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胡祥国 《江淮法治》2009,(23):33-33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定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这个制度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笔者问及30年来地方人大设立常委会的意义,岳西县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程首初侃侃而谈,他说:“岳西县人大常委会在1980年7月15日至21日召开的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上选举产生。30年来,县人大常委会共组织召开县人民代表大会30次,召开常委会会议191次,  相似文献   

2.
中国宪法学研究会1994年年会综述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1994年年会于9月15日至20日在成都召开。会议正值纪念我国“五四宪法”颁布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四十周年之际。来自全国法学界和从事人大工作的代表70多人出席了会议,就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3.
苏青 《江淮法治》2009,(23):31-31
1979年7月,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立了一项新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是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地方政权体制、加强地方政权建设、进一步发挥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作用的重大措施,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个重大发展。30年来,地方人大常委会的工作,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同步向前,工作机制更趋科学、工作程序更为规范、工作方式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4.
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不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相似文献   

5.
《法治与社会》2004,(10):4-7
前言 近代民主和法制的浪潮席卷整个世界,中国共产党跻身于这个洪流中,带领中国人民不仅寻找着民族独立和繁荣的道路,而且寻找着民主和法制在神州大地上的具体实现形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新中国诞生之后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深厚的基础。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1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从那时起,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50年的光辉历程。  相似文献   

6.
<正> 中国法学会宪法学研究会在陕西省人大常委会和西安市人大常委会等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于1990年4月10日至14日在西安举行了“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学术讨论会”。来自全国各地从事宪法学研究和教学工作以及在人大和政法实际部门从事实际工作的同志共9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44篇。与会同志认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当前讨论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问题,对于加强社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经深入人心,取得了有口皆碑的成绩。小平同志说过,我们不搞西方式的三权分立,我们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民心所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  相似文献   

8.
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修正案)》,把“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正式写入选举法,这是完善我国选举制度的标志性事件,必将进一步增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迈出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刘康 《江淮法治》2009,(1):39-42
1979年7月1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关于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若干规定的决议和地方组织法规定,有关“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设立常务委员会”。当年12月31日,安徽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产生了安徽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至1982年3月,全省各市、县人民代表大会也都设立了常务委员会。1979年至今的3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坚持、完善和发展,人大工作和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为纪念地方人大常委会设立30周年,本刊从本期起开辟专栏,回顾30年来人大制度建设和发展的光辉历程,总结我省人大工作和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丰富经验,与广大读者一起共同分享30年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丰硕成果。  相似文献   

10.
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相关法律和决议,正式确立了一项新制度——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大设立常委会。这一制度的确立,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党中央召开人大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历史上都是第一次,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高度重视,也进一步彰显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为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  相似文献   

12.
1954年9月15日,1211名全国人大代表走进中南海怀仁堂。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这里召开.标志着我国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的政治制度得到全面确立.开创了我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伴随着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留下了新中国人民民主从起步到遭遇曲折再到不断发展完善的足迹。  相似文献   

13.
《江淮法治》2014,(15):49-5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在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长期实践的经验总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性质的要求,凝聚了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政治成果和制度创新。50多年的历史充分证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换句话问:究竟什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翻开刘少奇同志在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宪法草案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个规定和其他条文的一些规定表明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近期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出了"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全新政治制度"等重要论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了系统论述.我们贯彻中央人大工作会议精神,就是要牢固树立人大制度自信,自觉做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坚定信仰者、忠诚实践者、坚决维护者,以实际行动不断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愈益发...  相似文献   

16.
《法治与社会》2010,(3):M0002-M0002
1月25日至29日,陕西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在西安召开。会议表决通过了《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政府工作报告的决议》、《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陕西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报告的决议》、《陕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关于陕西省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的决议》等。  相似文献   

17.
《江淮法治》2009,(7):55-56
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所作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中,旗帜鲜明地阐述了涉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政治观点,揭示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本质区别,深刻阐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本质特征及其优越性,科学表述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规律,也有力地回击了否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主张西方议会民主、各政党轮流执政等错误的政治思潮和观点。这对于全国各级人大代表乃至全体人民划清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界限,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道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常委会会议是仅次于人民代表大会会议的有法律效力的重要会议。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权、重大事项决定权、人事任免权主要是通过常委会会议来实现的。因此,开好人大常委会会议,是人大常委会有效行使职权的基本途径。近年来,围绕提高常委会会议质量这一主题,我们以严谨、规范为目标,积极探索加强制度建设,使县人大常委会会议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江淮法治》2014,(13):49-49
50多年来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政治制度。 (一)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在我国,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通过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  相似文献   

20.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一次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它标志着我国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日月经天,星移斗转,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已走过整整60个春秋。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让国家的权力真正掌握在人民手中。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断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