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陈从周先生的园艺、文章、诗词、昆曲乃至书画,永远具有醉人的魅力与隽雅的美意。陈从周先生是知名的古建筑园林艺术专家,一直积极从事保护、发掘古建筑工作。他糅中国文史哲艺与古建园林于一炉,出版诸多研究园林的专著,晚年则参加多处园林设计实践,直接参与指导了江浙沪诸多古园的维修和设计工作。然而,这只是陈从周先生的一方面,陈从周先生对书画笔墨的造诣却少为人知。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了邱菽园"流寓文学""心属故地、兼照两地以及华文本土化"的特点,论证了邱菽园文学个案对新加坡早期"流寓文学"、新加坡华文文学史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国际话语权内生变量为视角研究中国话语权来源的路径不但具有理论价值,而且具有现实意义."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内生变量的分析逻辑是:"一带一路"倡议中国话语权来源于"一带一路"国际机制的合法性,而"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在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独特有效性是"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合法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主要倡议国——中国以立足新时代的全球治理理念,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机制快速建立.理论分析认为,国际机制的效率性是其合法性和话语权获得的核心内生变量,中国话语权可以从"目标获得""解决问题"和"集体最优"等三个方面来评价.虽然世界上绝大部分爱好和平、急需发展的国家对"一带一路"倡议和由此带来的发展机遇表现出积极立场,但"一带一路"在从倡议转化为实践框架的过程中,仍然在理念传播、功能强化和制度供给方面面临一定挑战,中国的话语权也因此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在现有的国际机制中,"一带一路"倡议是立足新时代的合作理念和具有创新性的合作范式,也是中国最易取得话语权的合作范式.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与周边地区的互动关系备受世界关注.近年来,中国与部分东盟国家在南海问题上频频产生摩擦,双方对区域合作机制的认知也存在差异.一些国外学者借机鼓吹"中国分裂东盟"论,把当前东盟内部的不和谐全部归咎于中国,认为中国有意分裂和边缘化东盟.通过对相关观点的分析和解构,可知"中国分裂东盟"这一说法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一方面,东盟正在发展为一个更加团结的共同体,东盟的"中心地位"通过坚持内部合作和发展对外关系得到了双重保障.另一方面,中国依然需要一个团结和有作为的东盟为其发展提供经济、安全、战略等方面的支持,因此中国不可能也不会分裂东盟."中国分裂东盟"的论调之所以会有一定的市场,实际上反映了东盟国家对中国崛起的担忧正在加剧,中国—东盟关系遇到了新的挑战并进入"瓶颈期"的现实.这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双方经贸关系发展的动力不足,有关南海问题的纠纷常态化,东盟未能及时适应中国积极有为的对外政策,中国加强国防现代化建设加深了东盟的恐惧与不安,中美关系调整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东盟各国国内政治进入复杂多变的状态等.为了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健康发展,疏导和化解东盟对中国崛起的焦虑,既要提升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合作水平,也要管控分歧以稳定南海局势,还应重新调整与变化中的东盟相处之道.  相似文献   

5.
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对"中国威胁论"的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2003,(4):46-50,74
话语分析为解构美国话语霸权、分析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提供了一种很好的理论工具.话语就是指谈论和理解世界的方式,话语分析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一种批判性分析方法,它以我们习以为常的话语为分析对象,以解构隐藏在话语背后的逻辑结构为主要方法.对美国"中国威胁论"的分析表明,"中国威胁论"是以现实主义理论为依据的,而现实主义在逻辑推理上是存在严重错误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点心在泰民族中的传播呈现阶段性的不同.唐代以前,泰族先人百越人在与汉人杂居时,引入源自中原的米线食,冠名"中国点心"--"可浓津";唐代以后,中国蓬勃发展的点心文化随着华人移民传播到东南亚,以闽南肉面和潮州馃条为代表,逐渐在暹罗推广,闽南话"肉面"和潮州话"馃条"被借入泰语;晚清广府以点心为主要内涵的广式饮茶文化推动中国点心在泰国的传播,粤语"点心"留在泰语中成为语言印记.各阶段传播的中国点心均在20世纪50年代泰国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之后才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7.
从"双重国籍"的放弃看中国侨务与外交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探讨了1954-1955年新中国通过谈判放弃"双重国籍"问题的外交背景,认为放弃"双重国籍"是新中国在权衡周边安全环境和国家利益得失后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大举措,也是同一时期中国进行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的重要佐证,还是将侨务与外交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在此基础上,本文还论述了中国外交战略和策略调整背景下的侨务工作,既具体分析了侨务对外交的服从情况,又明确指出了侨务对外交的补充与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美国适时出台了"新阶段"对华贸易政策.该政策在重点强调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核心原则的基础上,认为中国应该以一个"成熟"的"贸易强国"的身份积极、全面地参与对发达国家适用的国际协议与国际组织,从而让美国厂商获得更多的中国市场准入机会.该项政策的出台,是美国秉承其"融合战略"主导下的"引导"和"塑造"同步推进的政策,其实质是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是美国对华"遏制"战略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张婷 《法国研究》2011,(1):72-77
本文研究的目的是考察法国古堡式园林的发展背景,园林类型及其风格特征,并重点剖析法国相关保护此类园林、建筑的法规和政策。因为比较起其他国家,法国的园林风格自成一派且影响深远,而其建筑保护政策或许更有特点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和为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理念,也是中国自古以来对外关系的指导思想.封建时代,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朝贡-宗藩关系曾经维系了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仍坚持"和为贵"的传统理念,提倡"和而不同".这一理念尤其体现在亚非会议期间中国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以及"求同存异"的主张上.中国与东盟的战略伙伴关系也是建立在完全平等和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1.
中国海外留学生的规模是引人注目的,中国的侨务政策是独特的.留学人员作为有着较强跨国"流动性"和一定"海外关系"的群体以及潜在或可能的移民,中国目前对于他们有着怎样的政策,这些政策与中国原有对待其海外移民的侨务政策又有着怎样的关联与不同?本文试图着眼于此,在概述和评估有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生派出及回国政策的同时,以身份认定作为探讨政策导向及其预期目标和影响的基本出发点,对中国留学生政策与侨务政策之间的关系作一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的接受程度及其产生的影响超过任何一种外来文化。然而,究竟是以中国当代现实政治的立场来"改造"俄苏"红色经典",以期让它更有针对性地为中国当代现实政治服务;还是凸显俄苏"红色经典"的本来面目,尽可能在全面深入理解的基础上作出不牵强附会的现实阐释,这是俄苏"红色经典"在当代中国接受史中一直存在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印度"东进"是一个战略系统,其要素由南亚地区战略、 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印太战略"等构成.南亚地区战略构成了印度"东进"的基础,从"向东看"到"向东行动"体现了印度在"东进"上的心态与行为变化,"印太战略"则更加明确了印度"东进"的战略形态与内容.印度"东进"的战略逻辑由一般性战略逻辑和特殊性战略逻辑构成,这两种逻辑的根本目的都是服务于印度成为世界大国的目标.在它们的共同推动下,印度"东进"的战略逻辑发生了显著变迁,呈现出从普遍排他性到特定排他性、从经济为主到安全建构、从非结盟到结盟行为体、从地区权力到全球权力等方面的变化.印度"东进"对中国的影响显而易见,其逻辑决定了中印关系的互信程度将长期保持很低,甚至是赤字的水平,在地缘政治安全方面也给中国造成一定的压力.  相似文献   

