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及其现代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和谐社会”的提出,不仅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现实需要,而且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时代内涵。中西文化传统中的和谐思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文化底蕴;科学社会主义中关于和谐社会的思想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指导;中国共产党人三代领导集体的不懈探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了基础;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赋予了和谐社会现代内涵。  相似文献   

2.
马生仓 《人民论坛》2012,(20):182-183
在新世纪,中西文化的全方位交流已不可阻挡,但要顺利交流,必须了解双方的文化。文章以跨文化交流的方式,分析了中西文化的主要差异,旨在减少交流中的误解和冲突,实现成功交流。  相似文献   

3.
中西文化的差异根源于中西文化的不同源起。中国文化起源的沃土是农耕经济结构,其初步形成经历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等时期,从秦到清代,是封建制度从强盛到衰落的过程,文化也相应经历了一个由盛而衰的演变。西方文化的形成有两个渊源,一是古希腊与古罗马文化,二是基督教文化。中西文化差异的表现可以归纳为思维方式、价值观、伦理道德、行为规范、社会关系的差异。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要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也要了解西方传统文化与和谐社会的关系,从而更好的融合中西文化差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秦璇 《前沿》2010,(12):157-159,172
本文以马克思全球一体化理论作为理论的出发点,分析当今全球化对文化软实力的影响作用,进而谈到衡量文化软实力强弱的文化产业领域的发展,对于中西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籍华裔作家这么一个特殊的创作群体,通过他们独特的多元文化的视角,以文学作品为载体,以英语为文化信息的传播手段,从而在多元文化的全球化背景中,运用英语信息化的传播优势,和美国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路径,将中西文化间存在的冲突与斗争逐步化解,使得中西文化间的沟通和交流成为可能,并且为我们开辟了一条融合中西文化矛盾与冲突的和谐的康庄大道。  相似文献   

5.
干静枫  唐小云 《求索》2012,(8):194-19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文化哲学成为世界性的哲学倾向。在经济一体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中西文化哲学的交流与碰撞在所难免,中西文化哲学的差异促使了中西两种文化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进而相互融通。本文认为,中西文化哲学融通性建构途径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引入西方非马克思主义;其二是倡导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其三是坚持"返本开新"的新儒家。  相似文献   

6.
《求索》1986,(6)
在八十年代关于中西文化的研讨中,出现了以杜维明等为代表的“儒学复兴”说,以甘阳等为代表的“根本的改造与彻底的重建传统”理论,以及以李泽厚为代表的“西体中用”说。武汉大学哲学系青年教师郭齐勇最近撰文,批评以上三说,提出“新的综合”说:中国文化的前景既不  相似文献   

7.
张玲 《传承》2009,(12)
新理学是冯友兰所构建的形上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即西方现代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方法的结合,是新理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次在方法论层面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中国哲学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  相似文献   

8.
香港自沦为英国殖民地以后,长期受欧风美雨的沐浴,但其母体是具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统的中国社会,在近代历史的各个时期,香港又受到了中国进步思想文化的影响,因而其文化的表现是相当复杂的,可以说现代西方物质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长期结合,构成了香港文化的重要特征。香港过去有“文化沙漠”之称,但是,随着经济起飞,中西文化交流以及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香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即香港文化。香港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点,被称为中西文化的荟萃之地。香港在近150多  相似文献   

9.
张玲 《传承》2009,(24):150-151
新理学是冯友兰所构建的形上学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的方法和负的方法,即西方现代哲学的逻辑分析方法和中国传统哲学的直觉方法的结合,是新理学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第一次在方法论层面实现了中西文化的融合,开辟了中国哲学研究发展的新思路、新视角。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是异质文化交往过程中两种必然现象。中西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文化价值冲突、语言冲突、经济文化冲突及思维模式等方面的冲突,而文化融合是中西文化冲突的必然结果。促进中西文化融合需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提升文化认同感,寻求异质文化之间的对话与沟通,积极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的文化发展战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主体性,大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