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本文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出发,论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内涵和及其内在关联,结合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实际,论证了“三个自信”的实践基础,充分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路径的正确性;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指南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保障的根本性。同时,从历史主体的情感认知的层面,揭示了“三个自信”必须获得中国人民的肯定和认同,只有这样,“三个自信”才能变成中国人的一种亮剑精神,拥有既敢于正视自己又敢于正视别人的勇气和胆量;才能变成每一个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变成生命的力量,从而实现人的自身价值融入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由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三位一体构成的,党的十八大提出,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文论述了中国共产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科学内涵、历史基础、历史依据和现实依据,并就此提出了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途径。  相似文献   

3.
黄洁 《实事求是》2013,(2):27-29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必须要厘清三个基本理论问题:“三个自信”由何而来、“三个自信”之确切内涵、坚定“三个自信”之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在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党史学习教育专题民主生活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深刻阐释坚定历史自信的重大意义,指出“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能否继续交出优异答卷,关键在于有没有坚定的历史自信”。如何坚定历史自信?总书记强调:“历史认知是历史自信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不仅要全面掌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全面掌握“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还要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为进一步推进强国复兴伟大事业提供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支撑。这其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深刻揭示了“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学习领会六中全会精神,不仅要全面掌握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成就、历史意义、历史经验,全面掌握“两个确立”的重要意义,还要进一步坚定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自信,为进一步推进强国复兴伟大事业提供自信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支撑。这其中,坚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信,是坚定历史自信的核心和关键。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自信是对党的重大历史成就、伟大建党精神、宝贵历史经验、坚定人民立场的积极肯定和高度认同,生成于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准确把握。我们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的重要指示要求,就要厘清历史自信的理论机理和实践逻辑,从明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增强历史自觉,把握历史主动,不断激励全党以更加坚定的历史自信凝心聚力,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  相似文献   

8.
杨河 《红旗文稿》2012,(23):7-11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科学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多年来的奋斗历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经验作出了理论概括,要求全党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对于我们正确把握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前进路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于一个政党来讲,自信是对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前途命运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学习党史国史世界史,尤其是近现代历史,指出"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党史国史"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认真学习党史国史世界史,特别是近代史,不仅可以避免人云亦云、不知而盲、无知而乱,还可以促使我们进一步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学习历史,可以提高我们的政治理论水平,更深  相似文献   

10.
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党以“救国”“兴国”“富国”和“强国”为历史主题开展情感共鸣、认知共识和智慧共振的历史自信教育。党通过制定历史教育措施明确历史方向,开展历史纪念活动以塑造正确历史观、总结历史经验、建构历史评判标准,推进了百年来历史自信教育的实践创新、话语发展和精神凝练。基于党对历史自信教育的百年探索,我们要坚持时代问题导向与民族复兴目标相结合、政治立场与党管宣传原则相统一、心怀“国之大者”与培育干部人才相契合,为中国式现代化巩固实践基石。  相似文献   

11.
赵凌云 《学习月刊》2013,(19):18-20
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是一个重要的科学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时代大势、中国国情以及党的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对国家发展前途、民族未来命运的理性思考.对人民福祉的责任担当。“三个自信”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一次伟大的思想自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精神成熟.  相似文献   

12.
历史自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提出的重要概念。这一历史自信既是继续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强大动力,也是涵养当代青年的内在要求。新时代,历史自信的来源依据需要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层面进行探讨,其分别构成了青年坚定历史自信的理论根基、实践基础和文化底蕴。作为一种正向积极的精神状态,坚定历史自信有助于青年夯实坚定“四个自信”的历史基础,抵御多元社会思潮的现实冲击,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历史使命。坚定历史自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青年持续深化历史认知、不断强化历史自觉、牢牢把握历史主动,从而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凝聚磅礴的青春力量。  相似文献   

13.
仲呈祥 《前线》2016,(Z1):117-1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辟指出:“全党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个自信”之外,习近平总书记加上了“文化自信”,并且进一步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确有深意藏焉,值得我们反复体悟,深长思之。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历史、现实、世界、未来等视角阐述了十八大坚持“三个自信”的依据及坚持“三个自信”的要求.中国人探索民族复兴经历了从黑暗中摸索、曲折探索到成熟自信、走向自强的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的成功是“三个自信“的依据;当今中国和世界一些国家现代化过程的对比,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自信,意味着反对动摇转向,也拒绝僵化封闭,要继续改革开放,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原则、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5.
《奋斗》2016,(9)
正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如车之四轮,共同支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傲立世界的底气、敢于解万难的豪气,"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是彼此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但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将文化自信和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提出来,在不同场合阐明文化自信与其他三种自信的关系。文章选择从六个不同的视角,讨论辨析了文化自信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在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展现了一个百年大党的清醒和成熟,彰显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通过学习《决议》,使我对党的百年历史充满了自信、充满了敬仰。深深感悟到:唯有历史自信,我们才能自胜和胜人,才能自觉和自强。以下就百年大党的历史自信谈谈自己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党课》2014,(17):36-37
面对“普世价值论”等西方价值观和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冲击,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历史自信是坚持自信自立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生成,包含着事实、价值与情感三者的共同作用。事实,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由来与内容,贯穿着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与方法;价值,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大历史观视角、人民立场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求;情感,包含着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的情感支持、人文关怀和历史信仰。中国共产党历史自信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事实尺度与价值尺度的统一,同时,从情感层面彰显了人民情怀、历史情怀和担当情怀。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说:“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我国历史上有很多关于自信的故事。李白想结识荆州刺史韩朝宗,写了一封信自我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