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8月19日,中国—亚非合作中心成立仪式在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举行。外交部亚洲事务大使肖千、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院长苏格出席仪式并致辞。中国—亚非合作中心是为落实2015年4月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时发表的倡议而成立,旨在加强新形势下亚非国家团结合作,推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  相似文献   

2.
2004年11月初,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第三次会议(TICADⅢ)在日本东京举行。TICAD机制是由日本政府、联合国、全球援助非洲联合会(GCA)、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和世界银行共同于1993年发起的,每5年举行一次全体会议。此次亚非贸易投资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是亚非贸易与投资合作。世界银行、联合国贸发会议等有关机构的专家对亚非贸易和投资合作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迎接亚非发展新的历史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武 《亚非纵横》2008,(5):20-24,28
过去10多年,亚非国家的经济与社会发展进程逐渐加快,发展的动力与基础亦在变化之中。这一新的发展进程有别于冷战时期的那种旧式发展,其内容与性质都具有面向新世纪的亚非国家自主变革的新气象。人类发展的经验与模式正在增写新的内容,随着西方主导的传统国际关系体制逐渐被超越,一种指向未来的新国际交往模式正在形成。关于新发展理论的探索及其解释工具的创新也成为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2005年4月22—24日,万隆会议50周年纪念活动及亚非首脑会议在印尼的万隆隆重举行。本次首脑会议系南非和印尼政府共同提议,以“弘扬万隆精神:致力于打造新型亚非战略伙伴关系”为主题。亚非会议缔造的“万隆精神”曾深刻影响了历史。在全球化时代,“万隆精神”不仅未失去其意义,而且彰显出超越时代的光辉。本次的亚非首脑峰会更是赋予了其新的时代内容。弘扬“万隆精神”,以“万隆精神”指导和促进亚非之间的合作,符合当前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此,本期我们邀请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的相关专家围绕万隆精神及其时代意义举行对谈,期望对您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亚洲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非洲经济步入加速发展期的原因、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文章具体分析了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加强本地区以及亚非互补互利合作,对亚非经济持续快速发展、逐步减少贫困和实现共同繁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1986年11月25日是亚非法律协商委员会(以下简称法协)成立三十周年纪念日。三十年来,法协作为亚非地区在国际法方面唯一的政府间组织,对现代国际法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特别是在国际法的编纂和国际立法的进程中,它不仅为亚非国家政府提供了一个发表各种法律意见、了解相互立场的讲坛,而且帮助广大亚非国家准备各种国际法律会议的背景材料、协调各国政府的立场,使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立法活动中采取协调一致的步骤.  相似文献   

7.
正2015年11月26—27日,我院举办了"弘扬万隆精神,开创亚非合作新局面"国际研讨会,来自亚非拉34个国家的近百名学者与会。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出席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与会学者围绕新形势下如何深化亚非合作、拓展南南合作和推进南北合作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8.
2006年9月,中国-葡语国家经贸合作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在澳门举行;同年,也是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国内相关研究学者撰写了有关亚非葡语国家的研究文章,并结集出版《亚非葡语国家发展研究》一书。本书由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李保平教授、  相似文献   

9.
2011年12月23日,《亚非纵横》编辑部在北京召开座谈会,就2012年度国际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及改进编辑部工作,提高办刊水平等议题展开研讨。会议邀请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国防大学、外交学院等单位专家学者与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徐伟所长主持会议。  相似文献   

10.
亚非地区的共产党组织,以同政权的关系,可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在野党三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亚非复兴进程,其实质是近代以来亚非地区各民族追求独立与复兴进程的历史延续,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希望实现国际体系更为平等、公正发展,实现西方国家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的当代发展.中国和非洲同时开启复兴进程,并在这一进程中加强团结与合作,成为新世纪国际政治领域的重大事件,由此导致世界地缘政治出现结构性变化的新趋向,其历史意义与影响已开始逐步显现.中国、非洲和西方国家应以全新的思维、政策和方式寻求跨区域的多边合作,以共同推动非洲的和平与发展乃至更具广泛意义的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国际关系研究也应从观念、理论和政策等多个层面来积极回应当前世界地缘结构的变迁趋向.  相似文献   

