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波 《贵州民族研究》2007,27(6):173-182
学界对于古碉的研究日渐深入,但就作者个人视野所见,对古碉的类别进行系统总结的尚不多见。本文基于文献资料和田野考察,在简述藏羌民族的族源等简况后,系统分析了藏羌古碉的类别,总结了藏羌古碉在历史、民俗、宗教、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文化价值,即古碉集中地反映了藏羌地区在当地的自然条件下从古到今的民族、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宗教、民众心理、建筑艺术等各方面的变化,成为记录这些时代藏羌地区的各族人民生存状态难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从石器时代至铜器时代,欧亚草原就与西南地区存在密切的考古学文化联系.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川西北高原上的胡人相当活跃.从13至14世纪,蒙古等北方游牧民族进入西南地区.从明代中期开始,移据青海的蒙古各部不断南下,进入藏彝走廊地区,尤其是和硕特蒙古在明末清初南下后,控制了相当广阔的地域,直到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叛乱失败,再无北方游牧民族大规模进入西南民族地区活动的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3.
藏民族文化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为独特、最有创造性的文化,强烈的民族文化认同、趋同经济结构、相当的资源优势、相似的文化产业策略为"藏民族文化圈"的建立提供了可行性依据,"藏民族文化圈"的形成对于发展藏民族区域文化产业、盘活藏区经济、促进地方政府间合作都具有积极作用。"藏民族文化圈"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大繁荣离不开法制建设,提高藏区立法、司法、执法机制,加强藏区法制本土化进程,对于藏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提升"藏民族文化圈"区域政府合作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4.
宗教是历史的产物,在人类漫长的历史发展中,人的认识及实践活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宗教的影响和制约,其中审美也被烙下宗教的印记.在西藏地区传统社会中,宗教是一个重要的支配因素.本文通过探讨藏民族的色彩偏好和禁忌,分析藏传佛教对藏民族色彩偏好的形成和发展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因为分别在上海和北京待过,朋友同事相聚,总难免会问到这个问题:上海好?还是北京好?上海人和北京人哪个更靠谱?笑曰: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6.
HAVING arranged to meet a friend of mine from the Netherlands for lunch in downtown Beijing recently, we both turned up wearing exactly the same color and style of sweater. After remarking on this coincidence we forgot it, but at our next lunch we found that our pocket books were the same color - red. On closer investigation of each other's back-  相似文献   

7.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8.
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研究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石硕 《思想战线》2008,34(2):15-19
有关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民族的起源目前学术界主要有三种观点:氐羌南下说、土著起源说、夷系民族说,几种观点都存在着一些缺环与问题.由于文献资料相对匮乏,对藏缅语民族起源问题的研究今后应转向更加注重考古材料与文献的结合,注重对藏彝走廊地区藏缅语各民族史诗、传说及相关的文化痕迹的发掘.  相似文献   

9.
几千年的信仰传承,彰显了藏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在意识的能动性弥补现实实践水平的不足的同时,高原人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显著提升了自身的信仰水平。藏民族的信仰与其现实生产密不可分。现今新西藏改造能力的巨大发展,再次呼唤高原民族信仰的转变和提升。  相似文献   

10.
狗语新解     
<正>十二生肖排排座,一晃轮到活泼可爱的小狗值班了。狗年来临,人们照例要说几句关于狗的吉祥话。但查遍字典,却发现诋毁之词甚多,有的还让狗蒙上了不白之冤。狗嘴吐不出象牙:比喻坏人说不出好话。其实,狗嘴吐不出象牙也是情有可原,狗嘴里本没有长象牙,当然也就吐不出象  相似文献   

11.
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藏彝走廊既是古代民族迁徙的重要通道,又是民族之间文化交流和商业贸易的重要通道。随着历史的发展,在藏彝走廊特殊地理环境下,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景观。遗产廊道是一种区域性的线性文化景观。本文运用遗产廊道的理念,对藏彝走廊的遗产廊道的构建策略及意义进行了初步研究,力图通过对遗产廊道的构建,实现藏彝走廊文化遗产保护、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的多赢。  相似文献   

12.
自藏传佛教"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与藏区社会之间已结成千丝万缕的联系存在着种种问题.究其根源,重要原因就在于宗教问题的存在,有时宗教问题就以民族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因其政治统治需要,元、明、清三朝均"因俗"实施了推崇和扶持藏传佛教的治藏之策:元朝独尊萨迦派,清朝格外优待格鲁派,明朝则以与藏传佛教各派等距离交往为策略.弱势的明朝之所以能保持藏汉关系亲善和睦与"西陲宴然"的政治局面,务实的藏传佛教政策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Haunt of Nomads     
ON the map of China, Inner Mongolia appears as a long swath heading due north. At its center is grassland, to the west boundless desert, and its east is densely forested. Habitat of Mongolians, the region is rich in historic sites, legends of Genghis Khan and the folkways of its herdsman.  相似文献   

14.
王秀莲,一个来自基层的十七大代表,土生土长的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黄岭西村人。她当过村支书,管过煤矿,干过旅游,还当过镇办企业经理。2003年12月担任爨底下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使"爨底下"(爨cuan)成为著名的商标,让爨底下村变成了集历史底蕴和现代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15.
在有着“童活世界”美誉的九寨沟生活着藏族的一个分支——白马藏人。他们在这里以农耕、畜牧、狩猎、采集为生,宁静陕乐地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民歌是我国蒙古族民歌中一支绚丽的花朵,是蒙古族民间文学中的一支奇葩。昔日的鄂尔多斯偏远闭塞,地广人稀。有着古老的游牧经济文化的积淀,人们面对辽阔草原及周边环境,从自然景观到社会百态,触景生情发而为声,生成数以千计的歌谣,而被称为内蒙古的“歌海”。 民歌是劳动者的口头创作。它是劳动者的心声,是按“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契河夫语),它质朴真实,少矫柔造作,如同一面历史的镜子,真实地反映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化是每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动力。由于起源的多元和发展的多向,每一个民族文化的知识形态和作为文化传承过程和知识传递手段的教育形式也不尽相同。形成于13世纪初的游牧文化是蒙古民族的传统文化。为适应传统游牧文化发展的需要,蒙古社会出现了部族历史知识、原始宗教知识、军事知识和蒙古文字这样几种知识形态和传授这些知识的教育形式即家庭口承教育、萨满教仪式、怯薛制度和宫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雨辰 《今日上海》2008,(3):60-61
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是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历来被藏族人民视为珍宝。  相似文献   

19.
本来约在前门的肯德基,后来改到旁边的“面爱面”,当好友把那个装着吕楠《四季》的纸袋儿递给我时,手下一沉,旋即掂出里面的分量。  相似文献   

20.
不同民族因历史背景、生活地域和文化习惯等的不同,形成了精彩纷呈的不同民族文化和民族个性.当代著名作家张承志和梁晓声用自己的力作,分别站在不同的视角,对游牧民族的诗意人生和汉民族的诗意人生作出了生动、形象、经典的演绎.通过对张承志的成名作<黑骏马>、<北方的河>和粱晓声的成名作<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进行对比,分析了游牧民族与汉民族对诗意人生的共同理解和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