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者按:伪造信用卡以及使用伪造的信用卡进行诈骗犯罪是一个世界性问题,特别是在计算机和网络系统日益发展的今天,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的信用卡犯罪,为各国警界所重视。在这里,我们就我国侦破的首起伪造并利用伪造的信用卡犯罪案件,谈一谈其中的一些刑法问题。被告...  相似文献   

2.
梁军 《人民公安》2014,(16):54-55
信用卡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被一些人恶意往“歪”了使用,成了犯罪的工具。据了解,自2009年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颁布实施以来,信用卡诈骗案件数量逐年上升,其中恶意透支类犯罪数量占比例较大。所谓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伪造或者借用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的信用卡,或者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骗取公私财物,  相似文献   

3.
金融系统计算机犯罪的主要特点:一是技术含量高;二是发案部门多数是安全管理混乱。主要作案手法:对程序、数据进行物理破坏;非营业时间单人操作;利用工作便利条件;利用营业程序安全措施不足的漏洞;利用修改程序;伪造存折;信用卡;利用他人名义;伪造电脑密码。行为人的一般特点:内部与外部勾结作案;精通专业、动手能力强;临时人员与被调离人员。  相似文献   

4.
徐林 《公安研究》2006,(8):61-65
全国人大常委会在2004年12月29日和2005年2月28日先后通过了有关信用卡犯罪的立法解释和刑法修正案。界定了信用卡的含义,规定了新的妨害信用卡管理秩序的犯罪行为。持有、运输、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伪造的信用卡或持有、运输空白信用卡或出售、购买、为他人提供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行为被规定为犯罪。非法持有他人信用卡、使用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信用卡将受到刑罚处罚。盗窃信用卡并使用的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应以信用卡诈骗罪论处。  相似文献   

5.
信用卡诈骗罪法定行为方式的认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定行为方式有四种 ,即使用伪造信用卡 ,使用作废信用卡、冒用他人信用卡和恶意透支 ,可将信用卡拒付行为纳为信用卡诈骗的第五种法定行为方式。注意对信用卡诈骗法定行为方式的认定 ,防止混淆恶意透支和善意不当透支之间的界限。实践中 ,对于骗领信用卡行为应认定为普通诈骗行为 ;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行为认定为信用卡诈骗行为。  相似文献   

6.
信用卡诈骗罪认定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行为。我国刑法第196条采用列举式的立法模式将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使用作废的信用卡、冒用他人的信用卡和恶意透支四种行为规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在司法实践和理论界中,对信用卡诈骗的若干方面的认定和处理仍存在分歧。本文主要对信用卡诈骗罪如何认定犯罪工具和几项特殊的信用卡犯罪行为性质、形态进行分析,以期对信用卡犯罪的认定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信用卡诈骗犯罪的主要表现是: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伪造信用卡骗取钱物.原因:信用卡管理措施滞后;信用卡制度、法律不健全.对策: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法律、制度;尽快进行全国性电脑联网;加强信用卡业务管理;加大打击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社会防范效能;加强地区与地区之间、境内与境外的合作.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听朋友说,XX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到她所在的公司推销信用卡时,因为看到周围的同事都办了信用卡,她也就填资料办了一张。一个月后,她如期收到了信用卡,没想到发卡的却不是当时的那家银行,而是另外一家银行的卡。"自己从来没有填过这个银行的资料,怎么就给她办了一张卡呢?"朋友很纳闷。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利用信用卡进行的诈骗将会与日俱增。此类犯罪主要有三种方法,其特点表现为:内外勾结、异地作案,连续作案。当前,此类案件增多的主要原因是:执行银行规章制度上存在漏洞,信用卡网络技术落后,特约商户把关不严,银行之间互不通气,个别银行工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因此,要预防此类犯罪,必须对症下药,从健全规章堵漏洞,加强宣传教育强素质等方面入手。侦破此类案件也必须从所用信用卡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委员长会议的委托,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草案)》的说明。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第一百九十六条对伪造信用卡和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的犯罪作了规定。这些规定中的“信用卡”含义是指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电子支付卡。随着商业银行和其他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信用卡的运用也逐渐普遍起来,而犯罪分子更是瞄准了信用卡制度的不完善和法律的漏洞,使信用卡诈骗罪也在近年来逐渐成为金融诈骗罪领域中的一项主要犯罪活动,而实践和理论的分歧使此项犯罪的司法认定存在诸多的争议,作者拟就此问题作详细的解释,为防范犯罪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2.
两名外国人在境外私设外汇、黄金期货交易平台,招揽国内客户进行交易,从中收取佣金300多万美元,被害人却在交易中损失800多万美元;丁某、贺某以香港投资公司名义,用电话向被害人推销所谓“亿汇稳健组合基金”,诈骗被害人30余人,涉案金额逾700多万元;两名马来西亚籍人员受雇于某国际信用卡诈骗犯罪集团,潜入我国境内盗取信用卡信息,制造、销售伪造的信用卡,先后窃取人民币42万余元……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伪造人民币的案件日渐增多,假币发案势头迅猛。以南京市为例,1989年发现28张假币,总计不到2000元,而1993年仅各家银行柜面上就发现假币7775张,累计金额达47万多元,1994年1-4月份发现的假币已超过30万元。对此,一方面,公安机关应严厉打击伪造人民币的不法行  相似文献   

