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振华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23,(1):70-75
大城市价值治理是根治“大城市病”等相关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基于认知发展的规律与结构,大城市价值治理的必要性渐次体现为现象、行为与制度治理等层面。大城市价值治理内蕴“对价值治理”“借价值治理”和“为价值治理”三重之维,经历了从科学、人本、永续到创新主导的范式变迁。结合大城市治理的历史经验、客观现状与未来走向,大城市价值治理应当确立以复杂、民主、想象、法治、文化、健康为基础支撑的C-DIRCH框架。同时,针对价值偏见、价值分歧等现实挑战,要通过加强价值表达、价值协商、价值保障、价值自信等应对之策,有效保障和提升大城市价值治理的效能。 相似文献
2.
我国大城市停车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借鉴国外解决停车问题先进思想与管理技术,在深入分析我国城市停车现状及停车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城市停车发展的依据和目标,从合理规划、科学管理及建立评估系统等方面,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停车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3.
正确界定群体性活动和事件,应是处置聚众活动的前提;适当放宽对群体性事件的管制条件,将使大多数群体性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城市群体性活动的处置理念和进路,不仅对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有着重要意义,而且符合法治社会的一般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动态平衡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正确界定群体性活动和事件,应是处置聚众活动的前提;适当放宽对群体性事件的管制条件,将使大多数群体性活动纳入法制轨道。在此基础上探讨大城市群体性活动的处置理念和进路,不仅对群体性事件的妥善处置有着重要意义,而且符合法治社会的一般要求,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动态平衡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超大城市如何实现治理的现代化,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出的“必答题”,为了答好这道题,武汉市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武汉公安提出了新发展理念、大安全理念、一体化理念、全周期理念、数字化理念、自我革命理念等六大发展理念,将六大发展理念贯穿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始终,扣好执法“第一粒扣子”,做精“情指勤舆”一体化中场,做强“雷火2022”打击前场,做实“找堵防2022”后场,通过“研交办督结”一体推进打防管控建,全力夯实平安武汉根基,促进武汉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赵书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9,(6)
人口是超大城市划分的依据,人口问题是影响超大城市发展的重点问题,作为2017年新晋超大城市,成都市的人口现状、人口问题与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息息相关。人口治理是城市治理的基础,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成都工作的重要指示,成都市需要探索"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子",需要依据自身人口特点、提升人口治理水平。超大城市视阈下的成都市人口治理,应当整合国内外超大城市治理理论和治理模式,分析成都市人口治理难点重点,从人口数量的科学规划、人口质量的持续提升、人口结构的合理调节以及区域人口的均衡分布四个方面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7.
预防和打击“扒窃”犯罪是城市街区犯罪侦防的重要内容。以北京为例,新形势下,大城市扒窃犯罪的规律特点与以往已有所不同。为有效遏制“扒窃”,公安机关必须建立和完善信息研判机制、协调合作机制、科技强侦机制和侦查破案机制,这是有效控制城市中心街区犯罪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6,(1)
作为一种财政融资机制和治理模式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在城市公用事业领域方兴未艾。在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下,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发展将迎来巨大的机遇,同时也存在着诸如项目治理碎片化、政府寻租行为多发、虚假项目泛滥、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等突出问题。为此,需要从加强政府规制和府际合作两个方面着手,实现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项目的"善治"。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3)
针对城市入室盗窃主体团伙化、职业化、智能化特征以及作案流窜性、地缘性、系列性特点,结合超大城市特质,通过公安科技专门预防、牢固基础阵地、加强社会综合治理、引导居民自我防范等途径,进行系统地预防治理入室盗窃犯罪。 相似文献
10.
管恩军 《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4,(6):94-100
针对目前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中存在突出问题,促进我国大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快速发展,一要积极实施"公交优先"战略;二要实现城市交通规划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的一体化;三要引入竞争机制,提高企业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四要以满足居民"快速、便捷、安全、舒适"的出行需求为目标,加快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运输网络体系;五要加强企业管理,改善服务质量,建设人民满意公交。 相似文献
11.
