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诉裁量权视野下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权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虹 《行政与法》2010,(10):73-76
在现代刑事诉讼中,世界各国普遍赋予了检察机关一定的公诉裁量权。撤回起诉权是检察机关公诉裁量权的权能范畴。检察机关享有撤回起诉权不仅有其理论依据,而且为司法实践所需要。本文通过研究我国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权的现状,提出了相关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2.
张海峰 《法治研究》2007,(11):24-27
检察机关的民事起诉权法律没有规定,实践中也多有争议,民事检察权局限于抗诉方式,造成检察机关民事工作难以展开,突破困境的关键在于民事起诉权的行使。考察我国民事起诉权的源流与发展,查析立法机关的本意,发现检察机关行使民事起诉权有其立法基础、法理基础、现实基础,以善意解释为原则,检察机关在现行法律框架内,稍作规范,完全可以履行其民事起诉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3.
梁积力 《法制与社会》2010,(32):115-116
我国的刑事诉讼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公诉权有两方面效力:一是起诉权,当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实犯罪嫌疑人的行为触犯刑法构成犯罪时,检察机关应依法对其提前公诉;二是不起诉权,是检察机关对刑事案件进行审查后,认为不具备起诉条件或不适宜提起公诉所作出的不将案件移送法院进行审判而终止诉讼的决定。本文从不起诉权的性质、价值、适用条件等方面,阐述了行使不起诉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论检察机关的民事公诉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邓思清 《法商研究》2004,21(5):57-64
对侵害国家利益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行为 ,由谁向法院提起诉讼 ,各国有不同的做法 :有的赋予被害单位和社会团体以起诉权 ;有的允许任何公民提起诉讼 ;有的则允许检察机关提起诉讼。西方国家关于检察机关的公益诉讼的立法和实践对我国有重大的借鉴意义。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应该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权力 ,并对检察机关提起民事公诉的受案范围等若干问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我国国情,赋予检察机关在行政诉讼中公诉权有待商榷,应该参照我国《刑法》第98条的规定,在现阶段授予其告诉权。告诉权的理论基础是谦抑论。在司法实践中,应把告诉权理解为法定代理权,这样既可以动用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力量排除外在妨害,又可以尊重公民的起诉权。  相似文献   

6.
从胥敬祥案件看检察机关之不起诉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不起诉权的性质是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司法实践中对如何适用不起诉权,也存在一些争议。特别是对于不起诉权是程序处分权还是兼有实体性质的处分权,是检察官的自由裁量权还是法律监督权,检察机关拥有不起诉权是否构成对人民法院审判权的侵犯等问题,更是争论的焦点。在此,笔者拟结合胥敬祥案件的处理,对不起诉权的性质以及相关理论问题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刑诉法规定的自诉程序制度,有其重要意义。首先将对轻微案件的起诉权赋予公民个人,可以减轻公安、检察机关的负担,集中力量打击那些大案、要案。其次,自诉案件中犯罪侵害的主要是个人合法权益,因而让公民个人行使诉权,有利于公民间的团结及有些案件中亲属关系的稳定。再次,适用自诉程序的案件由受害人或其法定代理人行使起诉权并负举证责任,比公诉机关更为方便。然而,关于自诉程序的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已经越来越受到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冲击与挑战。根据犯罪学原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性。在适用自诉程序的案件中…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语境下民事公益诉讼检察监督权的构建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民事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作为原告、当事人或支持起诉者参与诉讼,检察监督权相应地便有不同性质的权利定位.反思检察监督权的不同定位,认为督促起诉权是检察监督权的题中之义与理性选择,并论述检察机关督促起诉权配置的现实需要、法律定位和范围.  相似文献   

