检察院张建初张建初同志:缓刑判决是一种有罪判决,表明被告人已构成…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院办理的王某贪污一案,被告人因心脏疾病被取保候审。此案被提起公诉后,被告人自觉罪行严重,极有可能被判处较长期限的有期徒刑,为逃避惩罚,在开庭审理之后的待宣判期间逃跑。请问,应由公安机关、还是检察机关或者法院将王某抓获收监?河南省镇平县人民检察院冯景合冯景合同志:你来信中提到的情形,刑事诉讼法没有明文规定应由哪个机关负责抓获收监。根据刑事诉讼法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后,如果情况发生变化,应当撤销或变更该项强制措施。对于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五十一条规定:“判决和裁定在发生法律效力后执行。”第一百五十二条规定:“第一审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无罪、免除刑事处罚的,如果被告人在押,在宣判后应当立即释放。”但是,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的羁押期间已超过判处的徒刑期间的在押被告人,按照这两条规定,应当在判决生效后才能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的刑事审判工作中,量刑畸轻化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主要表现之一是不该适用缓刑的适用了缓刑.比如,抢劫罪的最低法定刑为三年,缓刑的适用对象则为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审判实践中既非未成年人,也不具有其他法定减轻情节的被告人被判处缓刑的不在少数.表现之二是不该认定为从犯的认定为从犯.比如,在团伙盗窃案件中,对被雇佣参与到盗窃犯罪中行为积极主动且多次参与的被告人认定为从犯等.  相似文献   

6.
年仅14岁的少年犯李小荣因二次抢劫小学生,被一审法院判处一年徒刑,他以量刑过重为由提起上诉,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二分院经审查认为,被告人在第一次抢劫时并未出示凶器,未对被害人造成实质性伤害,且被告人系未成年人,要求法院依法改判,从宽处罚。日前,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予以改判,判处李小荣一年有期徒刑,缓刑一年。  相似文献   

7.
为了保证正确地使用逮捕这一强制措施,我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条明确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这是决定逮捕犯罪嫌  相似文献   

8.
儿子被狼狗咬伤已够惨痛,不料父亲处理事情不当,不仅赔偿他人数万元,还获徒刑。近日,五河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王连保故意伤害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相似文献   

9.
如何理解“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王兵心,龚志明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这是批准逮...  相似文献   

10.
儿子被狼狗咬伤已够惨痛,不料父亲处理事情不当,不仅赔偿他人数万元,还获徒刑。近日,五河县人民法院对被告人王连保故意伤害一案作出一审判决,以故意伤害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年,缓刑2年。  相似文献   

11.
“法院判处被告×年徒刑”的不妥提法在各种报刊的法制报道中颇为常见。不妥有二:①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种(主刑和附加刑)中没有“徒刑”的提法。②目前司法文书已逐渐规范化。一般在民事诉讼中称“被告”,在刑事诉讼中称“被告人”。罪刑相当,犯什么罪相应量什么刑。被告人是刑罚的承担者。法院是针对被告人所犯的罪判处刑罚。  相似文献   

12.
《法庭内外》2013,(8):F0002-F0002
日前,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法院就全国首例恶意差评师案作出一审判决,以被告杨某为首的12名“恶意差评师”被以敲诈勒索罪判刑。该案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被告人杨某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00元。而被告人吴某、周某、陈某等11名从犯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个月、1年及10个月,并分别判处罚金人民币2000元。同时,法院将扣押的该团伙作案工具10台电脑予以没收。  相似文献   

13.
2009年9月8日,备受关注的“成都孙伟铭醉酒驾车死刑案”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判决,对被告人孙伟铭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无期限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有论者说,“孙伟铭醉驾安要”将民为一个司法符号。  相似文献   

14.
于学志  王志成 《天津检察》2009,(4):59-59,58
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并进行审查的强制措施,是刑事诉讼强制措施中最为严厉的方法。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立即依法逮捕:对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患有严重疾病,或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可以采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的办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当依法逮捕。”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我国逮捕条件表现为三个方面:证据条件、刑罚条件、必要性条件。  相似文献   

16.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第60条的规定,逮捕这一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适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件,即证据要件箔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刑罚处罚要件(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和必要性要件睬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刑事诉讼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人民法院决定逮捕被告人的权力。司法实践中,有的法院在受案后开庭审理前决定逮捕被告人,笔者认为此做法不妥。逮捕作为一种强制措施,其使用是为了保证刑事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由于逮捕暂时剥夺了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法律对其使用作出了严格的条件限制。第一要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第二是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第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三个条件互为补充,缺一不可。对于公诉案件来说,人民检察院是在认真审查了案件事实之后,依据逮捕的三个…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害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只有符合上述全部条件的,才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进行逮捕。  相似文献   

19.
《刑诉法》第60条规定:“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险性,而有逮捕必要的,应即依法逮捕”。“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这是司法机关在具备前一个条件下,在是否批捕或决定逮捕之间作出选择的法律尺度,以“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作为是否逮捕的法律尺度,便于掌握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2月6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公开审理了被告人刘军、冉亚东一案。农七师检察分院依法派员支持公诉,经过13个小时的法庭调查,控、辩双方质证、辩论,法庭当庭做出一审判决:判处被告人刘军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国有企业人员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20年,剥夺政治权利2年;判处被告人冉亚东犯有挪用公款罪、贪污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