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讨论中国是否走向“学历社会”,我以为应该将“学历社会”与“唯学历”现象区分开来,才可以对此问题有较明确的了解。学历,指人在一生中所受教育的程度与经历。通常人们问:“你有什么学历?”就是问,你曾经受过何种程度的教育。学历社会,指如下两方面含义:其一,表明这个社会具有学历的成员的数量和质量,即表明这个社会所有成员接受教育的普及程度和高低程度;其二,表明这个社会对于其成员具有的学历的重视程度。一个社会能够被称之为“学历社会”,应该在这两方面都比较成熟,即社会成员受教育比较普及,  相似文献   

2.
学历与财富     
亦杰 《公民导刊》2011,(11):55-55
面对当下人们对学历。片面追求的社会风潮,我在思考一个问题:学历的高低对人们创造财富的能力究竟有多大影响?学历是什么?从时间上说,学历只代表一个人。受教育时间的长短。当然,受教育多可以开阔人的眼界,获得相对多的生存与发展的专业知识。但不能进入片面追求学历的误区。现在很多企业在招收人员时,不断提高学历门槛,动不动就是非研究生不可。因而弄得“办证”行业生意兴隆.假文凭满天飞。  相似文献   

3.
兰文 《两岸关系》2007,(7):28-28
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中最受关注的学历互相认可问题,大陆于去年解冻了,宣布承认台湾教育机构学历,可是台湾方面至今未松绑。就如何让台湾方面认可大陆高校文凭话题,第三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的“两岸教育”专题讨论中,与会代表提出了教育“小三通”的设想——  相似文献   

4.
学历与学问     
甲:我从报上看到,现在有些省市,用人已不只看学历和学位,而主要是看应聘人员的实际工作能力。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乙:用人之道,从“开后门”发展到“看文凭”是一大进步;再从“看文凭”发展到“看实际工作能力”,这又是一大进步。  甲:但是有些人认为,学历高的人学问总是大一些,在工作中比较有“后劲”。所以选用人才不能只看一时的“实际工作能力”。  乙:我认为,从一般情况来看,学历与学问大致是有正比关系的;也就是说,学历越高,学问很可能越大。但是,我不认为这种正比关系具有必然性。再则,工作中的“后劲”主…  相似文献   

5.
新任苏州市委书记蒋宏坤可能想不到,自己的“在职大专”学历会引来舆论一片“赞许”声。有人将蒋宏坤与中专学历的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职大专学历的上海浦东新区区长姜梁.褒称为“当前少见的低学历高官”。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历似乎成为某些部门评职选干的唯一标准,这是不正常的。过去,在极“左”路线影响下,不尊重知识分子,阻碍了社会的发展。现在重视教育,尊重学历,是好事。但不应做得太极端。列宁指出:“只要向前再多走一小步——看来仿佛依然向同一方向前进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相似文献   

7.
不少政协委员对某位干部的学历提出质疑,他们中流传着一副对联的上联:“研究生学历要研究”,下联尚在征集中……  相似文献   

8.
学历问题大家都关心,老想理出个头绪来却又一言难尽,看了《青年探索》前两期的有关文章,颇有些感想,择其七点,一抒已见。一、自学获得才学和学历后面的才学近年来,深圳特区的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用武之地,许多没有大专学历的青年当上了经理。可是,这些青年经理却都有“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纷纷要求到各类大学学习。有  相似文献   

9.
<正>公安高等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突出公安特色”,这是一个正确的原则。其组织上和体制上的保证是公安高校接受公安部门和教育部门的双重领导。这些原则和体制集中体现在其正规学历教育上。我国正规学历公安高教的规模和一些学科的教学水平,落后于公安实践的需要,落后于法律院系和军事院校的水平,落后于国外境外先进警察院校的现状。我们不得不大量从其他大学调进大学生和研究生。对此,不应该理解为依靠社会上的大学就够了,正规学历公安教育可有可无了,而是恰恰证明了公安正规学历高教必须急起直追,尽快摆脱落后状态。正规学历公安高教,是实现“科教强警”的重要支柱,是加强公安事业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摇篮。12亿人口大国的中国公安,既是国家的强力机关,又是社会的日益宏大的公共事业。为了不断满足国家和人民日益发展的公安要求,我国越来越需要大量高学历的公安人才,要有自己培养的硕士和博士。正规学历公安高教的持续发展是公安事业持续发展的人才和知识的基础工程。 正规学历公安高教的落后状态是由于对学历高教长期认识不足造成的。我们必须正视教训,高度重视其在公安教育中的突出地位,把加强正规学历公安高教作为长远的战略方针。  相似文献   

10.
《时代潮》2005,(Z1)
厦门招考公务员破除“学历歧视”" 1月5日,厦门市春季公务员招考开始报名。本次公务员招考与以往的最大不同是,取消学历类别限制,所有职位所要求的学历均不区分全日制学历和非全日制学历,自考、电大、夜大、函授等国家承认学历的非全日制学历文凭获得者,都有资格报考公务员。  相似文献   

11.
今年三月号的《同舟共进》杂志“新观察”栏目刊登了沈存步先生的文章——《从鲁迅学历说到干部学历》,阅后感慨良多,忍不住摸笔冥思,自取续貂之讥。沈文是续一月号有关鲁迅学历  相似文献   

