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公共财政介入民生,应坚持突出公共性、公众性和公益性原则。其介入民生的领域以及介入的深度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公共财政应当关注基本民生,并致力于改善基本民生,保障基本民生,但不能包揽民生。公共财政在改善民生方面既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少收钱”,又要对有关民生事项“多拨钱”。公共财政在向民生倾斜时应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投入与深化改革、积极倾斜与合理提供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立国之本,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的特质和目的。围绕改善民生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业,通过推进体制改革与创新为改善民生提供有效的保障,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规定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检验执政成效的实践标准。  相似文献   

3.
实施民生工程是构建和谐安徽的基础工程。实施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促进了我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实施民生工程的基本经验是:改善民生工作与项目化管理相结合;增加投入和深化改革相结合;解决突出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更新发展理念与改进工作作风相结合;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结合;“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相结合。在看到实施民生工程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正视实施民生工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如资金保障、项目管理、保障水平低等问题。着力提高民生工程实施水平,必须加快发展,夯实民生工程的物质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拓展民生工程实施思路;健全实施民生工程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保障和改善民生,不仅需要调整与完善经济政策,更需要建立健全与中国国情相适应的社会政策。倡导通过投资于人力资本,提高受助者能力,扩大经济参与,促进经济发展,协调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的发展型社会政策是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处在全球化与转型期中国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国各级政府要树立发展型社会政策理念,在保障和完善民生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要着眼于中长期战略,并重视社会政策的效果评估以及民众的参与。  相似文献   

5.
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确定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衡量城乡统筹发展的依据,是安泽县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特点。它启示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根本问题在于解决好发展成果由谁来分享的问题;统筹城乡发展,要有具体的实现方式和具体措施作保证,有实际的评价主体作依据;要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统筹城乡发展、保障与改善民生实践中要不断形成新思路,推出新举措,稳步增进民生福祉。  相似文献   

6.
民生大于天,民生无小事。社会的稳定、事业的发展与否,都与民生有没有得到真正改善有关。我党一向有重视民生的光荣传统。苏区时期毛泽东在上杭才溪开展了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写成《才溪乡调查》光辉著作,字里行间闪烁着民生思想的光芒。这种民生思想主要反映在关注民众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解决民生基本生存权;组织经济建设,巩固民生根基;开展文化教育,促进民生基本发展;参与苏维埃政府工作,保障苏区民生运行等四个方面,代表了毛泽东在苏区政权建设时期的基本民生思想,内涵丰富,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民生问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了党和政府执政的最终目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现阶段我国民生问题的内涵在不断升级,更加关注发展和生存质量层面.满足民生改善的多样化需求,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把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作为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重视统筹考虑民生改善的政策措施与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进行民生建设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五条:党的领导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推进民生建设的主体力量;发展经济是推进民生建设的第一要务;统筹兼顾是推进民生建设的基本方法;制度创新是推进民生建设的有力保障。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践行党的宗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要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点工作,把灾区家园建设好,把群众生活安排好,把基本民生保障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历年来。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在推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同时,逐年加大民生投入,年年实施民生工程,民生得到极大改善。结出了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现实途径之一。县域是当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空间区域,其中尤以县域经济和民生事业统筹发展为重点,而且,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归宿和题中之义。因此,应统筹县域经济与民生事业协调发展,即推广"晋江经验",加快小城镇建设,完善制度安排,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事业。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民生取向与社会公正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继承并发展了邓小平的民生思想和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立足于从全局上改善民生并将共同富裕的社会公正目标惠及十几亿人口;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奠定经济技术基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使发展观、民生观和社会公正观在科学的基础上实现了统一和与时代接轨;强调坚持改革方向,为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提供动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民生和实现社会公正统一起来,这不仅是民生思想和社会公正理论的进步,也是发展观的升华。  相似文献   

13.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也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从白银实际出发,保障和改善民生应主要从六个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4.
张博 《奋斗》2012,(5):43-45
城市,以人为本;发展,民生为大。我省这一届领导班子一直将改善民生作为还政于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回首过去的五年,关注民生、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保障民生,始终都是龙江大地奏响的最强音。在刚刚结束的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中更是将“始终坚持民生为大,共享科学发展成果”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加以总结,明确提出“大力保障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任务。可以说,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是贯彻省第十l一次党代会精神的实际行动,也是加快我省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具体举措,更是新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会议强调,“‘十二五’开局之年,在改善民生上要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这就为2011年我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方向。要围绕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住房、文化、社会稳定等民生领域,注重管理创新,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相似文献   

16.
《求贤》2012,(11):26-26
近年来,宁河县牢固树立民本理念,在寻求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围绕夯实“基本民生”、抓好“重点民生”、保障“底线民生”,连续五年实施二十项民心工程,特别是今年谋划的新二十项民心工程。努力改善群众生活,提高群众幸福指数,实现了“在发展中惠民、在惠民中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保障与改善民生,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和谐社会发展的前提条件。而当前存在的一系列民生问题,已成为公众与学术界广泛关注的话题。因此,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选择应趋向于关注民生、保障民生,以此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18.
《实践》2011,(9):17-17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发展成果共享上,体现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成效上。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富民与强区并重,确立了富民优先的工作导向.像抓经济一样抓保障和改善民生.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事业得到了切实加强和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9.
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及生计的保障,包括谋生之道、生活之事及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保障。改革开放三十年,民生建设始终是浙江社会发展的一条红线。这条红线凸现了浙江人民艰辛创业、快速改变自己生活状态、提高自己生活水平和质量的伟大精神,也凸现了浙江各级党委政府努力为民、艰辛探索的不倦追求,形成了宝贵的经验,即三个“同等重要”:百姓创业与政府转型同等重要,民生改善与经济增长同等重要,均衡协调与快速发展同等重要。这其中还包括三个“统一”与三个“相对均衡”:人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统一,富民优先与强省发展相统一,社会政策与经济政策相统一,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对均衡,乡村发展与城市发展相对均衡,人与自然发展相对均衡。  相似文献   

20.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具体表现。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提出:"要切实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首要目标,逐步建立符合区情、覆盖城乡、持续发展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得到实惠"。这充分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近年来,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积极落实中央和自治区精神,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在经济实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推进和谐和布克赛尔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