12.
《西亚非洲》2015,(3):2
2015年4月13日至14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亚非学会、中国中东学会和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一带一路’战略和新时期亚非合作——纪念万隆会议60周年高端研讨会"在江苏连云港市隆重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以及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央电视台、环球时  相似文献   

1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于1994年11月28日至30日在北京密云召开年会。会上总结了1994年的工作,回顾了亚非地区1994年的形势,并对1995年亚非地区可能出现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出席会议的有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会长杨振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亚非所顾问季崇威,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相似文献   

14.
《亚非纵横》与广大读者见面,适应了当前形势发展和加强亚非研究的需要,令人高兴。新春伊始,回顾过去一年的形势发展,人们看到在冷战终结、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复杂多变过程中,与其它地区矛盾激化和纠争频仍相比,亚洲则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给本地区带来了深远影响。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迅猛追赶世界发达国家水平、对未来满怀信心的亚洲正在蓬勃兴起。在国际舞台上,亚洲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  相似文献   

15.
1955年4月18日,亚非29个国家的领导人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了亚非会议(亦称“万隆会议”),这是历史上第一次由亚非国家自行发起并召开、讨论有关亚非各国重大政治和经济问题的国际会议。2005年4月20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合作局、西亚非洲研究所和中国亚非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亚非会议召开50周年暨中国与亚非亚非国家关系回顾及前瞻研讨会”在北京华侨大厦举行。来自中联部、外交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党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和国内10多所高等院校,以及近20个亚非国家驻华使馆的使节共100余位代表与会。外交部原副部长杨福昌等10位与会代表发表了演讲,大家围绕下列3个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一)关于亚非会议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非关系的提升,引起了中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结构的复杂变化。中非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亚非国家发展进程的一个窗口,透过这个窗口,我们看到的是整个亚非国家正在复兴,一个新的世界正在形成之中。  相似文献   

17.
经过百年努力,非西方世界的现代发展已取得重大进展,开始拥有了自己的现代发展经验与自信,但是,亚非世界当代发展经验的价值尚未得到普遍的认可。随着全球发展后西方时代的到来,亚非知识与亚非智慧必须获得足够的尊重,长期以来占据主导地位的西方知识体系作出必要的反思与校正。在文明、自由、民主与人权的人类共有观念结构中,应有来自亚非世界古老智慧与当代发展经验的系统总结与融汇,并在此基础上作出新的人类知识与思想的全球新综合,这样人类才足以应对日益复杂的生存发展挑战。而当代中非发展合作的实践过程与理论总结,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思想源头与理论温床,有助于亚非知识话语权之提升及人类现代性的二次重构。  相似文献   

18.
在中美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日本与欧盟不断开展并深化科技合作,试图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实现弯道超车,强化全球科技治理的“日本、欧洲色彩”,并加强“战略自主”以平衡中美科技博弈带来的风险。日欧科技合作的深化程度受到日欧自身发展、双方内在矛盾以及美国压制等因素限制。未来中国应加强研究和部署,既防止日欧与中国科技“脱钩”,又主动突破西方“技术联盟”壁垒,努力与日欧建立并实施“科技伙伴计划”,共同推动全球科技治理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5年3月30日,中国亚非发展交流协会在北京国际饭店国际厅举行纪念亚非会议50周年座谈会.部分亚非国家使节、资深外交官,国内知名学者和16位我国前驻亚非国家大使应邀出席.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11~31日,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承办了“2007年亚非职业教育行政官员及大学校长研究班”,共有来自6个亚非国家的22名校长、院长和教育部部门的高级官员参加了本次研修班。其中非洲国家是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和肯尼亚。此次研修班是天津工程师范学院承办的第11期亚非职业教育校长研修班。研修班期间,授课老师分别就“发展中的中国职业教育”、“中国职业学校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方法”、“中国职业技能鉴定制度与实施”、“中国教育概况”、“发展中国家比较职业教育”和“以就业为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