9.
附条件不起诉权作为一种尚处在理论探讨中的权力构建,是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具体体现,其构建必须立足于体现恢复性司法的宗旨,与检察机关的权力职责相称,这样才能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检察机关附条件不起诉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刑事和解中,从适用范围、附带条件、运用程序等方面进行的构建,将能够有效的实现附条件不起诉权的公平性、公正性,体现其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当前检察机关在提起公诉后人民法院做出判决前经常任意变更起诉,检察机关的这种随意变更起诉的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侵犯了人民法院的审判权,本丈试论限制检察机关变更起诉权的必要性并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学术界有一种倾向,认为我国检察机关的职权过多,应予削减。很多报刊媒体或刊载文章或“专家访谈”,大谈检察机关行使现有的某些职权存在种种弊端,建议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进行调整。此类观点大至有以下几类:一是认为检察机关是法律监督机关,只能行使法律监督职责,不应当拥有自侦、批捕等权力,检察机关行使这些职权不受外部监督制约,易产生滥用职权、冤假错案等问题,同时也不符合国际通例,建议将自侦权划归公安部门或另设机构行使,将批捕权划人法院行使。二是关于不起诉权有二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起诉职能侵犯了审判权力,应予撤销;一种观点认为不起诉权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会造成不起诉权的滥用,应严格限制使用。三是有些专家学者提出按西方国家模式将检察机关变为单纯的公诉机关,认为这样才能与国际上刑事诉讼“游戏规则”接轨。  相似文献   

12.
所谓检察机关撤回起诉是指检察机关对已经起诉的案件发现起诉不当,而向人民法院提出撤回起诉的一种活动。但是,检察机关是否拥有撤回起诉权,人们认识上有分歧。有的认为我国刑诉法对撤回起诉未作具体  相似文献   

13.
构建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的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行政诉讼法》和《环境法》的修改中亟需确立环境公益行政诉讼制度。具体制度构建方面,可以考虑:赋予检察机关和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同等的环境公益行政起诉权;设置更可行的诉讼管辖;合理确定举证责任的分配;增加判决种类,并且允许原被告双方和解;把公益诉讼纳入到法律援助的范围,同时注意平衡环境公益保护与行政权行使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起诉部门是人民检察院的重要职能机构之一,起诉工作在整个检察业务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俗称检察机关的“门面”。起诉部门具体行使法律所赋予检察机关的国家公诉权和与此相关联的其他法律监督权。国家公诉权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应当包括审查起诉权、提起公诉权和不起诉权;其他法律监督权则包括侦查监督权和刑事审判监督权。由于检察机关除依法行使法律监督权外,仍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职责,如《人民检察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检察院通过检察活动,教育公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积极同违法行为作斗争”,起诉部门亦应如此…  相似文献   

15.
我国检察机关自由裁量权的完善及救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犯罪的大量增加和检察机关任务的日益繁重,将起诉法定主义与起诉便宜主义相结合,赋予检察机关更大的自由裁量权,已成为当今世界检察改革的趋势。我国应在完善检察机关刑事自由裁量权的同时,增设检察机关对民行案件的选择性起诉权和撤诉权,并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救济和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6.
1996年修正的《刑事诉讼法》对原刑诉法中的不起诉制度作了重大修正,其中规定了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权。相对不起诉权是指《刑事诉讼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情形,即“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如何认识检察机关的相对不起诉权,从理论和实务上把握相对不起诉制度的司法适用、法律救济、司法改革和立法构建,是摆在诉讼法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司法实务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拟就上述问题,阐述个人粗浅见解。  相似文献   

17.
公诉是指在刑事诉讼中,承担公诉职能的机关,为了国家和公共利益的需要,代表国家主动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追诉,依法将犯罪嫌疑人交付审判的一种请求权。自诉是指被害人不服检察机关的不起诉决定时,除可以向上级检察机关提出申诉外,还可以通过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方式来监督制约检察机关的不起诉权。如《法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因重罪或者轻罪遭受损害的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预审法官提出申诉书,再由预审法官将申诉书转交检察官,以便检察官提出起诉书。这种由自诉启动公诉的制约机制可以有效地维护被害人的利益,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  相似文献   

18.
在刑事诉讼中,为了防止检察机关滥用不起诉权,保障刑事诉讼目的充分实现,有必要通过法律规定对不起诉权加以限制。  相似文献   

19.
杨晓云 《政府法制》2009,(16):37-37
2004年10月,山西省检察机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决定,在全省检察机关启动了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对检察机关的侦查权及职务犯罪案件的起诉权进行有效的规制和制约,是一种社会监督,体现了检察权在一定范围内从程序上接受人民群众监督的理念。  相似文献   

20.
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之再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察机关有否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及相关的起诉范围、方式和地位等,是一个颇具争议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创设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应将检察机关“行政公诉权”定位为直接的“行政诉讼起诉权”,并就相关问题在以后立法时予以增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