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森奉 《传承》2008,(23):37-37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山东曲阜城中孔庙东侧,因孔子后代被朝廷世封为"衍圣公"而闻名,至今已经历经九百年。孔府菜被称为"府菜",到了清代,孔府厨房可以与皇宫的御膳房  相似文献   

2.
(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上) 我的小弟孔德成是第七十七代的“圣裔”,是孔府世袭的末代衍圣公,也是民国以来第一个被“特任”为“奉祀官”的人.幼年时期,我和小弟在曲阜孔府一起生活了十五年,直到我十七岁结婚时才分离.那时,小弟已经十五岁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们虽然也一同生活过一段时间,但那是在南京的“奉祀官”官邸,而不是我们的家乡.加之小弟公务繁忙,我们姐弟之间的接触已远不及孔府时代.因此,小弟孔德成留给我的印象,基本上还是早年在老家衍圣公府的儿时容貌. 前面已经提到,我和大姐、小弟因是庶出,从出生落地时就和我们的生母分离了.我们被抱到堂楼东边正室陶氏的房里,从此变成了陶氏的子女.记得我和大姐住在东边里间的暖阁内,每人一张床.小弟德成和陶氏睡在外间一张大床上.我们姐弟各有一个乳母.小弟是“小公爷”,除去乳母以外,还有一个男仆专门伺候,那男仆名叫李伙伙.小弟小时整天由李伙伙抱着.后来会走路了,李伙伙终日伴随在身边,寸步不离.每到盛夏,小弟独自在蚊帐内睡觉,他就隔着帐子为小弟搧扇  相似文献   

3.
(四)衍聖公府的主人們 (上) 我的父親孔令貽 孔府的七十六代,卽末一代衍聖公就是我的父親孔令貽,一位清末民初的風雲人物。孔令貽,字燕亭,自五歲起世襲公爵。在他的一生中,除衍聖公的爵位外,他還為族人興辦鄉塾,在曲阜古泮池孔府行宮開課授徒。後來又跟孔門的高徒顏、  相似文献   

4.
(四)衍圣公府的主人们(下) 孔府的府务,事无分巨细都由父亲的续弦夫人陶氏做主。她在孔府把持一切。最能说明问题的,莫过于她从北京娘家带来的那位师爷到孔府后变成暴发户。此人后来不仅在外面置了房产,还讨了一房姨太太。我们的舅舅——陶九舅是孔府实际上的总管,从孔府的土木营建到采购物品,包括送礼请  相似文献   

5.
(五)末代衍聖公孔德成(下) 一九三五年間,南京‘國民政府’决定將孔德成世襲的衍聖公爵號改為‘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规定享受‘特任官’的待遇。同年六月,孔德成和顔世鏞(顔囘後裔),孟慶棠(孟軻後裔),曾繁山(曾参後裔)到濟南同省政府主要官員們會見,然後由濟南轉車赴南京。七月八日,由陳立夫主持、戴傳賢(當時任考試院院長)監誓,孔德成宣誓就職。小弟就任奉祀官之後,又專程赴滬,拜見了同宗要人孔祥熙。為了歡迎奉祀官,孔祥熙在國際飯店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宴會。那次小弟在上海期間,還親自去先施公司選購了幾塊衣料,給我寄到北平  相似文献   

6.
(五)末代衍圣公孔德成(中) 小弟孔德成十七岁那一年和孙琪芳女士结婚,时为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十六日午后,大婚礼堂设在曲阜‘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府’。此时离我嫁到北京柯家已两年了。后来知道,就在我随柯昌汾离开故乡的第二  相似文献   

7.
(二)孔府的礼仪及其世代恩亲十二府按照祖制,衍圣公的嫡传长子继承爵位,居孔府;他的手足却必须迁出孔府,搬到孔府以外的“十二府”去住。其实,十二府并不是十二个府,是按照族里“大排行”的顺序修造的。实际上只有九个府:大、二、三、四、五、七、八、十、十二。显然,当年营建时,缺三位弟弟。至於“大”,则是指庶出长子而言。除住宅外,衍圣公的弟兄们还可分得些田产,一般不过几十亩。祖传“赐田”虽多,但不能动。衍圣公的兄弟没有封号,只有明朝封过衍圣公的次子为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三子为世袭太常寺博士。由於没有世袭的俸禄,十二府的经济状况很不稳定。我的父亲孔令贻是独子。他五岁时,祖父去世了。我的祖父孔祥珂恰好也是独子。因此,十二府  相似文献   

8.
《春秋》2020,(3)
正衍圣公,孔子嫡长子孙的世袭封号,始于1055年(宋至和二年)。第三十代衍圣公孔令贻于1919年病逝,其遗腹子孔德成于1920年袭封衍圣公,是第三十一代也是最后一代衍圣公。1935年,国民政府改"衍圣公"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至此,延续了800多年的衍圣公封号被废除。孔令贻、孔德成父子与青岛渊源甚深。  相似文献   