12.
朱艳秋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1)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突破口。成都市作为我国新兴的西部大都市,在城市治理中面临着无数难题,同时也催生出诸多西部地域下特殊的城市治理模式,在此背景下,归纳城市治理的关键性问题,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成了我国城市治理研究的重要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13.
卞海霞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13,(5):46-51
整体性治理是西方国家后公共管理时期行政改革的最新实践成果,其针对政府管理的碎片化和服务的裂解性,提出构建一套协调、整合、信任的治理机制。该理论为解决当下我国层出不穷的食品安全问题、消解传统治理模式的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民治理理论旨在将公民引入公共事务的决策和过程,以达到扩大民主参与和提高行政效率的目标。可以考虑从营造社会环境、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和健全公民参与机制入手,塑造出符合现代社会要求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15.
随着以云计算、 大数据、 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以及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在拥抱信息社会诸多机遇的同时,作为主要风险之一的网络犯罪也呈现日益蔓延的态势,尤其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最为突出.其中借助伪基站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上升明显,占比迅速增高,构成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工作的重点领域之一.基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综合防治策略,全面阐述伪基站的技术原理及其类型,重点归纳伪基站犯罪的司法现状及其成因,进而力图在本质上揭示伪基站犯罪的司法困境并提出科学理性的司法建议.同时,还应在网络犯罪的刑事立法、 网络安全的行政监管及侦查执法的机制建设等层面就伪基站犯罪的防治进行体系化跟进.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40年来的快速城市化,有利于更好更快实现现代化转型,但也必须看到,快速城市化给我国的各大城市带来诸多矛盾和风险,从而快速积聚了各类城市社会危机。如果处理不当,将延误发展,甚至影响我国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进程。本文从表征与种类的角度分析国际视野下大城市社会危机,将国际大城市社会危机的普遍性和我国大城市社会危机的特殊性研究相结合,从城市居民与政府的视角对我国大城市社会危机的成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大城市社会危机管理的国际经验,提出构建大城市社区治理参与平台、提升城市领导者的战略思维、聚焦大城市社会危机中的特殊群体、完善大城市社区治理的顶层设计等举措。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社区作为城市基层治理的重要单元,其面临的冲突问题也日益突出。社区冲突的治理不仅涉及居民的切身利益,也关乎城市基层治理的效能和社会的长治久安,是基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以超大城市的典型代表武汉市为研究案例,基于市民热线、“微邻里”等政务大数据,深入分析了武汉城市社区冲突的实质、类型及堵点,探索社区冲突的治理之道,为技术赋能超大城市基层治理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18.
迟兴臣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3,3(2):30-35
大城市超前发展及郊区化趋势 ,既是发达国家城市化进程中的两个规律 ,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两个基本趋向。城市郊区本身具备城市的基本特征 ,并具有推动我国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 ,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体系的能力 ,郊区城市化对于全面推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所以 ,以大城市郊区的城市化作为我国实现城市化的道路选择具有明显的合理性。而要实践这一道路 ,需要在壮大城市郊区的经济基础、纳入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9.
任进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4,(6)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而国家治理体系是党领导下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宪法作为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保证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法,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要更加重视发挥宪法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宪法发展,并通过宪法实施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相似文献
20.
社会资本视域下的我国城市社区治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华 《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5,(6):70-73
由于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在内涵上有耦合之处,以及中国传统社会的某些特质与社会资本相关联,因此社会资本理论在中国城市社区治理研究中是一个富有价值的解释性框架。社区社会资本包括规范、信任、居民参与、关系网络等要素。社会资本与社区治理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社会资本决定了社区治理的绩效。从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的历史变迁过程及现状的分析中发现:资源结构及其配置决定了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而目前社会资本的缺失是制约社区治理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应当培育公民精神和公共意识,为公民社会提供生长空间;通过制度和政策创新,开拓政府与公民共同运用公共权力的途径,扩大社区治理的合作网络;通过规范政府权力和非政府组织本身,促进非政府组织的良性健康发展等,从而重建社会资本,为社区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