12.
近些年来,在一些选拔人才及就业招聘过程中,呈现愈来愈注重学历的倾向。不能不承认,在人才选拔任用中,讲学历有其积极作用,但也不能矫枉过正走极端。一说学历不代表能力,不能把低学历高能力的人挡在门外,于是放宽标准,一些不合格者便以此为挡箭牌而被提拔,使真实的学历起不到应有的淘汰把关作用。一说学历必须严格要求,就设定"硬杠杠",谁也不能触及这条"红线",结果一些有学历但能力低的人得以过关,一些低学历高能力的者却因此出局因此必须做到既重学历又不唯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在职民警的学历学位教育作为公安学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比例正在不断提高。虽然公安学历学位教育目前仍主要集中在警察职前学历教育上,但是全面提高警察的素质和战斗力,除了在职培训外,在职民警的学历学位再深造、再提高也非常重要。因为我国公安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在职警察相对学历较低,尤其是基层,相当一批民警没有受过正规的公安学历教育,凭着经验的积累从事警务活动。要想全面提高我国民警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采认”祖国大陆学历政策之出台与叫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7年10月22日,台湾“教育部”宣布将“采认”祖国大陆北京大学等73所高等院校的学历,并“开放”岛内青年赴大陆“念大学和研究所”.这一历经郝柏村、连战、萧万长三任“内阁”研究、争议达五年之久的政策,终于在“教育部长”吴京的大力推动下得以出台.然而,这一深受岛内民众和广大教育界人士欢迎的政策,却引起李登辉等台湾当局头面人物的不满,遭到台独势力的反对与攻讦.1998年2月l白,距采认政策出台仅仅70天,它的主要“催生者“吴京即被“当掉”了“部长”之职.6月11日,台湾“教育部”公布“暂缓承认大陆73所大学学历”的决定,在岛内引起新的争论和抗议.台湾采认祖国大陆高校学历和学位的背景是什么?动力与阻力分别来自何方?这一政策措施的艰难出台和遽然“叫停”又说明了什么?本文试加以分析和评论.  相似文献   

15.
近日,北京市发布的十一五儿童发展规划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市50%的幼儿园要达到一级办园标准,其中农村地区30%乡镇中心园要达到一级一类标准,城区示范幼儿园达到60所以上。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到2010年,全市幼儿园教师80%、小学教师85%均要达到大专以上学历,初中教师8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高中教师全部达到大学本科学历并有10%左右为研究生以上学历。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90%达到本科以上学历,专业课的“双师型”教师达到50%以上。到2010年,北京市的学前三年教育将全面普及。北京市幼教80%要有大专学历…  相似文献   

16.
姚峰 《现代领导》2009,(1):11-11
近年来.在中央提倡干部年轻化、知识化的背景下,很多地方在选拔干部时.已明确把博士学历作为一个优势条件。然而,这一原本体现国家对知识和人才尊重的良好举措,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走了形、变了味,“博士大跃进”浮躁之风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17.
希望台湾早日采认大陆学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承铎 《台声》2001,(1):12-13
日前,台湾“教育部长”曾志朗面对媒体专访时,除了重申支持采用汉语拼音之外,针对记者问到是否认为开放采认大陆学历时机已经成熟时表示:现在已经成熟到必须好好面对的时候了。已有台湾学生可以到大陆北京大学上学,之后再到美国耶鲁大学念完书,然后回来问“教育部”承认不承认,承认哪一个?这会变成一个可笑的问题。现在台湾学生到大陆来上学已经形成一股潮流。这些年从台湾到大陆读书的学生越来越多,有的人已经毕业,有的就快要毕业了,这些人除了留在大陆工作外,有的还会选择前往国外拿学历,然后回去让台湾承认,到头来还是必须得承认。绕了…  相似文献   

18.
据台湾媒体报道,今年3月7日,台湾有关教育部门公开表示,对大陆学历承认将逐步朝正面方向加速推进,重新拟定先开放承认100所大陆重点大学。但开放时间还须取得“监察院”的同意才能确定。对大陆学历的认证原本是单纯的文教学术交流课题,是台湾地区,有关教育部门自身应有的空间。但由于台湾当局一直以政治因素考量,把开放承认大陆学历泛政治化,促使承认大陆学历的进程,被无限期的延后。早在1997年10月2日台湾有关方面就已发布过《大陆学历检核及承认办法》,规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73所大陆高等院校学历获台“教育部”直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通过参与式观察和文本分析,对“二本学子”的学历困境和“自救”实践进行网络民族志考察。研究发现,“二本学子”的“开窍”源于关键事件、重要他人以及个体心智成熟的多重影响。“自救”方式包括通过考研提升学历层级或通过“考编”“找到好工作”等方式寻求社会认同。“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既受外部环境、资源的制约,也受限于对自身能力和未来前景的自我怀疑。为此,部分“自救”者在迷茫和不甘的交织中完成了从外求于人到内省于己的心态转变,如愿实现“自救”。然而,成功逆袭的“幸运儿”们却仍然可能面临挥之不去的学历“烙印”。“二本学子”的“自救”历程表明,大学分层初衷与现实的背离使学历俨然成为一种出身,也让社会深陷学历歧视陷阱。而学历出身与其他不平等因素的交叉影响也在拷问社会公正的底线。  相似文献   

20.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8月18日,经中共中央及江苏省委批准,南京市原市长、1954年出生只有在职大专学历的蒋宏坤出任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在唯学历论的制度土壤仍然存在的今天,在硕士、博士官员已司空见惯的情况下,这样一个大专学历的新任高官,着实震撼了许多人,也引发了人们关于官员学历问题的新一轮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