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的中国国际私法学:发展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回顾了国际私法学在新中国的发展历程,评述了发展进程中的十大热点问题,然后剖析了中国国际私法研究中的问题和面临的三大挑战:中国的司法实践,当代世界的新技术革命,以及西方国际私法学说的挑战;最后提出国际私法在21世纪应以实现中国化为目标,即创立中国的系统理论,制定中国的完善立法,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为此目的,作者提出了五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
许凯 《政法论坛》2022,(2):125-136
当代欧盟国际私法对法律趋同化理论的实践依托于两大基石:一是从成员国中心主义的条约模式,转变为共同体中心主义的超国家立法模式,二是独立释法的超国家司法机构。作为直接趋同方式的典型,布鲁塞尔体系以相互信任原则为中心推动判决自由流动目标的实现,罗马条例体系则凭借统一冲突法方式寻求法律适用确定性的目标,两者相得益彰并逐渐迈向合流。英国脱欧一方面意味着间接趋同方式的回归,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法律趋同化理论的局限性,未来的欧盟应重新认知法律多样性与统一性的矛盾关系。当代欧盟统一国际私法的经验对中国国际私法内外体系的完善提供了三点启示:一是国际私法立法模式的法典化路径;二是通过统一立法与多边化司法协同实现区际私法的再优化;三是辩证化理解法律趋同化理论,既要积极加入判决自由流动的国际条约,更要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规范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国际私法学呈现了公法与私法相结合,冲突法与实体法相结合的趋势.中国作为国际社会中的一员,为了发展与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求得更长远的利益,必须重视国内法中有关国际私法的立法以及国际条约的适用和公约的加入与保留.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国际私法的立法和学说的发展历史值得借鉴,二十一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使得整个国际社会的国际私法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趋势;结合中国国情,我国国际私法未来发展,必须理论联系实践,建立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学,制定颁布中国的国际私法法典,使二十一世纪中国国际私法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台湾地区国际私法学述评金彭年在国际私法学领域,我国台湾地区也有一批孜孜不倦、学有所成的学者,写出了一批国际私法著作。自1953年台湾地区发布的涉外民事法规以来,台湾出版的国际私法著作大致有:洪应灶(力生)著《国际私法》,何适著《国际私法》、《国际...  相似文献   

6.
中国国际私法研究的方向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二战后,随着国际民商事交往的规模和范围进一步扩大,国际私法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许多新发展。与此相适应并基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中国国际私法学应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实证分析,开展比较研究,探讨未来趋势。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际私法学说体系。  相似文献   

7.
张琪 《法制与社会》2011,(35):9+23-9,23
国际私法的法典化,也就是国际私法的一些规则从习惯法被接受作为成文法的形式出现,在国内立法中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盛唐时期出现的成文冲突规范。国际私法法典化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国际私法起源、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在国际私法发展的不同阶段,都有其法典化的表现形式,并且随着国际私法的不断发展,表现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论对商业秘密保护的限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是:1.具有秘密性;2.具有经济性和实用性;3.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商业秘密的保护,应有一定的限制。限制的原则是:1.注重效率,兼顾公平;2.有利于科技进步和维护国家整体利益;3.要适应国际惯例,符合中国国情。  相似文献   

9.
19世纪30-40年代,李浩培在国内外法学名校研习国际私法,后在国内从事国际私法教学研究工作,其早期的论著反映出,一批国际法学人吸收国外国际私法学的新近发展,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思考中国的国际私法理论问题,中国国际私法学正初步形成。建国后,国际私法学在中国发展基本停滞,李浩培在艰难的情况下坚持国际私法研究,并致力于翻译工作。文革后,李浩培出版一批重要论著,推动了中国国际私法学重建,获得国际学术声誉,同时留下了学术遗憾。  相似文献   