9.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州孔氏南宗的由来 2000年7月,位于浙江衢州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衢州孔氏南宗家庙与复建的孔府一起开放。 中国自唐朝后各地皆设孔庙,但就孔氏家庙而言,全国仅有两座,一为山东曲阜的孔氏家庙,二为浙江衢州的孔氏家庙。衢州之所以建有孔氏家庙,是由于北宋末期金兵占领开封,1128年宋高宗赵构南渡,在临安(杭州)建都,孔子48代孙、衍圣公孔端友随驾南下,赵构将衢州的州学校舍赐予孔端友暂作“家庙”,并赐田五顷,以奉祭祀。这样,孔端友一支,就此安家衢州,繁衍生息。 孔端友“流亡”衢州行使衔圣公权力期间…  相似文献   

10.
戴永夏 《春秋》2012,(5):37-38
1894年,慈禧太后迎来了60大寿。为慈禧庆寿,成为当年清政府头等重要的大事。全国各地的高官显贵们也借机大送寿礼.争表忠心。跟清廷有着特殊关系的孔府。自然也不甘落后。在孔府档案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孔府主人衍圣公及其家人赴京祝寿、受到慈禧多次接见的情景。  相似文献   

11.
《孔府秘事》是一部根据孔子第七十七代嫡孙女孔德懋女士所撰写的《孔府内宅轶事》一书(此书曾在本刊连载,在大陆出版之后又于一九八五年八月由台湾聚珍书屋出版)改编的历史题材的影片.  相似文献   

12.
孙雯 《政协天地》2012,(12):32-32
凡登泰山者必访曲阜,先贤孔仲尼与泰山齐名,成为支撑起这座历史文化名山的两根砥柱。而到曲阜,有三个点是游客必选的,那就是孔庙、孔府、孔林。在“三孔”,人们通过膜拜杏坛、倾听孔训、祭奠孔氏,重温孔子的“五常”、“六艺”,加深对这位“万世师表”的认识和认同,更领悟到弘扬孔子教育精神的重要。  相似文献   

13.
他,生長在山東曲阜,享過福,逃過難。他,台灣沒有去成,才有了與故人孔德成先生之間深深的思念。他說:‘我很熟悉孔德成,他有一雙溫柔的眼睛??鄉情慰我心他叫孔祥鑄,今年七十歲,身板硬朗,說話時底氣很足。人家告訴我,孔先生是末代衍聖公孔德成的堂祖,闕里孔三府的七十五代孫。去年九月  相似文献   

14.
(七)我的闺秀生活及内宅见闻我的闺秀生活是有些特殊的。这主要是由于我是在禁地——衍圣公府出生、长大的。直到我出嫁以前,我严遵祖训和孔氏家规,生活在孔府内宅。进孔府大门,从中路一直往前,经过二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以及六个宽阔的院落,才  相似文献   

15.
《春秋》1998,(6)
1946年上半年,国共两党签订的停战协定仍在执行。中共中央指示:1946年的工作方针是:“在一切新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但是有领导的减租减息运动。”同时又指出:“减租和生产是保卫解放区的两件大事。”对孔府的减租减息和反封建斗争,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进行的。众所周知,孔府是孔子嫡裔衍圣公的府第,是一座庞大的地主庄园,且在中外具有一定影响,如何妥善处置,这在当时是一件大事。但由于坚持原则并灵活运用政策与策略,做到了既放手发动群众,依法实行了减租减息,又无损于圣人,且照顾了孔府的体  相似文献   

16.
(六)《子见南子》风波一场民国以来,孔府最大的‘新闻事件’可能就是一九二八年由于曲阜的山东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的师生演出林语堂编写的话剧《子见南子》(由《奔流》月刊发表),而在朝野上下引起的一场轩然大波。孔夫子的后裔为了抗议‘诬蔑圣祖’,捍卫我‘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尊严,不惜兴师动众和第二  相似文献   

17.
2007年夏天,我和几个同事去了一趟山东曲阜,谒拜孔子。接待者知道我们来自北京,选派了一位优秀讲解员陪我们参观。这位女讲解员的确很棒,对孔府、孔庙、孔林了如指掌,精彩的讲解令人佩服。但当她给我们介绍孔子思想时,却让我大吃一惊。她说:"孔子有个很重要的思想,叫‘中庸之道’。中庸  相似文献   

18.
山东曲阜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故乡,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全国著名的文化旅游胜地,素以孔庙、孔府、孔林闻名国内外,孔庙、孔府是仅次于故宫的中国第二大古建筑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每年有多达三百多万的中外游客涌向这座东方圣城,朝拜先师孔子。众多游客的进入,给当地带来了繁重的安保任务。仅今年“五一”黄金周,来曲阜的游客就达到二十六万人次,在这里,游客们除了对“圣贤之乡”厚重的文化底蕴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外,更对这里的保安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9.
要不是曲阜市旅游局孟庆河副局长的介绍,我们不会知道,曲阜不仅有著名的孔府、孔庙、孔林,而且有一条著名的“家庭旅店一条街”——正式的街名叫“金贵街”。光这一地带,家庭旅店就有70多家,1600多个床位!孟局长带我们来到了这一家:姐妹二人各一开了一家家庭旅店,隔着马路遥相呼应。妹妹的店叫“紫园”,姐姐的叫“紫滕”。  相似文献   

20.
“圣人门前一支笔”──徐寿嶂先生及其书法艺术丰绪钦近些年,"孔府家酒"在华夏大地上不知晓的人恐怕不多。然而对书写那清新洒脱,风格别致的"孔府家酒"四个大字的作者却鲜为人知,他就是山东曲阜市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曲阜市委主委、市文联主席"孔子故里书画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