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伟一 《政府法制》2013,(14):49-49
改革开放之后,时有美国法官到中国,与中国法官切磋技艺。中国法官最喜欢问美国法官:“敢问贵同法官年薪多少?”美国法官大多比较尴尬,薪酬是美国人的隐私。  相似文献   

2.
法官制度改革的目标应当是“法官要办案、法官会办案、法官只办案”。实现这个目标的标志是:法院里最大的“官”是法官,最高的“长”是审判长。这一官一长只管案件。而法院目前的现状与这一目标的要求相差甚远。为了推进依法治国的进程,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任务,必须重新构建能够体现司法特质的法官制度,在这个制度的保障和约束下,造就一支高度职业化和高度自治的职业法官队伍。  相似文献   

3.
阿成  宁冰 《政府法制》2008,(7):48-50
在发表“法官警言”时.河南省济源市中级人民法院法官张鸿英慷慨陈词:“古代包公尚能两袖清风铁面无私,现代法官更应清正廉明、刚正不阿。”就是这位道貌岸然的法官.却私下里钻进女当事人的被窝里“取证”.在与女当事人同居半年后东窗事发。当时许多人对这桩风流韵事“看不懂”:女当事人为何一会儿状告主审法官“骗奸”。一会儿又撤诉?河南省公安厅为何要介入这宗“桃色新闻”?2007年12月20日.张鸿英因生活作风问题被开除党籍和公职.他与女当事人之间的角色转换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4.
栾少湖 《法治研究》2006,(11):44-45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法官与律师:区别与差别”。发言内容,我想从一份调研报告说起。现在各位嘉宾的手里,都有一份《法官与律师——关于“法官眼中的律师”与“律师眼中的法官”调研报告》。这份调研报告是我所历时3个月刚刚完成的。其调研背景就是今年3月发生在天津的“法官打律师”事件,这一起沸沸扬扬的事件,使法官与律师的关系引起了社会各界空前的关注。作为律师一方,我们想通过自己的这种调研活动,发现一些问题,引起大家的思索,向大家寻求答案。  相似文献   

5.
非凡 《天津律师》2002,(1):9-13
民间流传着两则与法官有关的笑话:一天,一个派出法庭的法官在村里审理一起案件时,被胖妻唤住,称自家的猪跑出了圈,于是,他暂停审案撵猪而去。待猪被赶回圈里,法官重新回到审理现场后,问当事人:“我刚才审到哪里了?”另一个故事是说,一个当事人拿到判决书后,发现其中有“根据《新闻法》第23条判决如下”的字句,惊讶地问法官:“我国的新闻法还没有出台,你怎么能这样判呢?”法官的回答理直气壮:“我觉得新闻法就应该这样规定。”民间笑话虽然未必真实,但百姓对法官素质的不满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近闻,有位执业律师就某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问题,在一次庭审后善意地向该院的女院长(以下简称法官)提出意见和建议。谁知,这个“资深”法官对律师的意见,不以为然,甚至还很不耐烦地讲:“你们律师是‘做生意’的,不要老是和法院‘过不去’……”。然而,这位律师不卑不亢,当即反驳:“如果说律师是‘做生意’的,那么,法院和法官是不是‘做生意’的呢?!”法官当时无言以对。 显然,这是一次律师与法官之间看似平常、但并非十分愉快的“对话”,而这次“对话”所涉及的“律师职业属性”和“道德理念”等“公共关系”,已不是律师…  相似文献   

7.
对法官的投诉与惩戒制度,是指法官惩戒机构通过受理公民、法人、其他组织等对法官的投诉,依据法定事由和程序,对法官违法违纪及其他不适当行为.分别不同性质、情节,给予法官一定惩处的制度。关于不适当行为,美国律协的解释是:“看起来不适当是指法官的行为在一个正常人的心中产生了一种印象:该法官公正执行法律的能力值得怀疑”。  相似文献   

8.
“律师与法官不同”,这似乎不是问题,律师与法官当然不同。因此,本文提出这样的问 题,是否有些“弱智”。律师与法官有很多不同:性质不同、资格的取得方式不同、职业不 同、服装不同、收入方式不同、工作方式不同等等。但本文所要谈到的律师与法官的不同, 不是指或仅指的上述这些不同,而是要探究在诉讼中,律师与法官在对待具体案件时,在案 件的事实认定和适用法律的法律认知方面,以及在各自的法律工作中,职业道德要求方面有 何不同。“律师与法官相同”,则是要论及两者的共性,以及人们应当如何从这一共性视点 来对待律师和法官…  相似文献   

9.
据《重庆晚报》载:广东省湛江市日前曝出法院系统的腐败窝案:9名法官与“讼托”(即帮别人打赢官司赚钱者)合谋判案获利,从中捞取提成,获利累计超过千万元——一般“讼托”按照案件执行标准额度的2%到7%支付给法官“业务提成”。  相似文献   

10.
法官当学习     
刘贵廷 《当代审判》2003,(10):50-50
对法官的职业定位,学者和优秀法官们已经给出了极为精准的评价,比如:“法官应是社会学家,能够分析社会力量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通过社会利益的分配与均衡来维持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法官应以法律为终生之信仰,奉于灵魂深处时时敬仰,以正确领会、解释、执行法律为最高目标,探求公  相似文献   