14.
持卡行天下     
当您携带的现金不足时……当您在国际互联网上畅游,想在网上支付时……当您想尝试先消费、后还款的信用消费时……甚至当您在外突然缺钱时…… 一张或几张信用卡,能帮您解决所有的问题,别不相信。塑胶货币的来临,不仅是你的个人信用被银行所肯定,也是你个人身份和品位的象征。信用卡的使用,不仅代表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更彰显了现代人即时消费的理念,因为它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方便有时是纸币所不能比拟的。你想,只要拿着一张小小的卡片,你就不但可以买回自己想要的所有,还能享受各种多样的服务,更为诱惑的是,只要你使用信用卡就能从发卡机构获得一定金额的贷款。  相似文献   

15.
漫话信用卡     
信用卡是指由银行或专门公司发给持卡人的、用于在金融机构存取款、办理结算,或在消费场所进行消费的一种支付工具。据工商银行总行统计,至1994年末,牡丹卡全国持有量为320万张,北京地区持有量为近9万张,且增长势头较为猛烈,信用卡正悄悄走进我们的生活中。但随着信用卡的推广,也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不得不引起人们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视点     
《公民导刊》2013,(2):5-5
一分钱透支额度是"吞钱陷阱"一张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样的信用卡不仅不能透支,还让那些忘记缴纳年费的人产生了无故欠费和"信用污点"。刚参加工作,在洪山区一家电力设备公司当销售的小段,就遇到了这样哭笑不得的事情。(1月14日《武汉晚报》)点评:信用卡透支额度仅为1分,这实在不合常理。然而,于银行却是精心算计的赚钱高招。银行要赚钱,追逐其利润的最大化,无可厚非,但这样做,虽然"斩获"颇丰,却贪小失大,丧失了信誉,失去了客户,套用一句俗话,最终会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相似文献   

17.
图片新闻     
夏女士在超市的服装专柜消费时,不慎把一张上海银行的信用卡遗忘在柜面,第二天这张卡就被透支消费6300多元,令人意想不到是冒名使用信用卡的竟然是收银员的姐姐。  相似文献   

18.
《创造》2007,(6)
针对某些境外偷盗、抢劫团伙对中国出境游客造成的人身、财产安全威胁,国家旅游局发出了关注出游安全的通知。对计划出境游并想在境外购物的人来说,除了上网查找目的地国的各项出游信息,最要紧的是别忘了办一张信用卡,建行龙卡(双币种)信用卡能让你的出境游安全舒心。  相似文献   

19.
盗窃金融票证后 ,行为人加以使用或由他人加以使用、冒用 ,就可能构成票据诈骗罪、金融凭证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或信用卡诈骗罪。由于这些金融票证既可能是真实有效的 ,也可能是伪造、变造、作废的 ,而呈现出各种复杂情况。因此 ,对犯罪的认定 ,也要根据各种复杂情况而定。  相似文献   

20.
信用卡诈骗案件的立案应谨慎,严格刑法入罪,对信用卡透支到期不还的行为不能都以犯罪论处,刑法重在打击恶意透支行为。侦查机关应分析犯罪分子作案规律,严密布控,伺机抓获现行,或从涉案信用卡入手挖掘侦查线索。侦查人员应注重现场勘查,从犯罪分子遗留信息如监控录像记录、指纹、通信和住宿登记信息等入手突破案情。还可以通过对POS机商户的业务进行排查,发现可疑线索,集中查处一批信用卡诈骗案件。侦查中,应注意针对行为人的非法占有目的进行证据收集,如伪造的或作废的信用卡、催收记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