10.
国际私法作为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涉外民商法律关系的一个法律部门,已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各国在传统国际私法体系的基础上,顺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出现寻求统一的趋势。从许多新颁布的国际私法的法规的指导原则和各种制度来看,当代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倾向已大大加强。统一实体法的发展正是顺应了这种趋势。虽然统一实体法自身也存在缺陷,但必会成为调整涉外民商事关系的国际私法的重要方面。重视统一实体法的发展进程,对其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践的摸索对中国发展市场经济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敏 《政法论丛》2001,(2):31-33
国际私法的产生是与各国民法的比较研究密不可分的 ,而国际私法产生后 ,比较国际私法又成为国际私法研究的重要对象。用比较方法论来研究国际私法是一个重要而独特的视角 ,它对国际私法的趋同化和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世界各国国际私法的完善也是一个重要认识工具。本文在探讨比较方法论与国际私法关系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对我国成功借鉴外来的先进立法和实践经验 ,从而完善我国国际私法的积极作用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美国保护存款人和稳定金融的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护存款和稳定金融是美国银行立法的一个最重要的目的。目前美国保障存款人存款安全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控制银行风险;2.对存款进行保险;3.联邦政府承担稳定金融和保护存款人的全部责任  相似文献   

13.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未来冲突法中的地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最密切联系原则在中国未来冲突法中的地位伍治良当代国际私法趋同化运动方兴未艾,尤其是传统冲突规范的“软化剂”——最密切联系原则,备受各国国际私法学者和冲突法立法及司法实践所青睐。我国对外开放较晚,立法经验不足,现有的冲突法严重滞后于当前加入国际经济大...  相似文献   

14.
杨兴 《时代法学》2011,9(1):73-81
当前由于国际环境合作交流的日益加强,各国间相互吸收他国环境保护立法成功经验的趋势日益彰显.全球环境立法从而进一步表现出明显的趋同化态势。这种现象有着深刻思想和文化根源,也是传统法对环境保护之不足的反作用的结果。可以预见,全球环境立法的趋同化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环境立法发展的一种基本趋势和运行常态。  相似文献   

15.
今天 ,继续探讨国际私法的范围问题 ,仍然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 1 )它可以进一步明确国际私法和国际私法学的范围 ;( 2 )可以进一步明确国际私法立法应有的或可能的内容和体系 ,一个相对稳定而系统有序的体系 ;( 3)可以进一步明确国际私法在国际法体系中 ,特别是在国际、国内法体系中应有的地位 ;( 4 )可以进一步明确国际私法和国际经济法间合乎逻辑的、科学的、合理的分工。  相似文献   

16.
汉语儿童语言发展是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不断学习和获得语言结构能力的过程。在对0—8岁汉语儿童的追踪和横向测查中发现,汉语儿童语言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1)前结构阶段(0-2岁);(2)简单结构阶段(2-4岁);(3)合成结构阶段(4-6岁);(4)嵌置结构阶段(6-8岁)。每个阶段内部,汉语儿童语言结构能力又存在着三级规则水平,规则水平的不断提高,意味着儿童逐步获得本阶段语言结构能力,并向下一阶段发展过渡。  相似文献   

17.
韩德培教授的国际私法思想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对法理学、国际法学、环境法学等领域有精深造诣外,韩德培教授自1939年考取中英庚款出国研究生,到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开始,一直致力于国际私法的研究和教学。在长达60余年的研究生涯中,韩先生的国际私法思想非常丰富,他不仅对许多国际私法问题提出过精辟的论述,还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国际私法学者,不愧为中国国际私法学的泰斗和一代宗师。韩先生的国际私法思想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文革以前,他主要关注一些具体国际私法问题的研究,如实质问题与程序问题的划分,反致问题等,他于1948年在《国立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  相似文献   

18.
从英美地区及欧洲大陆各国立法来看,在国际私法立法价值取向上,历来有两种相互对立的倾向,一种倾向于追求法的明确性,稳定性和结果的一致性,另一种倾向则强调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因此,国际私法规范的发展呈现出两大相互对立的趋势:柔性化与刚性化。  相似文献   

19.
《法学论坛》2003,18(3):97-97
[编者按]自清末以降,国际私法学在中国蹒跚而进。中国入世,对国际私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吸纳西学之精华,融入中华之国情,化解实践之难题,为国际私法学者锲而不舍之追求。而本土化的根基之一就是构造有自身特色的研究进路。晚近对国际私法研究,宏观大论者有之,探微求证者有之,但唯独深究国际私法研究方法者罕见。本专题不期毕其功于一役,但若得抛砖引玉之功效亦足矣.  相似文献   

20.
1资料分析1.1一般资料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从8-80岁,平均27岁;男女比例约为5:3。受伤方式:车祸14例,自行车碰伤4例,木棒6例,砖头砸伤8例,坠落受伤4例。1.2临床表现1.2.1症状伤后立即昏迷,昏迷时间在10分钟内者28例,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