11.
执法花絮     
“下海”去“捞一把”是不少人的追求。但是,法官为您提个醒:如果缺乏知识,上当受骗还得不到法律的保护,法官心中焦急却也无可能性奈何……  相似文献   

12.
不可能一名法官审问一个小偷时说:“但愿我在这里是最后一次见到你!”小偷说:“这不可能。”法官问:“为什么?”小偷说:“听说你们当法官的改行非常少。”打哈欠一惯偷被送进监狱,同牢房的人问他:“你是犯了什么事进来的?”“打哈欠。”惯偷答道。“打哈欠也犯法?”众囚惊问。“那倒不是,”惯偷说,我夜里下手时打了个哈欠,不料声音太大,把主人惊醒了。”为什么警察敲门登记户口,听见屋里乒乓作响,好像有人打架。门开了,出来一个女人,警察问:“你们这里谁是户主?”“你等一会儿,我们正在解决这个问题。”女人说完回到屋里,…  相似文献   

13.
法官的角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社会人的法官可以分化为“法律人法官”、“权力人法官”、“自然社会人法官”和“社会文化人法官”等四种角色,基于后三种角色期待的行为往往与作为法律人法官角色所期待的行为发生冲突,从而在现实中出现许多与法治社会要求下的法官的行为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法官职责……”这是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21名新任法官面向宪法宣誓时的铮铮誓言。为营造尊崇宪法、信仰法治的良好氛围,提升法官职业尊荣感、使命感,2014年12月4日,在首个“国家宪法日”,北京二中院隆重举行了新任法官任职暨向宪法宣誓仪式,并邀请北京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陪审员、基层单位代表、新任法官的亲友及媒体记者共同见证。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发起一个荐举“模范法官”的活动,南新闻界、律师界和法学界共同投票遴选五名法官;可法官们全部婉拒受奖,台湾“司法院院长”翁岳生教授进行劝说。法官们终究还是不为所动,并且援引翁教授当年在大学讲堂上的训诲响应恩师:“法律人的尊荣,在于法律人的寂寞。”  相似文献   

16.
李峣 《法治研究》2008,(7):44-49
在应然的视野里,律师和法官的关系体现的是一种职业上的相互关系。原告与被告构成平等的诉讼对抗,法官则是处于中立地位的仲裁者,形成我们常说的“等腰三角形结构”。在这样的一个诉讼结构中,律师与法官作为法律职业共同体的主体.既各自忠实地履行着法律赋予的不同职责,叉共同追求着司法公平与正义目标的实现。但是,在实然关系之下.律师与法官的关系却有违人愿:法官不尊重律师,律师与法官不正常交往,已经成为律师与法官关系备受诟病的话柄。  相似文献   

17.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涉及两个概念:法官和自由裁量权。研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首先应当明确法官的职能。本文将首先对法官的职业特点进行粗浅的分析,然后着重论述法官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的自由裁量权。  一、关于法官  法官不是立法机关的成员,也不是行政机关的成员,法官是居中裁判者,其居于各当事人之“中”进行公正的裁判。此“中”是指法官在各当事人中处于中间地位,独立于各当事人,扩大一步即为司法独立,而公正则指法官在具体裁判行为中对各当事人不偏不倚。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目的,司法独立则是司法公正的保障。前者侧重于法官…  相似文献   

18.
律师幽默     
请律师出庭两个冤家路窄的人在大吵大闹。一个说:“我要到法院去告你!”另一个说:“奉陪!”“我要把你告到最高法院!”“奉陪!”“我到地狱都要告你!”“这个……到时我会请律师出庭的!”从善如流柯孔德希:“律师先生,如果我在开庭前进一只肥鹅给法官,并附上我的名片,您认为会怎样?”律师:“您发疯了?您立刻会因为贿赂法官而输掉这场官司的!”开庭的结果是柯雅德希赢了这场官司。第二天,他得意地告诉律师,“我没听你的劝告,还是把鹅给了法官!”律师怀疑地说:“这不可能!”“可能的”!他解释过:“只是我把对手的名片…  相似文献   

19.
制定行政程序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定行政程序法若干基本问题的思考陈建福一、引言“程序”历来被视为民主的核心。美国行政法权威Davis曾指出“正义的内含极大部分是关于程序的正义。”②美国法官Frankfurter认为:“自由的历史基本上就是程序保障的历史。”③另一美国法官更宣称:“程...  相似文献   

20.
法官社会角色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法官的界定 在中国,法官一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法家著作《商君书·定分》。①该书说:“天子置三法官,殿中一法官,御史置一法官及吏,丞相置一法官。诸侯郡县,皆各为置一法官及吏。”法官掌管法令,“吏民(欲)知法令者,皆问法官”,以后就一直以法官作为司法官员的通称。然而有趣的是历代司法官员的官称五花八门,诸如廷尉、大理、推事、判官、司理、司法,以至于近代的推事、承审员、审判员、陪审员等等,不一而足,但就是没有“法官”这一职称。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使用审判员的名称。1995年2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