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最近几年,四川经济正处在一个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时期,在改革力度加大的同时,在劳动用工领域里也反映出一个突出的问题:历史上长期积存下来的企业富余人员在就业存量中加速排放出来,出现了下岗待工人员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何谓下岗待工人员(以下简称...  相似文献   

2.
回顾改革开放的历程,始终贯穿着对用工自主权的呼唤.企业用工自主权是企业自主经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工制度,长期以来富余人员过多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负担过重,因而"减员增效"便成为国企改革的口号之一.改革的目的是提高经济效益,这就必然要求在取得用工自主权后,对劳动力的使用采取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否则就不能实现其经济效益.本文对我国当前就业市场环境进行了分析并联系企业用人机制的市场化,采取择优录用、竞争再就业的用工模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再就业工程”问题探析○李游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兼并破产,都面临着下岗、待业职工和再就业问题。由于我们长期受“社会主义国家没有失业”的传统思想影响,每年将大批新成长的劳动力,通过行政手段安置到国有企业,造成冗员过多。近年来,又强调企业“富余”人员要...  相似文献   

4.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国有企业承担了许多社会职能,安置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许多职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推行,国企改革逐步深化,许多职工的自身素质特别是技能素质与文化素质日益不能适应现代企业的要求,而且人员数量普遍偏多,如果不分流下岗,势必妨碍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妨碍劳动力的流动管理,发展下去,也就会束缚国企生产力的发展,影响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因此,为了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果断裁减、及时分流下岗一部分明显不适应现代企业的富余人员。如何妥善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就成了国企改革的难点。为…  相似文献   

5.
当前大批职工下岗.一些企业破产或停产.预计今后三年内.我国1.13亿企业职工中.将有30—40%的富余人员下岗。党和政府千方百计采取措施.实施再就业工程.使不少人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对职工下岗现象要有一个正确认识。1998年2月14日朱猪基同志在天津时指出,当前出现的职工厂岗现象.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没有这个过程.就不能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有企业就不能律成现代企业制度。职工下岗并不是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问题·也不是企业改革造成的,而是经济建设和经营叽制深层次矛盾多年积累的结果。一是基建项目重复…  相似文献   

6.
鱼水情深     
北京城建四公司成立于1983年,几乎与建筑业用工制度改革同步。此时农民建筑工人开始进入首都市场,随着改革的深入,他们已逐步成为企业施工生产的主力军。时下,建筑企业自有职工大部分已进入管理层。一位经历这一变革的职工深有感触地说:“如今搞管理,岗位发生了变化,但当年在钢筋混凝土中摸爬滚打,知道其中的艰苦,要善待外施人员啊!” “善待外施人员”,对于北京城建四公司这样一个年平均使用35个外施企业、80支队伍、近15000 名外地人员的国有建筑企业来说,决非一件易事。从“第一故乡、第二故乡,都是创业之乡;…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富余职工下岗再就业问题浅议·徐凌波国有企业隐性失业问题是困扰着政府的老大难问题。国有企业现有职工7500多万,其中富余职工近2000万。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的一大负担,同时大批的富余人员存在也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国有企业富余职工的下岗再就业是...  相似文献   

8.
劳动制度改革是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目的,在保障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不断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逐步建立起一种“国家宏观指导,企业自主用工,多种形式并存,全员劳动合同”的劳动制度。为此,应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借鉴国外用工制度方面某些合理因素,设计出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体现安全感与危机感相统一的新型劳动用工制度。一、职业安全感有利于增强企业对职工的凝聚力需要理论认为,安全感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从内容上分析,经…  相似文献   

9.
浅论再就业工程○王娓失业和就业问题,是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企业富余人员和失业人员将进一步增加。能否妥善解决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富余职工的分流安置,直接关系到企业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两个转...  相似文献   

10.
下岗分流,减员增效;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在工作中如何处理好分流与凝聚的关系,既使富余人员分得出去,又让企业人气聚拢得来!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国有企业用工量大、劳动生产率低、人工成本高是一个通病。“九五”期间,按照国家的总体部署,国企普遍实行了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程。但这一工作在许多企业还进行得不彻底,企业内部择优、能上能下的竞争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目前,与市场劳动力价位相比,许多企业在分配上保障作用过于突出,而激励作用明显不足;差距没有拉开,形成了简单劳动岗位…  相似文献   

11.
职工持股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职工持有本企业的股票,而要首先承认劳动力要素对实现利润作出的贡献,进而要实现劳动力所有者(全体职工)都能获得企业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这不仅是企业的制度安排,而且决定了国家的性质和前途。二次大战后,美国的路易斯·凯尔索在《资本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上海产业结构调整、企业转制改革和城市功能转换力度的不断加大,近年来上海下岗待业职工人数迅速增加,再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上海市总工会积极配合再就业工程的开展做了一些工作,在探索工会如何参与并推进再就业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仅1996年至u1997年8月底,上海各级工会就直接帮助6.9万余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主要做法是:一、以工会工作总体思路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再就业工程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置企业富余人员,促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保证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不仅是国有企业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维护劳动者…  相似文献   

