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安晤面 1937年,国内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爱国热潮.陈嘉庚先生领导组织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南洋华侨踊跃捐款,购买救国公债,选送华侨司机回国,在滇缅公路运输抗战物资,为祖国的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是世界上拥有海外侨民最多的国家。到全国性抗战爆发时,全世界的华侨总数为750多万人,遍布各大洲。虽然中共在初创时期就与海外华侨建立了紧密的联系,但一直到1935年"华北事变"后,才真正开始以全民族抗战的形式将海外华侨作为重要的统战对象加以争取和团结,华侨政策也随之开始系统化、制度化、理论化,并开始高度重视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这一时期,中共直接发起和组建的延安华侨救国联合会(以下简称"延安侨联"),就是中共新的华侨政策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共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于归国参加抗战的华侨之组织建设工作的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简论中国共产党对华侨抗日的政策与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海外华侨以空前的民族热情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战事业。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提出的争取华侨的统战主张与政策,是海外华侨、港澳同胞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深入持久发展的重要保证。本文以太平洋战争爆发为界,将中共对华侨的主张与政策分两个阶段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4.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中国进入全国抗战。20万缅甸华侨的抗日情绪日渐高涨,仰光华人区街口两处报道国内时局消息的中文报栏周围,每天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各种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不少爱国华侨青年纷纷回国,奔赴抗日前线。在缅甸华侨抗日救国筹  相似文献   

5.
华侨被孙中山誉为“革命之母”,有支援祖国革命和建设的光荣传统。据国民政府1910年 6月统计,福建籍华侨近300万人,占当时海外华侨总数的八分之三。 抗战开始后,闽籍华侨以人力、物力、财力报效祖国,热情支持祖国的抗战事业,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的陈嘉庚,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6.
8年抗战,华侨倾其力为祖国输财、献物、出力,为祖国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日本占领东南亚时期,华侨遭受了空前劫难,但他们不畏强暴,加入侨居国的抗日斗争中去。60年代初,随着日本占领时期被害华侨遗骸的不断发现,由新加坡华侨发起并波及东南亚华侨的向日本讨还血债的斗争迅速展开。这场斗争,得到了新加坡华裔总理李光耀的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延安作为陕甘宁边区的中心,是抗日战争的战略总后方,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强烈吸引着无数的海外华侨。青年华侨相继奔赴延安,毅然为祖国抗战贡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在延安,华侨青年与边区人民群众一起,共赴国难:他们通过各种形式的爱国行动,倾囊相助,全力支持祖国抗战,并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抗日救国宣传阵地。回顾华侨青年在抗日战争中团结一致为革命事业所作的巨大贡献,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对于激励当代华夏儿女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中共对华侨的统战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时期,海外华侨以空前的爱国热情,掀起抗日救国运动高潮,极力促成和维护国共合作,以财力,物力和人力等各个方面支援祖国抗战,为抗战的胜利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在抗战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华侨工作。对广大华侨的爱国行动,不仅热情支持,而且予以指导,促进了华侨抗日救亡运动的深入发展。因此,抗战期间对华侨的统战工作,便成为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探讨这个时期中共对华侨的统战工作及其成就,对于深入研究中共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实践,巩固和加强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无疑是大有陴益的。  相似文献   

9.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关头的抗日战争中,素以爱国爱乡而著称的海外华侨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赤子之心从各个方面支持和参加了这场神圣的民族抗战,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抗战前夕,在世界各地的华侨总数为一千一百四十万人,其中南洋华侨八百万人。  相似文献   

10.
一、华侨在国外长期受歧视的地位,使他们迫切希望祖国独立、强大,以提高他们在国外的应有地位。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他们积极支持和参加祖国的抗日战争。抗日战争一爆发,远在海外的华侨,立即从经济上大力支援祖国抗战。华侨的抗日捐献,遍及世界各大洲,深入到社会各阶层。海外华侨的巨额捐献成了祖国抗战所需财力物力的重要来源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抗战的头三年,“海外华侨八百万人汇回祖国款,共达二十万万元”,平均每月约6000万元,占全国军费开支的85.7%。  相似文献   

11.
<正>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海外华侨焕发出极大的民族热忱,他们表现出热烈的爱国行动,成为祖国抗日军民坚持抗战的宏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曾被誉为"中国对日抗战的四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12.
"南侨机工"是南洋华侨归国参加抗战的汽车司机和修理工的通称,共3000多人。这些南侨机工是著名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领导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发动、招募和组织起来的,他们分期分批回国后即奔赴祖国各抗日战场。他们中的大部分进入"西南运输处",服务于滇缅公路的军事运输;少数  相似文献   

13.
回国服务共拯危亡“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3000多名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通称。其中,1000多人在抗战中牺牲,1000多人战后复员南返, 近千人留居国内,经过60年的风雨沧桑,目前全国幸存者仅有十几位。  相似文献   

14.
当祖国被侵略者践踏之时,以陈嘉庚、胡文虎为代表的300多万福建籍华侨,心系华夏,全力支援祖国抗战。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抗战中,海外侨胞为国捐款近亿元,捐献衣服、粮食、药品等无数,捐款飞机217架、坦克127辆、救护车上千辆,对支援抗战起到重要作用。他们还组织青年战时服务团和各种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抗战爆发后,泰国华侨同世界各地华侨一道,以空前高涨的爱国热忱,为支援祖国奔走呼号,或捐款捐物,或归国参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抗日救亡活动。据估计回国参战的泰国华人就逾2000人。为弘扬和彰显他们的爱国精神,在北京泰国归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石苏苏帮助下,本刊特地辑录几位泰国归侨子女讲述父辈归国抗战故事,以飨读者。怀念母亲钟时(福建)吴平戈义无反顾归国抗战我的母亲钟时祖藉广东普宁,1919年1月  相似文献   

16.
正抗日战争期间,侨居马来亚槟城的华侨女青年教师白雪娇,为了参加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怕父母不同意,就瞒着父母化名报了名,临别时才给父母留下告别信,此信成为当时轰动槟城的一封华侨抗战家书。  相似文献   

17.
1939年至1946年间,中国共产党为纪念"七七"抗战,先后发表了六个抗战周年纪念宣言。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都对宣言的起草、发表和宣传事宜十分重视。宣言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阐发了中共对时局的看法和在抗战建国问题上的政策主张,忠实地反映和表达了全国人民的愿望和要求,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宣言印发后,不仅全党深入学习,也得到了广泛宣传,赢得了全国人民,包括地方士绅、宗教人士、华侨人士、反战日本士兵、京沪人士等社会各界的赞同和拥护,影响巨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18.
抗日政权中的华侨参议员李介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大批的海外华侨纷纷回国参战,为祖国的民族解放事业作出了自己的卓越贡献。李介夫就是其中著名的一位。 李介夫,1908年生于广东省梅县,1928年,他离开老家到南洋谋生,在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从事华侨教育工作。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满怀救国热  相似文献   

19.
三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接着又于8月13日大举进犯上海,对中国领土开始了全面进攻。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国民党政府被迫宣布抗战。抗战全面爆发后,从1937年至1941年,海外华侨焕发的极大民  相似文献   

20.
"我们的军队就在人民中间" 抗日战争爆发后,广大海外华侨掀起了支援祖国抗战的热潮。著名的华侨领袖陈嘉庚,在南洋组织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动员华侨为祖国捐款。因为对当时中国的抗战前途并没有多少信心,他决定带一个考察团回国去看一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