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记者早就听说南汇区为数不多的国有企业里有一个众所周知、民间口碑甚佳人物,一直想进行采访.自从他获得上海市2001-2003年劳模荣誉称号后,采访他的念头愈发强烈。尽管已经有该区宣传部和总工会的推荐,还是难以约见。他一会“其他劳模的成绩比我好,采写他们更合适”;一会又“我正在外地出差”:后来他拗不过记者的韧劲才又传来话说,“他提出只交朋友,不谈采访”……  相似文献   

2.
正第一次见王万奇是在一次师生聚会上,当时这个满脸谦和的小伙子把一本支教宣传画册递到我面前。得知他是广西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成员之一,我对他说,你们的支教活动很有声色,有特别优秀的,请你给推荐采访。王万奇谦逊地说好并对我表示感谢。后来,我加了他的微信,从微信中得知,他就是我要找的优秀支教老师。在采访他之前,我又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报道让我对王万奇刮目相看。对于王万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全国抗震救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13,(10):83-84
北京阎长贵(求是杂志社老干部)看到贵刊第8期“专题策划”中对黄苇町关于整风的采访,感到很亲切。黄苇町是我的同事和老熟人,我以前知道他是经济学家,看了你们的采访后,得知他还是“党建研究专家”。对整风、党群关系等话题,他谈出了真知灼见,我很为他高兴,祝贺他。算起来,我是有将近60年党龄的老党员了(我1955年1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对这次整风、整党有很高的期待,  相似文献   

4.
杂志社领导要我约几位资深的人大常委会委员撰写针对去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谈个人感悟的文章,名单中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宋大。由于早在十几年前我就到他家采访并写过他的人物专访文章,可以说是“老熟人”,所以就直接拨通了他家里的电话。我简单地说明了意图,他也爽快地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  相似文献   

5.
又一位残疾人接受我的采访,我又一次与残疾人面对面.将近20年了,我采访残疾人的最大感受,是尊重采访对象的感受,而且这个尊重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15年前,我采访一个辅具中心,正赶上一位肢体残疾人在装配小腿假肢.陪同我的残联同志走过去,掀起他的裤腿给我讲解,和对方连个招呼都没打,而对方也是木木地由着他说、由着他摆弄.我心里特不是滋味. 我们的工作是宣传残疾人事业,要经常采访残疾人.  相似文献   

6.
最近深受大众青睐和媒体关注的易中天教授,是我的导师。由于这层关系,偶尔也有一些电视台、报社或杂志社在采访了易中天之后顺便来采访我,让我谈谈自己的导师。实际上,我认识易中天先生已经很久了,在大学本科期间就开始听他  相似文献   

7.
我乘坐的采访车行驶在光洁如镜的长安街时,路边的玉兰正含苞。作为警察的我,采访警察已轻车熟路,然而这次采访,却使我感到一种艰难,尽管被采访者的事迹比我历次的采访对象都丰厚,都传奇,但我却感到周围有一种难以述说的羁绊,一种上不了台面的阻力。他叫刘爱民,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刑警队特情组组长。刘爱民这几年破获的疑难案件成摞,抓获的被通缉要犯众多,他的勇敢令当过刑警的我瞠目结舌,他的传奇故事使他的名字在他那个地区的人中耳熟能详,他应该能担得起“警界英雄”这个重量级荣誉,然而他身边许多人都觉得,“英雄”这个…  相似文献   

8.
胡玥 《人民公安》2006,(16):22-22
我在长春看守所采访徐伟时,徐伟有一段话让我记忆深刻,他说,我爸的今天跟我有关系,我心里最明白,不管他当多大官,在权、法和儿女亲情面前选择的时候,他选择儿女,这是人之常情……他只能这么选择。我最后悔是我把亲人牵进来了,不管我爸是什么事,但我心里明白,跟我有关系,是我把他牵累进来的……  相似文献   

9.
一 找谁?熊所长?有什么事?采访?哈哈!他吃过早饭就下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他没告诉我,大概要到天黑吧。知不知道你会来?知道。昨晚市公安局吴局长就来电话告诉了他,说有位作家来我们新田派出所采访。他怕作家问这问那,没啥好说的嘛。你别见怪,我们  相似文献   

10.
早就见过他的名字:在农工党中央委员名单上,他是农工党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在全国政协委员名单上,他是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教科文卫体专委会委员;在农工党北京市委会参政议政高层协商名单上,他是医药卫生界的专家。一直都想采访他,但是,听人说采访他很难,有很多人要采访他,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倒不是因为他架子大,而是因他忙,再就是他为人低调。我的采访没有那么正规,他的回答也很从容。从小崇拜中医,梦想当一名医生说起为什么学中医,于文明陷入了回忆。他说,有两件事使他对中医很崇拜。第一件事是他小时候,母…  相似文献   

