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宏观背景和若干政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机遇期的新形势 21世纪头20年是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目标,这段时期也是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我国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 2020年争取达到3000美元以上。届时劳动力结构的变化趋势是:第一产业的比例下降一半左右,第二产业稳步略升,第三产业显著上升。走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今年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又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放在农村。我国近13亿人口,约9亿在农村。可以说,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但是,近年来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收入却明显增长乏力,巨大的农村市场活跃不起来。其结果,发达国家在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以后才出现的买方市场,在我国人均GDP不到900美元时就出现了,大量的工农业产品出现了低水平过剩,严重制约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经济的现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农村。就贵州省省情而言,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这是因为:一是贵州城乡差别上与全国的差距。全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64%,而贵州省则占78%;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4.5%,而贵州省仅为25.9%。悬殊过  相似文献   

4.
胡斯球 《理论前沿》2003,(10):46-47
党的十六大提出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蓝图宏伟,催人奋进,但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因此,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好新阶段“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台州市作为浙江省沿海发达地区,去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561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9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具有的基本特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高水平的社会。无论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内涵,还是为达到这一目标所产生的需求,或是时代发展的趋势,都要求我们加强学习,创建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达到人和社会的共同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纲领是宏伟的、鼓舞人心的,也是符合我国国情的、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因为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13年,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也是艰巨的、有困难的,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因为中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且又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虽然从人均GDP上看我国总体上已经进入了小康,但西部大多数省区却还未能达到小康的水平.例如云南省,截止到2002年年底,4300万人口中就还有1005万人没有解决温饱.尽管如此,云南省还是明确提出"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结合浙江温州的经验,我以为,云南要实现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着力点应该是大力加快云南民营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贵州的情况而言,要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贵州省3798万人口,85%以上在农村,城乡二元结构尤为突出。2001年,我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200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了5452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长,农村在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现代文明方面也远远落后于城镇。改革开发以  相似文献   

8.
廖昌晖 《理论前沿》2003,(11):30-31
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同时指出:“必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可见作为基本国策的人口问题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重要性。笔者拟对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特点和人口问题现状进行考察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一、简况及特点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发展,自然地理生态,人文环境等方面有许多特点,人口问题也有其自身的难点。[1](一)经济社会简况及特点。1.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主要经济指标低。2001年来,欠发达地区人均GDP…  相似文献   

9.
农村人口安全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村人口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没有占全国大多数的农村人口安全,社会主义建设就失去了生力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只能是空谈。我们各级政府必须重视研究和解决好农村人口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0.
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这是立足我国国情和农村实际的重大决策。对于切实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对于我国真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意义。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农村尤其不发达。全国70%的人口在农村,农村能否实现小康对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举足轻重。资料显示,近年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远远落后于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农村文化、科技、教育、卫生、体育等事业远远落后于城市。特别是目前农村还有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缩小城乡差距,不断提高农民收入进而大幅度提高生活水…  相似文献   

11.
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内涵深远,任务艰巨:小康社会的经济标准上应该是动态的,与时俱进的;须经过长期调整和重点建设,逐步缩小地区、城乡、阶层差距,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小康水平;要达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道德、居住环境的全面协调,消除社会畸形状态,才算达到全面意义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2.
俞秀琴 《理论前沿》2003,(20):46-47
(一)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及其特征1.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对“学习型社会”的理解,要把握住两点:一是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是构成学习型社会内涵的两个显著特点;二是学习型社会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非常丰富,它不仅要使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再翻二番,相当于当时中等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人均达到3000美元,基本实现工业化,还要使全民素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都达到一个相当的高度和水平,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因此,显而易见,形成学习型的社会是实现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政治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同样重要.政治文明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没有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就不可能达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没有政冶文明,就没有小康社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把政治建设放到一个十分突出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十六大提出,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应是全体国民共同参与、共享成果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否则,它将是难以设想的。我国区域间的消费差异非常大。2001年东、中、西部人均GDP之比为1:0.53:0.42,现在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居民收入差距达到4:1左右;2002  相似文献   

15.
刘志彪 《理论前沿》2003,(23):22-24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单是一个人均GDP水平在1000美元向3000美元过渡的增长问题,而且是一个物质层面和社会层面全面发展的概念;不仅包括人均总量的增长,更包括结构的变动和制度的变迁;不仅是一个人均收入水平的概念,而且具有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的分配调节的要求。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和协调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和协调提高人均收入水平与改善分配结构之间的关系。一、小康:协调增长与分配间冲突的内在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在国家层面上所提出的社会、…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庄严宣告:我们要在21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是十六大向全党和全国人民发出的新世纪的动员令,是中华民族的世纪宣言。作为夺取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业中,必须准确把握新阶段的特点,有的放矢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人口问题是制约我国、我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富民强省新跨越的全局。良好的人口环境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越来越重要,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我们必须站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人口计生工作的重大意义,必须坚持长期实行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以战略的思维、宽广的视野来审视和谋划人口计生工作,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发展。中国四分之三的人口居住在农村。所以,“全面”和“发展”建设小康的难点又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本文就如何发展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十—五”规划建议强调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在农村和西部地区。”农村能否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任务,对全省、乃至全国来说举足轻重、成败攸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我省农村人口基数大,贫困面广,农民收入水平较低,贫困人口总量大,城乡差距明显。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统筹解决好人口问题,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要在2020年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比2000年翻两番,让中国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与十六大报告提出的目标相比,有一个由"总量"到"人均"的变化。"人均"一词的使用,非同寻常,内涵深刻,意义深远。它是在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人口得到有效控制两大科学判断的基础上确立的符合实际的新目标,是对邓小平"三步走发展战略"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生动体现了人口经济效益理念,体现了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新思维,表明了我们党更加注重经济之外的社会因素,尤其考虑用人口因素、人均理念看待经济发展的成果。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