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稳定是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国的社会稳定以稳固的民族大团结为基础,包括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就当前我国的边疆民族地区来说,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总体上是稳定的.但也存在着某些隐患,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需要我们多角度、多层面、多方位地去研究.本文拟就现阶段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关系作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刑法机能包括本体意义上的规制机能和价值意义上的社会机能。刑法的社会机能即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和人权保障机能,与规制机能有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关系。近来频繁发生的校园惨案凸显了当前我国刑法社会机能不彰的现实。弑童案发生的根源在于我国社会非均衡转型所引发的社会失范风险。对这种风险的防范,不能过分依赖刑法的规制机能。当前,鉴于风险社会的时代背景和我国法律实践中人权保障不够充分的现实,刑法社会机能的定位应当是保护机能和保障机能并重。  相似文献   

3.
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价值多元是客观存在的 ,主导价值观的确立非常必要 :一是社会共同体存在和发展的需要 ;二是维护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需要 ;三是社会进步的需要。价值多元与主导价值观是多元一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沈树芬 《思想战线》2011,(Z1):475-476
群众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直存在的文化事象,主要特点是公益性和群众性。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统筹兼顾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已成为关系社会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命题。研究以群众文化为切入点,结合本人工作实践,对群众文化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5.
人论即关于人的理性思考。人的存在是一种关系性存在,它表现在人与自然、人与人(社会)和人与自身三个方面。人论就是对这三者关系进行理性概括和综合。对先秦儒家人论作具体深入的探讨,有助于把握它在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所实现的思维取向的变革。  相似文献   

6.
技术的发展根植于特定的社会环境,在技术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双向作用的关系。随着社会的日益技术化,我们往往容易注意到技术对社会的影响,而忽略社会是如何影响和造就技术及其发展的。技术发展不仅仅是基于技术自身发展的内部逻辑,社会因素也在影响和造就技术及其发展。技术在社会选择中发展,选择的形式是多样的和充满复杂性的,因此需要提升技术的社会选择能力,促进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践是检验认识之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但实践活动本身却存在合理性问题。从价值论的角度看 ,实践是满足主体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手段 ,实践本身与主体之间构成了特殊的价值关系。这一价值关系决定了人的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是评价实践是否具有合理性的最终标准。  相似文献   

8.
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传统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的关系越来越紧密。然而这并不代表二者具有理所当然的亲密关系。传统文化与文化产业之间既紧密联系又保持着一定的张力结构,理清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对于当下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当下社会条件下,传统文化的生存需要产业作为基础,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传统文化的精神理念作指导,传统文化背景下的文化产业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仍然需要探索自己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一、人的生存离不开互相帮助人是在人与人的关系中生活的。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个体,其存在和发展始终离不开他人。不仅要和他人发生关系,而且需要他人的帮助。帮助别人,作为一种美德被人们所接受、确认,其内在依据就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需要别人帮助。  相似文献   

10.
金保 《前沿》2008,(7):34-36
在哲学史上,西方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四次转换,中国哲学基本问题发生了两次转换。从而说明哲学基本问题不是思雏和存在关系问题。文章从哲学的功能、人脑的机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方面剖析,认为哲学基本问题是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边界治理是地方政府之间经常产生分歧与摩擦的重要领域,利益诉求是边界治理中的关键因素。纠葛于边界利益基础上的府际关系在发展之初往往是竞争关系,然而,市场经济的冲击与社会和谐治理的形势需要,使得存在边界纠纷的地方政府之间需要通过协商与沟通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整合,经由合作与共治才能发挥区位优势,提升地区整体竞争力。以利益为主线,府际关系为视角,基于江苏省和山东省微山湖边界纠纷治理为例,探索当代中国地方府际关系治理的变化图景,理清府际关系发展博弈过程中的自然演化,明确由竞争到共治是府际关系和谐发展的理性之途。  相似文献   

12.
朱晓 《重庆行政》2007,(5):60-61
社会伦理是社会建设中最根本的正义底线,制度安排从起点上决定了各个利益集团的生存与发展。社会伦理需要制度的维护和强化。制度安排的合理与否与社会伦理和谐存在非常强烈的正相关性。好的制度能促进社会和谐,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正义同时惩罚邪恶。反之,坏的制度会增加各个利益集  相似文献   

13.
张明学 《人民论坛》2010,(11):54-55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符合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存在理想和实践的区别。如果二者吻合,社会的发展将是平稳的;如果二者差别较大,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动荡和不安。研究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核心价值体系必须符合主导价值观,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存在理想和实践的区别。如果二者吻合,社会的发展将是平稳的;如果二者差别较大,社会的发展会出现动荡和不安。研究核心价值体系与主导价值观和主流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对于我国建设小康社会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风险社会向刑法理论提出了诸多议题,也为刑法秩序维护机能与自由保障机能的冲突与协调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在风险社会中,刑法这两种机能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法益保护的迫切需求以及公众对刑法预防和震慑犯罪的作用预期过高。不论是自由刑法观还是安全刑法观都有其缺陷,而合目的且合理的刑事政策应为目前最佳的选择。面对风险社会,法律专家需要注重理性认知之培养。  相似文献   

16.
青年马克思涉足了物质利益问题的研究后曾深刻地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列宁把利益比喻为“人民生活中最敏感的神经。”利益是由人们的一定需要引起,并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联系的;而人的需要是人对制约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外界的依赖和要求。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和发展,为了提高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不仅形成了对某些制约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外界对象的依赖关系,而且形成了对不断更新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依赖关系。但在现实情况下,需要主体(人)与需要客体(主体所依赖的环境要素)  相似文献   

17.
新形势下,军人在如何看待自身价值的问题上,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方法正确认识和解决价值观上的四个关系。 一、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要承认必要的索取,更要大力提倡无私奉献精神。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没有个体就没有社会,社会是由个体构成的;另一方面,个体又离不开社会,个体只有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中才能存在。个人与社会  相似文献   

18.
就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来说,人是需要的主体,是需要的目的,而物则是用以满足需要的对象或手段。人与自然界的一切交往都是为了满足人的需要。因此,需要便成为人的价值。人如果没有需要,也就失去了价值。但就人与自身、人与人,乃至人与社会的关系来说,人的价值又显示出双重性。一方面,人作为价值的主体或需要的目的,只要一个人存在着,就得有种种需要来满足他。这种需要是主体人向自然界和社会或他人的索取,或者自然界和社会或他人对主体人的回报。另一方面,人  相似文献   

19.
刘同舫 《前沿》2006,46(4):222-225
技术与社会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整合关系,其中,社会因素的变化强烈影响与制约技术的发展,社会因素参与技术的建构。社会实践、社会需要、社会选择、社会利益关系、社会心理和社会环境等,它们以独特的方式塑造人类的技术。  相似文献   

20.
侯桂莲 《前沿》2007,(11):179-18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处理好以下六种关系:一是处理好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二是处理好行业之间分配不均的关系;三是处理好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关系;四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收入分配不均的关系;五是处理好人与社会不协调的关系;六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系。以上各种关系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和协调,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然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