11.
3月28日下午,我们团小组有机会去采访徐良。他英俊的脸庞泛着亲切的微笑,明亮的双眸又略带一丝倦意。听旁边的阿姨说,徐良上午刚做完报告,回到家只喝了口水就赶紧来与我们座谈,而下午西安日报和上海电视台的记者又要采访他。我们不禁歉疚地望着他。而他却随和地说:“咱们今天在一起随便说说,聊聊天儿,我不是什么英雄,你们也别说我是英雄,我就是你们  相似文献   

12.
蔡戎 《政协天地》2007,(7):22-23
在厦门市,有一位年轻人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他的事迹也被媒体广为宣传,他就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厦门市政协委员、共产党员冯鸿昌。6月5日至8日,我随省政协新闻采访团赴厦门采访宣传政协工作,有幸采访了这位年轻人。  相似文献   

13.
礼数     
采访老先生们,常常被他们身上的礼数感动。比如采访老画家戴敦邦,每次我离开他家门时,不管他在做什么,他必定要放下手中事,起身拄着拐杖一直送我出家门、一直送到楼道口,一边还要叮嘱儿子把我送出小区到大路上为止。有时我走出很远,回头一看,发现他竟然还站在楼道大门前,犹自微微摇手目送。  相似文献   

14.
与黑帮较量     
2002年11月29日傍晚,青年作家他他从外地参加完他的新书《俄罗斯的中国黑帮》签名售书活动,刚刚返回哈尔滨的家中,电话就响了,里面传来一个恶魔的声音:“你小子敢把我写进书里,我不会放过你,你会死得尸骨不全的,等着去阴曹地府吧!”那声音让他他觉得真像是地狱里魔鬼发出的。这个恶魔名叫吴风,是个横行俄罗斯的中国黑帮分子,作家他他在俄罗期采访时,曾帮助警察抓捕过他,不料让这个恶魔逃掉了。他他刚返回中国,就接到过这个恶魔的恐吓电话。 我与作家他他是老朋友,他向我讲起在俄罗斯出生入死采访中国黑帮的传奇经历,让我听得毛骨悚然。听着听着,我突然对他说:“他他,干脆由我来采访你,把你的这段传奇经历写出来,读者一定喜欢。”就这样,我拿出了笔和纸,认真地采访起这位在俄罗斯与中国黑帮周旋达两月之久的作家的经历来了。  相似文献   

15.
那年冬天,延安。当时的我刚刚成为一名记者,我要采访的对象是一位住在枣园旁边的四十多岁的残疾人。他是下肢残疾,破旧的衣衫与皴裂的皱纹暗示着他日子的艰难与坎坷。交谈之前,我在脑海中不停的搜索合适的词句想要冲淡这份空气中的苦涩。但当采访开始时,他的乐观却影响了我。  相似文献   

16.
朱雨晨 《台声》2004,(10):70-71
王彰显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2004届的博士生。 第一次见王彰显有点突然,直到见面之前我还不知道我要采访的对象是他。而他的感觉也是这样的,他说:“我以为只是出来和陈大刚坐坐聊聊天,没想到是要接受采访。”王彰显说这话的时候文静的脸上泛过一丝羞涩。  相似文献   

17.
10多天过去了。我刻意不要去想他。一想起他我就禁不住潸然泪下。让我流泪的人,叫莫振高。起初,他只是我的采访对象。那是9年前,因为他资助贫困生的事迹,我作为一名记者,初次走进"石山王国"都安,走进他的苦乐世界。我本贫寒家庭出身,也曾在各界爱心的关怀下走出大山。对于贫穷,我体会得深沉,自认为已"免疫"了。但在都安几天的采访,莫振高一次次给我的心灵带来全新的震撼。为了一个又  相似文献   

18.
采访新任全国政协委员吴建民前,我查阅了他的简历,从1 961开始从事外交工作起,今年64岁的吴大使在中国的外交战线上工作了42年。采访中,吴大使告诉我,他热爱自己的工作,因为——  相似文献   

19.
认识张克扎都,纯属偶然。前些年到西双版纳采访,当时他是武警西双版纳边防支队的政治处主任。有位同行的记者朋友告诉我,他是拉祜族支系之一的苦聪人,汉名叫张可明,喜欢写诗,在武警边防部队已经小有名气。虽然当时我们并没有采访他的打算,但是热情的张克扎都为我们到基诺山寨等地采访给予了许多帮助,从此我们成了朋友。去年10月中旬的一天,在美丽的西双版纳州府景洪市,我再次见到了张克扎都。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几年不见,张克扎都的变化实在不小。他现在已是武警西双版纳机场边防检查站的政委,警衔也晋升为上校,还能自如地运用电脑进行创…  相似文献   

20.
直面枪口     
肖海员 《人民公安》2010,(14):24-26
接受采访时,方新龙说:"枪口就在我脑袋正前方不足半米远,我当时的第一想法就是,要控制住他,控制住枪!"亲眼目睹全过程并亲耳听到枪声的方新龙爱人张燕说:"枪口指着他头的那一刻,我全身猛地一紧,发抖,但我心里只有一个强烈的念头:他能抓住他,一定不会有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