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效治理形式,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环节。要进一步建设、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不断探索其实现路径:扩大协商民主主体的范围;加强协商民主的制度化建设;开创和完善协商民主的运行载体;拓展协商民主的发展领域;培育协商精神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形式,人大立法中的协商民主活动形式多样,采用面广。但也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不足,随意性较大,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需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人大立法协商民主宣传和扩大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社会主义协商民主与西方协商民主既有差异,又有一定的契合;既有深厚的传统渊源,又有丰富的实践创新。在新时期推进协商民主就需要发挥党的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建立政治协商互动机制;建立满足社会利益多元需求的社会协商互动机制;推进协商民主程序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协商民主的保障机制;加强对互联网公共论坛的规范和引导,形成对网络协商民主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是对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强调“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政治理论创新和制度创新中取得的最新成果。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课题,有助于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色和优势,实现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形式,人大立法中的协商民主活动形式多样,采用面广。但也存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不足,随意性较大,社会公众参与度不够等问题。需要借鉴国内外经验,在加强制度化建设,加强人大立法协商民主宣传和扩大公众参与度等方面加大力度。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内社会主文协商民主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围绕协商民主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基本内涵、实现形式、主要渠道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了理论支撑。故此,对已有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研究成果进行一下系统梳理,可以为推进和深化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研究提供一个平台,同时也为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7.
协商民主注重在公共理性和共同“善”观念的基础上,通过讨论和协商的方式来达成法律和决策的共识。协商民主以其公共性、平等性、责任性和一致性等特征超越了选举民主的理论悖论,并与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相勾连;它通过强调参与、协商和讨论等具体方式而摆脱了选举民主的在中国所面临的实践困境,并与党的领导相融洽。因此,协商民主对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认识和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要厘清3个重要问题。这些问题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广泛多层制度化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和健全的系统,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体系中,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是协商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只有准确理解协商民主制度系统和“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的关系,才能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同时,只有全面认识中西方协商民主内涵的异同,才能批判地吸收借鉴西方协商民主的有益成分,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0.
回顾新中国的民主发展历程,协商民主在我国早已有所实践,其中人民政协和近年来出现的基层协商民主是其主要载体。协商民主弥补了票决民主和选举民主的不足,其蕴含的内在品质有利于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