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5.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6.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8.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在战略转型期做出的战略抉择。如何在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既有成就基础上,克服各种障碍,解决新老问题,从而提升城镇化的水平,并使新型城镇化产生最大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效益,乃是城镇化的决策者、研究者都应思考的重要问题。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国家行政学院学报和上海行政学院学报主办的"中国城镇化的走向、问题和选择"学术研讨会,就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城镇化应警惕"短周期发展"风险,并在符合现代化规律的前提下,提升人文追求的水平和能力;新型城镇化应与产业发展相契合,而产业发展则应以自主创新为核心途径,并加强要素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在这一过程中,应以新生代农民工为主体,推动农民工的市民化;新型城镇化必然需要财政支持,这就要求建设公共财政配合高质量的城镇化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全面和有序实现市民化是一个关键问题。为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新进程,应从解决当前农民工半市民化问题入手,通过建立基于自愿的农村"退出机制",低门槛的城市"进入机制",实现市民角色转变的"融入机制"和成为现代市民的"提升机制"这样的"四轮"驱动机制,共同推动农民工成为新型城镇的新市民。  相似文献   

12.
我国城镇化具有重大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意义,其核心是农民工转化为市民的问题。为了顺利实现这一转变,需要解决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制度、资金、观念、农民工自身素质等主要问题,以平稳递减农民工总量、引导农民工合理流动、打造服务于大众的均等公共服务为基本目标,把握好城镇化进程中产业支撑、资金、用地、住房、避免"两极化"发展等一些关键点。  相似文献   

13.
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和历史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是当前经济发展的一大热点问题,产业支撑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健全产业领域内的法律法规,优先发展基础产业,对产业进行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发展与农民工问题存有内在的逻辑关系,因而研究这一问题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城镇化质量不高;二是城镇规划缺乏刚性约束;三是没有把人的城镇化摆在城镇化进程的核心;四是二元经济结构是制约城镇化的藩篱。当前农民工问题主要有:一是随机就业多,工作不稳定;二是工资收入偏低,个别仍有拖欠;三是社会保险交纳不及时、不完整、不规范;四是劳动纠纷调处渠道不畅。农民工市民化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解决和处理好农民工问题的核心问题。实现农民工市民化,有利于综合解决农民工问题,有利于培育经济发展消费拉动群,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有利于推动农业农村发展,也有利于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推进农民工市民化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是:一是农民工无法平等地享受城市公共服务;二是农民工社会保障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三是农民工住房未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四是农民工在城镇落户定居的户籍门槛高;五是农民工收入水平低。为了逐步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民工问题,逐步实现农民工市民化,一是要加强顶层设计,建立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一揽子政策框架;二是破除身份藩篱,建立城乡统一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农民工各项社会权益;四是加快小城镇服务功能建设,鼓励农民工就近市民化。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未来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建设、扩大内需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此背景下,农民工市民化也应由半市民化进入到新市民化阶段。然而,城乡二元的社会管理制度,城市群体的主观排斥,农民工自身较低的素质、较差的住房条件和就业状况,都严重阻碍着新市民化的进程。应结合新型城镇化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的要求,采取多项对策,加快实现农民工的新市民化。  相似文献   

16.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离不开农民工的市民化问题。文章首先分析财政政策在支持农民工市民化方面所做的努力;然后分析了农民工市民化当前所面临制度、成本等障碍;最后针对这些障碍和问题,从财政预算、中央财政的转移支付、社会保障的转型和土地制度改革等多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财政政策。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市民化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和现实问题。山东省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较为缓慢,半城镇化难题亟待破解。为此,需要完善农民工进城机制、生存保障机制、农村退出机制,优化吸纳政策,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夯实产业基础,营造良好环境,提升综合素质,有序稳妥推进。  相似文献   

18.
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已成为驱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集约绿色、低碳环保和智能节源型的产业作为城镇化的支撑,加快培育和构筑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集聚,以拓宽城镇空间、增强城镇化动力;同时,还应坚持以改善城镇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为重点、以营造优良的政务服务水平为保证,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深化发展。由此形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特别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农民工进入城市后因为制度、市场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许多人无法"穿越"韧性更强的"隐性户籍墙"而成为都市边缘人,他们当中很多人基本权利得不到保障和维护。如果不能从统筹城乡发展的角度处理好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问题,很大程度上会将过去城乡之间的空间对立"移位"和"浓缩"为城市空间范围内的城乡对立,并演变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矛盾冲突。  相似文献   

20.
产业集聚与城镇化互动发展已成为驱动当前中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不断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推动产业和城镇融合发展.为此,必须坚持以集约绿色、低碳环保和智能节源型的产业作为城镇化的支撑,加快培育和构筑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产业集聚,以拓宽城镇空间、增强城镇化动力;同时,还应坚持以改善城镇公共基础配套设施为重点、以营造优良的政务服务水平为保证,不断促进产业集聚深化发展.由此形成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不断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