13.
上海纺织再就业工程经历了以内部分流为主的再就业初创阶段和以再就业服务中心为标志的再就业新机制阶段后,去年开始进人向劳动力市场全面过渡的第三阶段。在探索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改造提高、重获新生的“第二次创业”过程中,我们对再就业工程认真进行战略定位,把它同改革调整一样,作为“第二次创业”的两个翅膀,双翼共振,并驾齐驱。在大力压缩初级加工能力、销号三分之一以上老企业185户的同时,我们大力推进职工人员分流再就业工程,纺织职工已从55万多人减少到23.5万人,实现了32万富余人员的安全大转移。我们去年的分流再就业工…  相似文献   

14.
新加坡建国以来,大约每10年要进行一次规模较大的产业结构调整或升级。这种转轨的到来,必然会使一大批劳动力需要暂时下岗等待重新安排。但新加坡不是简单地把富余人员推向社会,让个人去找工作,而是采取了多种措施妥善安置了下岗人员。一、改革劳动制度,实行“滚动铁饭碗”制度。新加坡政府对下岗的人员实行有组织地再培训、再就业,以新工种换旧工种,实行新“饭碗”换旧“饭碗”的衔接体  相似文献   

15.
湖北谷城县人才开发中心王恒杰:一是人才开发没有长远规划。许多企业没有制定出与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人才开发战略规划,对未来企业人才的需求没有进行科学的预测;同时企业内的继续教育滞后,大部分乡镇企业没有专门负责职工继续教育的机构和人员,需要什么人才就临时去市场上“抓”,视抓现用,用过就辞。二是人才配置上缺乏市场机制。有些“官办”乡镇企业仍把计划调配人才作为人才配置的主要方式,在用人上不是根据企业需求及时主动地到人才市场上选聘,而是等人才上门或等人事部门送才上门;既想拥有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又不愿按人才市场…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一些国营大中型企业逐步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从而使本已存在的富余劳力如何重新按排的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了确保企业改革健康顺利地进行,本文着重就富余劳力的出路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以飨读者.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营大中型企业实行用工制度改革以后,富余劳力在表现形式上可以分为显性与隐性的两类.所谓显性,主要是指拒聘与解聘人员,通俗地讲也就是自行辞职与被企业辞退或开除的职  相似文献   

17.
重塑就业观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劳动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已日趋严峻地摆在了企业、社会和劳动者本人面前。据统计,我国目前国有企业就有富余职工2000多万人,到去年底,已下岗1000多万人,“九五”后两年,预计每年还要有300多万人下岗。解决好企业富余人员的下岗分流和再就业问题,关系到社会稳定、国有企业的搞活和最终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在解决这个问题上,除了政府和企业要大力实施再就业工程,广泛开辟就业渠道外,还有一个引导劳动力真正进入市场的问题。但是,多项调查表明,目前在下岗分流和再就业工作中,存在着一个严重障碍,就是相当一部分下岗人员的择业、就业观念还停留在计划经济阶段,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这直接影响了再就业工作的推进。观念是行为的先导,教育引导下岗职工重塑就业观念,已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项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18.
一九九六年度,上海富裕劝业劳动力开发中心共计接待了471家用工单位和5711名申请就业的下岗待业人员,并为所有的用工单位和2521人次的下岗待业人员完成了职介调配工作,成功率达44%。在职介工作中,通过对用工单位和求职人员实际情况的研究以及对当前上海劳动力市场发展趋势的分析,我们认为上海和全国其它省市一样,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一问题将更加突出,成为上海,乃至全国一个跨世纪难题。但上海有解决此问题的一定优势,缓和和适度解决再就业难题是可以办到的。关键是运用正确的、恰当的政策进行引导并尽快地构筑起一个更规范更理性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19.
中国是一个人口负担过重的国家,又是劳动力资源极其丰富的国家。由于经济文化落后,劳动力素质不高,加上当前企业经济效益不佳,富余人员和下岗、待岗人员的压力很大,就业问题已成为今天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揪心的难题。对此,要重视对劳动力的辩证思维,努力寻找解决难题的宏观和微观思路。(一)马克思的实践唯物主义,是张扬人的主体能动性的唯物主义,与敌视人的机械唯物主义是不相容的。自然主义的历史观,见物不见人,只看到自然界作用于人,只强调自然条件到处在决定人的历史发展,忘记了人也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  相似文献   

20.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紧扣企业发展主题,服务中心,服务大局,培养职工的大局意识。第一要帮助职工正确认识形势。帮助职工掌握分析和判断形势的正确方法,引导他们站在宏观角度看问题,不被局部的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一分为二地看形势,用发展的眼光看形势,明白目前的困难是发展中的困难,只要拼搏进取就能度过难关。第二要帮助职工了解政策。随着用工制度改革、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医疗制度改革的陆续出台,帮助职工学好、用好这些政策就成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要把政策原原本本交给群众,帮他们了解政策背景、掌握政策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