14.
舒琳 《德国研究》2001,16(1):69-70
本文简要介绍了许多中国学生关心的"德福"考试内容.  相似文献   

15.
"9·11"事件后的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其淮 《东南亚研究》2004,(5):48-52,57
"9·11"恐怖袭击的血腥和残暴改变了布什政府对安全威胁的认知,打击国际恐怖活动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点."9·11"事件后,美国加强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政治存在,影响力大大增强.本文认为,美国安全战略的变化与军事部署的调整一方面为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周边安全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6.
曹中屏 《当代韩国》2021,(3):110-125
1919年"三一运动"中朝鲜半岛人民群众的"独立万岁"运动与民族主义者争建临时政府的运动几乎并行发展,运动中出现的这两种潮流,严重影响着半岛人民争取独立斗争的走向和发展趋势,有深刻的历史教训."三一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运动的展开过程及其性质、民众呼喊"独立万岁"的流血斗争中其指导者在国内外组建"临时政府"的情景,以及统合的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历史定位显示,"三一运动"体现的时代精神是:朝鲜半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少、男女、信仰、阶层的全民族的团结、战斗精神.大韩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是朝鲜人民反日独立运动各派别共同奋斗的结果,标志着旧的以复辟君主制为目的的势力退出了历史舞台,民主共和思想(包括资产阶级自由民主主义、小资产阶级民族主义和社会主义)在朝鲜半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特征与东亚安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维护东亚区域内持续的稳定、和平与繁荣,既是21世纪国际.安全研究最为棘手的问题,也是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面临的重大挑战.现有的国际关系理论并不能有效地解释东亚安全不断出现的问题和未来有可能的发展趋势.如何发挥中国学者在东亚安全领域内的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并不是单纯借用已有的以"欧洲经验"或者"北美经验"为主体的国际关系理论,而是在以这些已有的理论为分析工具和参照物的同时,建立新的"研究计划",利用东亚安全研究中不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特点",测试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唯如此,才能真正在东亚安全研究中创新,才能有效地发展出既能够更好地指导现实政策、又能提高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水平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近年,中国企业在新加坡的投资迅速扩展,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资企业已颇具规模.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与经营为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促进了企业经营管理机制的转换,提升了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不过,中资企业在新加坡投资仍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李奎报是高丽时期杰出的诗人,也是出色的诗论家,他的诗论对韩国古代诗学的确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他的诗论中,出现了一些比较重要的诗学范畴,其中"味"目前还很少有人论及."‘味'是中国古代文论确立的关于艺术美特征的重要范畴".①李奎报的诗歌观念深受中国诗论的影响,在高丽诗坛中,他是较早地使用"味"来论诗的.与"意"神"等诗学范畴相比,"味"在李奎报诗论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但它已经包含了对于诗歌风格、审美特征和审美属性的基本认识,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东亚共同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中青 《当代亚太》2004,(10):12-18
随着东亚区域合作的深化,"东亚共同体"提上议事日程.东亚新的分工模式的形成和贸易规模的扩大,多层次合作形式的挑战以及东亚国家对重大政治、安全问题的共识为"东亚共同体"建设打下了初步基础.对"东亚共同体"进行恰当定位、设计有效和前瞻性的组织架构将决定"东亚共同体"的成败.中国应在推动"东亚共同体"方面占先机、出先手,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